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量子思维与企业管理

量子思维与企业管理

  • 字数: 2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成刚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200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量子思维为研究视角,对百年来企业管理的理论、理念进行了梳理,提出面对当下互联网世界的“互联互通”,及各类黑天鹅、灰犀牛频出的外部世界的不确定和内部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多元化的诉求,传统牛顿思维下的以机械工业为样本的企业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量子思维的角度而言,公司作为一个“量子”,会与外部世界中另外的量子形成“纠缠”,公司内部的员工作为“观察者”的意念和行为会对最终的公司目标及其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量子思维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不同的新范式。本书包括四篇:思维就是力量、量子与企业管理的百年“纠缠”、量子领导力和中国企业的量子态,详细介绍了量子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作用以及中国企业中的量子领导力等问题。细致分析了组织管理从直线型的管理职能流程图到发散与开放的管理系统图,从直线制到网络结构再到自组织的演化过程。进而分析量子领导者与量子领导力,以及中国企业管理的量子态。
作者简介
成刚,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管理学教授,原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工作。努力把哲学的思考与心理学的知识引入管理学的研究与布道之中。出版《组织管理原理(MBA)》《管理十日谈》《利益相关人与企业伦理》《自我管理七日修炼》《中国企业成长的基因—遗传与突破》《管理与管理者》等8部个人专著,合著1本。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上篇思维就是力量
引子从思维到行为
一、量子思维与牛顿思维
二、科学管理的诞生
中篇量子思维与商业组织的百年“纠缠”
引子管理知识与管理理论
思维之一从直线、局部到发散、系统
一、从直线型的管理职能流程图到发散与开放的管理系统图
二、组织结构:从直线制到网络结构再到自组织
思维之二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一、管理简史
二、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企业的实践
思维之三从“场”的角度看企业文化
一、量子世界的“场”与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用价值观来管理
思维之四经营哲学:从股东利益优选化到生财系统中的共生共好
一、蜜蜂的寓言与公地的悲剧 
二、新蜜蜂型企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人的共生共好
三、商业生态系统
思维之五从管理到自我管理
一、1.0版的量子管理——柔性管理与以人为本
二、“以人为本”的实质——自我管理
下篇量子领导者
引子影响新一代员工组织满意度的因素
一、从管理转向领导
二、到底什么是领导力
三、量子领导力
实践篇中国企业的量子态
一、第一代本土管理标杆企业的量子态
二、第二代本土管理标杆企业的量子态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从思维到行为 1978年,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之初,“态度决定一切,行为决定命运”这样的口号被喊得很响,每当听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行为—结果”这一问题,于是便联想到“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等类似的话。但很快另一个困惑又涌了上来:行为真的这么重要吗?那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行为?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当管理者在场时,下属可以表现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当管理者手中握有“胡萝卜”或“大棒”时,下属们可以表现出管理者想要的行为,然而,如果这种行为不具有持续性,不能成为“习惯”,也就很难“职业化”。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行为呢?哲人告诉我们:观念决定行为。很自然,我们又将研究视角聚焦到了“观念”之上。 很多年前,大家都乐于谈改造世界观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把观念理解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也就是站在“我”(主体)的角度怎样看待“他”或“他们”,可见只有“我”是玩不转的,还必须有“他”(客体)。“我”总是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那么“我”怎样看待他人,就成了我们与他人发生关系时行为的源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最初我们引用西方企业的“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很快引来了批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无神论者。于是把“上帝”改为“皇帝”,“顾客就是皇帝’’这样的口号读起来总觉得别扭,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多不得人心,各次代表进步力量的农民革命的目标就是把皇帝拉下马,改朝换代。于是,又把“皇帝”改回了“上帝”。 沃尔玛的信条是:第一,顾客永远都是对的;第二,当顾客不对的时候,请参照第一条。当企业把顾客视为自己信仰的上帝,与他们发生关系时,企业一定会从自身去找问题,而坚信上帝是对的。 “行为”是冰山上我们看到的东西,而冰山下的就是“观念”。在一个没有“剪刀差”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观念来正推他的行为,从行为来倒推他的观念。简单说,观念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套东西。前面的“人”是主体,后面的“人”是客体,包括他人、社会和自然。例如,当我们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看待自然,觉得人定胜天,那么我们的行为往往是乱砍滥伐、随意破坏,结果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再如,我们如何看待其他的国家、民族,决定了我们与他国、与世界交往的策略与行为。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和命运,那么观念又是由什么形成的呢?答案是“思维”。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人们会在观念的支配下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体系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形成正确、清晰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应,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顿悟等。 思维作为理性认识,包括理性认识的过程和结果;观念一般指的是理性认识的结果。也可以说,思维是加工过程,观念是思维过程的最终产品。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