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增长的错觉 经济学家错了吗?

增长的错觉 经济学家错了吗?

  • 字数: 23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65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联合国前秘书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科菲·安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协会前主席安格斯·迪顿,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发展经济学专家张夏准,布克奖、星云奖入围作品《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诚意推荐的经济读物! 2. 正统经济学理论颠覆之作!反思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核心问题,探究经济增长新指标! 几乎不会有人怀疑,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作者却认为,GDP已经不足以反映这个世界的发展程度了。这本书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种修正:反思遵循至今的经济指标,大胆探究GDP合理替代方案。我们社会的发展一度被简化为经济指标的变化,但我们仍然有必要去寻找新的生活评判方式。 3. 毫不沉闷的增长反思之书:如果增长只是衡量毫无意义的活动,那么它就是一种错觉 人们痴迷于经济增长,却又被其所缚。那些经济学中令人费解的数学公式,能够衡量我们的生活吗?为何经济稳步增长,公众却愈发悲观?我们需要一种能与人们的实际经验产生共鸣的经济学语言。 4. 英国《金融时报》主编戴维·皮林全新力作!务实、犀利、严谨、诙谐 戴维·皮林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如实地记录着我们周遭所发生的的事,将非经济专业人士难以理解的专业经济学概念转换为实例生动呈现,以此唤起人们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关注。他务实、严谨、诙谐的独特风格使其文本更具思辨深度。
内容简介
环顾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经济学家用复杂的公式为我们的生活定下标尺:经济状况决定了我们在国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而当经济学家从GDP数据中得出经济状况良好的判断时,一些人感到悲观,自认生活质量以及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洁净空气、良好医疗的机会在下降。这一分歧从何而来?单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状况有多少合理性?GDP遗漏了哪些重要的部分?作者戴维·皮林认为,用GDP衡量经济增长已成了一种狂热。然而,GDP不擅长衡量新事物,难以捕捉人类在科技、知识共享、女性的隐性劳动价值等领域内的巨大进步,还纳入了毒品、污染等负面的经济活动。更多并不意味着更好。因而,我们有必要去寻求一些补充方案。经济增长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非目标本身。我们一直通过经济增长这块棱镜看待一切事物,而这个习惯扭曲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忽略了真正值得关注的事。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其他衡量经济状况的可能指标,比如社会平等、环保以及人的幸福程度等,为社会回应人的真实需求,而非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英国《金融时报》的获奖记者与编辑,已为其工作25年之久。现任《金融时报》非洲版块编辑,曾任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块编辑,负责全亚洲地区的新闻报道。其前作《日本:生存的艺术》(Bending Adversity: Japan and the Art of Survival)获得广泛好评。现居伦敦,经常到访非洲各国。
目录
序言对经济增长的盲目崇拜
第一部分增长的问题
第一章库兹涅茨的怪兽
第二章罪恶的收入
第三章好的、坏的与看不见的
第四章好到不真实
第五章互联网偷了我的GDP
第六章做个普通人怎么了?
第二部分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大象与大黄
第八章无限增长心态
第三部分经济增长以外的问题
第九章财富
第十章现代版《末日审判书》
第十一章幸福的议员
第十二章GDP2.0
第十三章有关经济增长的结论
致谢
注释
摘要
     第一章 库兹涅茨的怪兽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经济”的运行机制可以说是一个黑匣子。事实上,几千年来,“经济”这一概念也几乎不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两点。其一,18世纪工业革命前夕,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概念闻所未闻。当时的经济显然比现在的经济要惨淡得多。在农业社会,农业产量主要由天气决定。如果雨量充沛,那么庄稼收成就会好,否则农民就可能颗粒无收。此外,一个农业社会内的不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别。大多数人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其人口数量决定。公元1000年,仅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产量就占据全球经济产量的一半以上。在接下来的600年间,这一局面没有任何改变(或改变后又恢复原状)。 其二,在封建君主制时代,广义上的经济也尚未形成。对那些自称“君权神授”的幸运儿而言,其自身的财富基本等同于其统治区域内的财富。这种环境使“经济”几乎不具备发展条件。君王的职责除了一如既往地维护奢华王室的权威之外,就只剩下以国库资金“资助侵略战争”这一项职责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国家若想发展壮大,就只能四处征战、扩张版图。倘若君王有能力召集军队,以武力征服其他国家,本国财富就会因此而增加。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君王如何判断本国财力能否负担战争成本呢?在该问题的驱使下,人类历史上早期的一些经济体量算法应运而生。 法国首开先河。1781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尔向国王路易十六递交了有名的《致国王财政报告书》。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尝试全面展示一个国家的财政。早在人阁前,内克尔就在银行业名声大噪(看,又是银行家!)。通过这份《致国王财政报告书》,他向路易十六展示了法国的财政数据,并以此证明法国的财政十分稳健。据他估算,当时法国的国家收入比支出高出1 000万里弗(法国古代货币之一)。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国王明白,法国当时的财力足以支持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可以借助这场战争对抗英国。靠投机发家的内克尔力图证明,法国拥有无比雄厚的财力,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别国融到资,再用融资获得的钱资助战争。然而,这份报告巧妙地隐瞒了一个事实:在内克尔的指使下,当时的法国已负债累累。因此,即使是人类历史记录早出现的计算国民账户的尝试,亦不过是凭空捏造的尝试。 其实,早在内克尔之前,就有人尝试过计算国民账户,这个人就是威廉·配第。他于1652年发表的《山地测量》(Down Survey)的文章被视为目前首次系统调查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尝试。通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和1 000名士兵的帮助,配第对爱尔兰境内30个郡的山地情况进行了综合测量,测量的总覆盖面积达500公顷。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圈出被英格兰将领奥利弗·克伦威尔攻占的天主教土地,并将这些土地中的一部分奖赏给为爱尔兰侵略战争提供经济支持的金主,用另一部分土地抵扣亏欠士兵的工钱。除山地测量外,配第还进行了相当详细的爱尔兰国家资产调查,调查范围囊括船只、房屋及个人财产。在此调查基础上,他得到了预期收入流的数据。此举显然有别于以往单纯清算财富存量的尝试,如1086年发布的《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等。 查理二世国王重登王位后,配第受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做了同样的调查。这次,他的目的是帮助查理二世摸清国家经济状况,进而方便国王向子民多征税。配第建议持续跟进并记录国民消费、生产、贸易及人口增长情况,并主张研究劳动力价值和土地价值的评估方法。 虽说早期测量经济情况的尝试都与战争、征税和无条件服从君王等因素有关,但并非所有相关尝试都是出于这些目的。在18世纪的法国,重农学派强调,高效的农业生产是创造国家财富的源泉。与配第的观点有所不同,重农学派认为“生产阶级”主要由农民组成,而那些所谓的“不生产阶级”则主要由手工匠人、专业人员、商人甚至国王组成。由此可见,重农学派眼中的“经济”概念极为贴近劳苦大众,与君主制信奉的概念形成强烈对比。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