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连语寻趣 大连方言

连语寻趣 大连方言

  • 字数: 3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 作者: 董晓葵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05149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最底层的蕴含。大连作为黄渤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充满个性的城市品格而引人注目,大连方言也是这种个性的具体体现。 本书图文并茂,融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并配有大连话音频,适合作为城市文化礼品馈赠、收藏和阅读欣赏。
内容简介
“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以“记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风物”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大连的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时代风貌,着力弘扬城市文化精神,充实城市文化内涵。《连语寻趣·大连方言》为“品读大连”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大连方言若干,以随笔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与文化特质,带你领略声音里的别样大连。
作者简介
董晓葵,笔名未浓,中国致公党党员,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资深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连市口述史研究会理事。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散文》《鸭绿江》《海燕》等文学期刊发表散文30余万字,其中《放牧心灵的草原》获大连市第三届“金苹果”优秀创作奖。90年代中期,在《读者》《青年文摘》《知音》《家庭》等期刊发表散文、随笔、纪实特稿200余万字。 获各种文学奖、新闻奖数十项。出版散文集《春风·阳光·女人》《幸福里的痛或者痒》《韵味·大连方言》。长期参与女童保护、困境儿童救助等公益项目,曾荣获大连市三八红旗手、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
目录
海南丢子 此地巴子/001
海南丢子,此地巴子/002
歹饭,徐儿/011
血受/017
赖塞,跑风/024
玍古/028
跑腿子,孤老棒子/030
吃杂木地/035
对撇子,上赶子/038
坐蜡,上讲/041
辣眼,道道眼儿/044
浪 布拉吉/048
浪/049
猫头狗耳,撮火扬沙/054
泡嫚儿,情况儿/058
不上线儿/062
布拉吉,挽霞子/065
掉价儿,砢碜/070
轧乎/074
扎固/077
脑子有病,彪乎乎/080
勾嘎儿,熬糟/084
章程 手拿把掐/089
老对儿,发贱/090
撒谎儿,翻小肠/094
晕堂子,才下船/098
大拿,章程/103
扯老婆舌/110
吭哧瘪肚,手拿把掐,挣死扒命/114
够人/119
不善/121
不来玄,不打哏儿/123
攒欺,掐把/127
隔锅上炕 五脊六兽/131
支腿儿,挂桌角/132
彪说六道,嘞嘞,臭败/137
隔锅上炕/142
拿人,抓唬人/145
不耳视,不坤/148
迂里刮外,五脊六兽/152
打人家什,当盘菜/155
跟头把式/160
搅牙,掉歪,闹妖儿/163
咔刺,艮/166
干净 展扬/170
干净/171
稀碎/174
脏样儿/177
一包劲,钢钢的/179
哑巴狠/183
展扬,嘚瑟/187
隔路/191
够你喘的/194
秃噜翻张,疵毛撅腚/197
捞干的 拉饥荒/201
捞干的/202
不刮堆儿,烧包/205
颠倒,倒板/209
婢养的,鳖羔子,鸡蹬子/213
看眼儿,撮火/218
剜到筐里就是菜/225
拉饥荒/229
木滋滋,照量办,反反/233
梗儿梗儿,不忿儿/236
飒棱 姿势/239
拉拉嘴子,轻腚郎当/240
迷了魔了/244
该然,眼气/248
掉链子,吃苍蝇/253
多余了,没牙啃,放一声/257
打冒支/261
飒棱,姿势/264
鬼头蛤蟆眼,老眉咔哧眼/269
下死赖,不当意/274
轻次溜,赖赖巴巴/279
参考文献/283
后记/284
摘要
     中国境内有多少种方言?大连方言属于哪个方言片?在语言学界,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和粤语,其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话在港澳地区及海外也有广泛分布。 官话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分布于整个中国的北部和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以及下列省份沿长江的部分地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官话分为8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大连方言是典型的胶辽官话,很多人都误以为大连方言属于东北方言,实则不然。东北方言同普通话相近,主要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是覆盖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汉语方言之一。东北方言是在本地方言、河北方言和山东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胶辽官话分为登连片、青州片、盖桓片,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近代移民的历史背景和半岛沿海的地理环境使胶辽官话的声调发展极具特色,简单地说,古清声母入声字今读上声,是胶辽官话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划分胶辽官话与周边方言的首要标准。 大连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的登连片,是汉语北方方言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品种,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是汉代扬雄所著的《□(特殊字体)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方言》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在欧洲,同类著作迟至18世纪才问世。“方言”一词最早也是出自扬雄这部著作。《方言》在记录口语词汇、比较各地词汇异同、反映汉代方言地理面貌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悬诸日月而不刊之书”。 扬雄所著的《方言》收录了675条词语,方言词语约有340条,其中山东方言分为两大区四小片区,与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情况大体一致。山东方言主要包括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显然,胶辽官话在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中是有记载的,从中可以看出大连方言也是颇有些来历的。大连方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值得学界来探讨和研究。 方言是地方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一座城市的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方言蕴藏着我们的身世、历史和命运,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都被方言生动记载着。比如,山东、大连地区将大小便称为“解手”,从中可以推断当时移民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移民途中,为防范老百姓逃跑,用绳索绑住其双手,要大小便时,便让士兵解开手,久而久之就简化成“解手”。 在辽宁师范大学迟永长教授的研究里,大连话至少可以分出3个有明显差别的次方言系统:以大连市区话为代表的狭义大连话,以庄河话为代表的黄海沿岸话,以大、小长山岛话为代表的长山话。这样一来,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连话就有了两个含义,即广义大连话和狭义大连话。广义大连话泛指所有居住在大连地区的老居民及其后裔所说的话,包括内部差别较大的大连市区话、庄河话和长山话。狭义大连话则专指以大连市区话为代表的当地老居民及其后裔所说的话,不包括同属大连话的庄河话、长山话以及与庄河、长山音系类似的话,也不包括近些年从外地搬进大连的新居民所说的不同地方的方言。 在大连方言库里,“海南丢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方言词,它诉说着齐鲁大地上那段极其悲壮的移民史,也深藏着老大连人深重的苦难史。在大连方言和文化语境中,“海南丢子”是指那些以齐鲁人群为主体的“闯关东”人群及其后裔。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上溯先秦,下及近世,代代不绝。人口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人们自动的流徙迁移,二是政府有计划的移民。前者多由战乱、灾荒、饥馑或人口膨胀所致,后者则是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建设的目的。 清代前中期,山东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屡创历史新高,由明代的1000余万上升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2400余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至近2896万,道光年间突破了3000万。这时候,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大东北就成了山东过剩人口维系生存的避难所。官方也支持山东人移居东北,“招徕流民,不论原籍别籍,编人保甲,开垦无主荒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东北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人参、貂皮、东珠、鳇鱼、蜂蜜、松子、稀有木材等东北特产,对山东人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一时期进入东北的山东人大多从事采参、淘金、伐木、狩猎等工作,这些人一般被称为“走山者”。 据统计,1911年东北人口1841万,其中来自冀、鲁、豫三省的移民约有1000万,山东人占70%-80%,也就是七八百万。其中,嘉庆、道光时期招垦和封禁初期去往东北的,嘉庆、道光以后的移民至少有一半是光绪年问迁入的。有学者指出:“相对于晚清东北开禁后,数十年间近350万人的后续移民,规模似乎不算太大,但封禁时期的移民持续近200年,无论对东北地区的大力开发,还是对山东社会的稳定、人口压力的缓解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末民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