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寻端 大连开埠建市

城市寻端 大连开埠建市

  • 字数: 40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 作者: 蒋耀辉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05149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城市寻端•大连开埠建市》采用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文本。 本书图文并茂,融历史性、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适合作为城市文化礼品馈赠、收藏和阅读欣赏。
内容简介
“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以“记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风物”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大连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时代风貌,着力弘扬城市文化精神,充实城市文化内涵。《城市寻端·大连开埠建市》为“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大连港口和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构建了大连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史演变的清晰脉络,再现了120年前大连从一个小渔村向远东自由港和贸易中心推进的曲折历程。
作者简介
蒋耀辉,大连市档案馆副馆长,档案研究专家,地方文化学者,长期致力于大连及东北地区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档案研究。
目录
19世纪末俄罗斯的远东战略
掠夺海参崴,获取远东出海口
借地修铁路,逐步侵入中国东北
寻找不冻港,实现控制远东战略
沙俄租借辽东半岛
沙俄军舰进入旅顺口
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沙俄军队占领旅顺、大连
大连湾商港的规划与建设
商港(城市)选址
商港定位
商港规划
商港建设
通往商港的铁路建设
日俄战争对港湾设施的损毁
大连港的规划与建设
实施筑港计划
实施扩张计划
实施西部扩张计划
达里尼市的规划与建设
商港、城市、铁路统筹规划
城市命名与定位
城市总用地规划
城市区规划
建设资金的筹措
城市建设
城市管理
大连市的规划与建设
军政时期和民政初期,承袭俄治时期规划
1919年的城市区域扩充规划与建设
20世纪30年代的综合城市规划
1941年的关东州规划
大连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建设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城市规划的特点
主要档案资料来源
附录
后记
摘要
     俄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历史是从16世纪开始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抛弃大公的称号,第一个登上沙皇的宝座。加冕典礼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完毕,俄国军队的铁骑就越过乌拉尔山脉,迅速向东扩张,侵入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国家版图急剧扩大,成为横跨欧亚大陆、地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国家。此后的几百年里,历代沙皇开疆拓土的野心依然没有收拢,直到20世纪初才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然而,在沙皇彼得一世登上皇位之前,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内陆国家。周边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常年严寒冰冻,难以航行,南下通往黑海的道路由土耳其把守,北上进出波罗的海的通道被瑞典占据。沙俄的手脚几乎被困住,不仅缺少与海洋的直接联系,更无从阔步走向世界。 1697年1月,从小就对海洋充满无限向往的彼得一世,为了打开俄国南出黑海的通道,亲率大军攻打土耳其。因为没有海军,此次远征兵败。1697年8月,为了从世界航海强国取得走向海洋的真经,这位25岁的年轻君主乔装打扮,以普通人的身份,带领250人的学习团队,首先来到荷兰赞丹镇的古老船厂,如饥似渴地学习掌握建造军舰、驾船远航的技术;之后,他们又前往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潜心研究欧洲出现的一切优选事物,对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的治国之道尤为关注。学成归国之后的彼得一世,在对国家进行改革、创立强大海军的同时,于1700年发起了与北欧雄狮瑞典长达21年的战争,历经反反复复的惨烈厮杀,最终征服了这个北欧强国,夺取了涅瓦河边、芬兰湾畔的大片土地,如愿打开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大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说,彼得大帝打开了通向欧洲的窗口。俄国从此开始了走向海洋、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强国之旅。 正如1721年俄国枢密院赞贺的那样,使俄国“由混沌无知的黑暗时代,走上了光明的世界舞台”的彼得大帝,为具有勃勃雄心的后世沙皇树立了典范,激励其继续为牢牢掌握和扩大海洋时代国家经济的命脉——出海口,攻城略地,纵横征战。1768年至1774年、1787年至1792年,彼得大帝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在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等一批名将的鼎力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彼得大帝的未竞心愿,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了整个黑海北岸,打通了俄国的南部出海口。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至此,俄国成为横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此时的俄国,东西最长距离1万多公里,拥有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当远东的白令海峡刚刚迎来黎明,欧洲大陆波罗的海之滨的圣彼得堡则已夜幕降临。 也许是地域太过宽广,人迹罕至,也许是钟情于欧洲事务,无暇东顾,也许是技术条件所限,难以企及这一蛮荒地带,19世纪中叶以前,尽管俄国已占领了北太平洋地区的大片土地,早已控制了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北太平洋海域,但是始终未能在太平洋沿岸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远东出海口。这些海域冬季时常受到狂风暴雪的袭击,长时问冰冻封海,夏季其绵长的海岸又常常受到恐怖流冰的威胁,故而素来就满足不了航海的需求。 因此,在太平洋沿岸寻找到一个理想的远东出海口,对俄国来说是迟早的事情。 掠夺海参崴,获取远东出海口 17世纪上半叶,沙俄哥萨克势力到达兴安岭以北地区和贝加尔湖,扩张到了中国边境。这个被恩格斯称为“有多大本领就能干出多大的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俄国,在中国的黑龙江流域抢夺地盘,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大清康熙王朝政府通过两次雅克萨战争,驱逐入侵者,收复失地,遏制了沙俄侵略的步伐,取得了重大战略胜利。面对当时强大的中国,沙俄政府被迫与清朝谈判。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两国之间沿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至海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黑龙江是中国的内河。沙俄则“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包括外兴安岭以北的土地及鄂霍次克海。而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及日本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仍属中国。此后,中俄两国大体保持了一个半世纪的和平交往。 19世纪后,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国力逐渐衰弱。1840年鸦片战争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开始强力推进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计划。1849年沙俄军队多次入侵中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1853年侵占库页岛。1858年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国的黑龙江由内河变成了中俄之间的界河。黑龙江流入沙俄境内的部分被改称“阿穆尔河”,向北流入鄂霍次克海的出海口被沙俄霸占。距该出海口80公里的内河港口城市庙街被改称“尼古拉耶夫斯克”,沙俄太平洋舰队驻扎于此。但是,庙街港口因冬、春冰封严重,且水浅,又不通铁路,这一河运与海运的转运港口并不是沙俄舰队的理想驻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