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蒋维乔游记

蒋维乔游记

  • 字数: 16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作者: 蒋维乔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693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读一点前人的游记,更会有时空穿越的妙趣。自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是子游记》,蒋维乔未再有远游记录,此书可说是他一生游记的汇集。《蒋维乔游记》一书以此为基础,使其游记文章在八十余年后首次与读者见面。卖点:1. 蒋维乔的游记文章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范畴,广泛地反映出社会风貌与时代变迁。尤其是生活细节的记述,对后人了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失为一种丰富、切实而生动的资料。至于研究旅游学、名胜志或交通史的人,就更是难得的实证材料。2.作者行文朴实,写景叙游,简洁明快,偶涉旧典,也都是点到即止,决不卖弄。然而毕竟文化素养深厚,佳句时出,不乏引人入胜、发人遐思之妙。3.编者以时间为序,对原书重新编排,使得蒋维乔的旅途人生,行走、游观、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所映现的社会面貌和人文精神的变化,可以较为明晰地呈现,脉络也更为清楚。
内容简介
《蒋维乔游记》汇编蒋维乔自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生平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及国外的游记及风景散文39篇,分区明晰,记述周详,行文缜密、严谨,旁征博引,一笔不苟,对研究清末民初各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颇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蒋维乔(1873-1958),江苏武进人,字竹庄,号因是子。中国近代有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任职商务印书馆十年之久。辛亥后,先后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东南大学校长、上海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著有《因是子静坐法》《心理学讲义》《中国佛教史》《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因是子游记》等。编者简介薛冰,南京市藏书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
目录
1前言/薛冰
5自序
001西湖回忆
010西山纪游
016泰山纪游
020曲阜纪游
022居庸关纪游
025普陀纪游
031南岳衡山纪游
038雁荡纪游
047天台山纪游
055菲律宾回忆
059菲律宾百震亨瀑布纪游
063五台山纪游
074北岳恒山纪游
081妙峰山纪游
085盘山纪游
094大房山纪游
104滴水岩纪游
111莫干山纪游
115光福游记
118云台山纪游
127日本回忆
130宝华山纪游
133栖霞山纪游
136江宁县江乘乡访梁碑记
139天目山纪游
150九华山纪游
158黄山纪游
179白岳纪游
183严子陵钓台记
186阳羡山水纪胜
199鹰窠顶纪游
203会稽山水纪胜
210天童、育王两山纪游
216八堡观潮记
220超山探梅记
224黄山修治道路记
226雪窦纪游
232西岳华山纪游
250长安及终南山纪游
261马迹山纪游
270劳山纪游
283诸暨苎萝山及五泄纪游
289附录:蒋竹庄先生访问记/赵君豪
摘要
     西湖回忆 余初到西湖,在清宣统元年,在后凡游浙中山水,均过西湖,先后不下十数次,而足迹遍历湖山者有三次。以西湖之记载,既详且多,不复作游记。及今回忆昔日西湖,迥非现在可比,亦颇可玩味,因补写之。 清宣统元年四月初一日,偕严练如、庄百俞、钱琳叔、徐果人、于瑾怀、翁佩孚,自沪趁小轮赴杭州。初二日晨六时,到嘉兴,登岸,换乘浙路公司(是时尚为浙人集股自办,不称沪杭甬)火车,由嘉兴至闸口,半日即到。下车后,先游钱塘江边之六和塔。塔建于月轮山,为龙山之支阜,塔下为开化寺,寺甚旧,只有僧二人。塔凡七级,登其顶,可俯视钱塘,月轮山环其东北,隔山乃不得见西湖,塔下有喷月泉。游毕,仍回火车站。以为时尚早,拟雇肩舆至法相寺,而余等七人,只雇到四乘。不敷用,遂作罢,乃乘汽车回拱宸桥,宿于来安栈。时尚无新式旅馆,只有旧式客栈,湫隘嘈杂,夜不得眠。 初三日,晨,雇小舟赴西湖。舟从运河南行,自上午九时开,至十二时,乃抵松木场。盖当时湖边荒凉,无游客驻足之所,必从拱宸桥雇舟,乃可抵湖边也。登岸,雇夫役挑行李,至昭庆寺,稍息啜茗。复至湖滨雇船,荡漾入外湖,至孤山登陆,饭于楼外楼。饭毕,回舟,向西泠桥而行,桥畔苏小墓,颓然一亭,荒凉满目,不似今日之完整。泛入东里湖,登孤山北麓,谒林和靖墓,前有放鹤亭,亭畔有巢居阁,阁下冯小青墓在焉。立孤山下,遥对葛岭呼唤,回声甚大,名日“空谷传声”,盖声浪为葛岭折回,又阻于孤山故也。于是复泛舟至阮公墩、湖心亭,入里湖,谒岳王庙而回。湖上除寺宇外,无可宿之旅馆,乃暂租刘果敏公祠为寓所。前楼五间,南面临海,轩爽之至,惟有宿无膳,乃向左近湖山春社晚膳。膳毕,回祠,湖边寂静无声,既无电灯,亦无行人,与现代之繁华适相反。七人无聊,戏作叠字诗。其法,第一人任意写一字于纸条,第二人接写一字,至第三人则将首一字折没,只许在第二字下接一字,至第四人又将第二字折没,只许在第三字下接一字。如是轮至第七人,接成七字,乃启折视之,有时七字句不通,可笑,令人捧腹,有时亦竟成佳句。吾侪叠成七绝一首,颇有意趣。录如下:“湖堤千缕袅春风,杨柳楼台曲曲通。漫说当窗云水绿,有人同向夕阳红。” 初四日,泛舟游三潭印月。登岸,复游净慈寺,观济癫僧古井运木遗迹。寺对雷峰塔,塔尚未圮,惟不可登耳。既而至柳浪闻莺,泛舟至涌金门。入城午膳,复泛舟至平湖秋月,再自锦带桥入东里湖。登岸,至大佛寺,寺在宝石山,因山壁凿为千佛岩。山巅有保俶塔,塔半毁,不可登。其形上锐下削,下面五级,成椭圆球形,上面两级,如罩,以铁环五六,层叠为顶。循塔基而西,仰望虾蟆石,高出半空,向无人迹。余好奇,欲穷其胜,乃循来凤亭而西,亭旁有寿星石,块然横置于岩,而与岩并不相连。再折向西南,则有洞,窅而深。循石级而下,探得其口,乃两巨石架成洞形。中有石台、石凳,外有摩崖大字,日“正德庚辰方思道至此”,洞内有“川正洞”三字。从洞后一线天而上,历石级二十馀,有斜石压顶,磴道欹侧,身偏于左,乃得上升。级尽,乃得平地,纵广尺许,疑已无路,忽见峰后有极仄磴道,拾级而上,则为第一峰。峰顶凹如盂,从顶而下,审视前面,又有曲径,深入岩腹,循之前行,复仰见一线天。历石磴十馀,险曲如栈道,回环而上,得造第二峰之巅,有石几,稍坐息足。复渡石桥而登第三峰,其巅有平台,台畔有石栏,大石壁立其上,即虾蟆石也,向者游人仅在山下望之,石形若虾蟆,因以为名,而不知须越过三个峰头,乃得见之,实为平台上之立石也。虾蟆石之高,适与保傲塔齐,于此俯视全湖,有类池沼,杭州全市在足底,钱塘如带环其南。曰将西,乃从原路而下,至大佛寺前,登舟归寓。晚膳后,仍作叠字诗为戏,竟不能成旬。 初五日,晨七时乘肩舆赴三天竺,登白云峰之半,还至灵隐。(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