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年钱钟书

晚年钱钟书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钱之俊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6045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钱锺书110周年诞辰纪念版。 ◆探寻钱锺书晚年的政治抉择与隐秘心迹! ◆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 作序! ◆钱学专家范旭仑、《开卷》主编董宁文诚意推荐! ◆钱锺书为何选择留在大陆?钱锺书是“御用翻译”吗?钱锺书有哪些私密日记?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诸多如此问题,本书逐一作答。 ◆展现一个较为真实的“晚年钱锺书”的形象及其心路历程。 ◆特别收录十余幅珍贵图片,带你重回历史现场。 ◆史料确当,查证严谨,文笔畅达,可谓“可靠的生动的传记”之晚年阶段。
内容简介
该书通过对钱锺书1949年之后住房的变迁、职业的转换、与人(陈寅恪、胡适等)的交往等的解读,分十四话书写钱锺书晚年的思想脉络与心迹,对所挖掘的大量史料进行钩沉发覆、考辩厘订,别具手眼,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晚年钱锺书”的形象及其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钱之俊 生于1982年。安徽无为人。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一级教师。 著有《钱锺书生平十二讲》。
目录
第一话一九四九:钱锺书为何选择留在大陆?
一、不收“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
二、亲友态度的影响
三、不愿离开文化之根,不愿再流亡
第二话一九五七:钱锺书与父亲钱基博
一、钱锺书:从清华到文学研究所(一九四九~一九五五)
二、钱基博:共和国新生活(一九四九~一九五六)
……
第三话一九四九年后的钱锺书与政治翻译
第四话从清华新林院到南沙沟“部长楼”——钱锺书一九四九年后的住房变迁
第五话晚年钱锺书的“备忘而代笔谭”
第六话“我几乎成了写信的动物”
第七话“自古才高有折磨”——晚年钱锺书的健康及其他
第八话晚年钱锺书谈陈寅恪——兼谈钱锺书与陈寅恪的交往史
第九话晚年钱锺书忆胡适
第十话晚年钱锺书与无锡七尺场故居
第十一话钱锺书:“唯名与器,不可假人”——晚年钱锺书与母校
第十二话钱锺书:“事实上证明皆非‘全集’,冒名撒谎而已——晚年钱锺书为何不出“全集”
第十三话晚年钱锺书说“不”拾零
第十四华晚年钱默存新语旧事
后记
摘要
     一、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 一九四九年初,辣斐德路钱家所租住的房子已不够用,刚好傅雷夫人的朋友有空房,在蒲石路蒲园,于是钱锺书一家三口搬至蒲园。钱锺书称蒲园的房子为“且住楼”,仿佛已预料所住时间不长。 一月二十三日,北平传来消息,傅作义和共产党签订了关于北平投降的和平协议,围城结束。北平和平解放。钱锺书不知道,在他的母校清华大学里,全校师生为和平解放“欣喜若狂”,“学生们高兴得和许多教授在当晚组织了一个大规模的火炬游行。那真是一次狂欢。大鼓嘭嘭地敲着,铙钹声嚓嚓响。”此时,历时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相继以国民党惨败而结束,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以及除少数地方外的华北地区,都被共产党占领,宣告解放。蒋介石尽失长江以北,但他还梦想着以长江天险暂守半壁江山。 国民党政府最近十余年的统治,政府腐化无能,国民民不聊生,加之战争节节败退,很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中间知识分子已对国民政府失去信任和信心,开始慎重地考虑去与留。绝望之中,“新中国”多少还给人一点希望,虽然对中共的了解极其有限。当时在清华大学的美国人李克回忆,“在解放初期,一般受西方训练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是很少理解的。……即使到这个时候,清华的教授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还是浮面的和教条主义的。他们仍然把西方国家看成是他们知识和思想灵感的主要泉源。许多人都公开表示瞧不起新的哲学”。…他们内心的恐惧挥之不去,尤其是意识形态统治下的思想自由。 钱锺书夫妇听到的传闻颇为荒谬。如:夫妻要重新分配,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子要处死;共产党最爱开会,开会时大家互相骂,骂完就一起哭,哭完又大家和好了。有人甚至说:“怕什么?你共我的,我共你的,共来共去,我反正不吃亏!”钱锺书对描写苏联铁幕后情况的外文小说并不陌生,尤其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书几乎每本都读过,在《容安馆札记》中有大量记录。所以钱锺书对中共心里也没底,没理由接近信任,只能寄予期望:“苏联知识分子的悲剧令人同情,不过他们相信并希望中共或许与苏共有所不同。”心情是复杂与矛盾的。 如离开大陆,可供钱锺书选择的地方并不少。早在一九四八年,香港大学就曾约钱锺书去任文学院院长。他认为香港不是学人久居之地,以不涉足为宜。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会议第一届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朱家骅,答应给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他一口拒绝,说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杭立武邀请钱锺书去台湾大学任教授,并答应调车皮给他们运书籍和行李。一九四九年三月中旬,牛津大学汉学家K.G.Spalding来信希望钱锺书赴英,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受到牛津的邀请了。女儿钱瑗患有肺疾,他认为伦敦的恶劣气候不适宜孩子的健康。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