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行话 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

行话 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

  • 字数: 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836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行话: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是菲利普·罗斯全集中的两部评论集之一,主体部分为访谈录,另有评论文章数篇。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个好奇的读者和刁钻的同行,采访了全球各地的7位杰出犹太作家——普利莫·莱维、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伊凡·克里玛、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米兰·昆德拉和爱德娜·奥布莱恩——从这些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动力和所处的大环境入手,非常直接地向他们发问。他们谈自己也谈同行圈子,探讨了个人所受的创作影响与文学主张,在经历过奥斯维辛、大屠杀、抵抗年代或远走他乡后,如何与自己和解、对外界做出回应,追寻高度个人化的艺术的想象之路。书中还收录了菲利普·罗斯与玛丽·麦卡锡的书信交流一篇,追忆已逝作家马拉默德和《乳房》插画艺术家古斯顿的文章两篇,以及对索尔·贝娄作品的评论一篇。
作者简介
菲利普·罗斯(1933-2018),1997年,菲利普·罗斯凭借《美国牧歌》摘得普利策文学奖。1998年,罗斯在白宫受颁美国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他又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优选荣誉——虚构类作品金奖,该奖的往届获奖者有约翰·多斯·帕索斯、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等著名作家。罗斯于1960年、1996年分别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和《萨巴斯的剧院》两度将美国国家图书奖揽入囊中。此外,他还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两次,笔会/福克纳奖三次。罗斯的《反美阴谋》被誉为“2003-2004年度以美国为主题的优秀历史小说”,这部小说于2005年荣获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年度很好图书。罗斯也因此成为W.H.史密斯文学奖设立四十六年以来首位两度获奖的作家。 2005年,罗斯成为第三位由美国文库为其出版权威版作品全集的在世作家。此后,罗斯接连获得笔会/纳博科夫奖(2006)和笔会/贝娄奖(2007)。2011年,他在白宫被授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同年,他又成为第四位布克国际文学奖的获得者。2012年,罗斯赢得西班牙优选荣誉——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2013年,他又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优选荣誉——法国荣誉高等骑士勋章。
目录
与普里莫·莱维在都灵的谈话/1
与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在耶路撒冷的谈话/21
与伊凡·克里玛在布拉格的谈话/47
与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在纽约的谈话/89
与米兰·昆德拉在伦敦和康涅狄格的谈话/103
与爱德娜·奥布莱恩在伦敦的谈话/115
与玛丽·麦卡锡的交流/129
马拉默德的画像/137
古斯顿的画/149
重读索尔·贝娄/159
译后记/185
摘要
     与普里莫·莱维在都灵的谈话[一九八六] 一九八六年九月到达都灵的那个星期五,继前一年春日午后的伦敦一面,我与普里莫·莱维再次开始对谈。我请求他带我参观油漆厂。起初他在这里被聘为研究化学师,后来一直到退休都担任经理。公司总共聘用了五十位员工,他们主要是在实验室工作的化学师和在车间工作的技术工人。生产机械、成排的储存罐、实验楼、装在大型集装箱中待运出去的成品、净化废气废水的处理设备等都被放置在离都灵七英里远的方圆四五英亩的地方。烘干树脂的机器、搅拌清漆的机器以及抽吸污染物的机器的声音绝没有使人感到痛苦和恼火,堆置场里刺鼻的气味——莱维告诉我,他退休两年后衣服上还黏附着那种气味——接近没有使人感到憎恶,三十码长的垃圾箱装满了防污染过程中排出的黑色泥浆质地过滤渣,这也并非特别不堪入目。这里算不上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工业环境,却远离莱维自传性叙述中那种特有的精神境界。 尽管与他的散文所表达的精神相距甚远,工厂显然离他的心很近。注意到噪音,恶臭,杂乱交错的管子、大桶、箱子以及刻度盘等,我想起了《猴子的痛苦》中那个技术装配工福索内。他对莱维说:“我不得不告诉你,在一个工地上转悠是我喜欢的事。”莱维把福索内称为“我的另一个自我”。 我们走过开阔的庭院来到实验室。实验室是他任经理时建造的简易两层楼房。路上他对我说:“我离开工厂已经十二年了。这对我来说将是一场历险。”他说,他相信几乎每一个曾经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现在不是退休了,就是去世了,而实际上,他碰到几个仍在那儿工作的人,看他反应仿佛是撞见了鬼魂。有人从他原来的办公室里走出来欢迎他归来,他对我耳语道:“又一个鬼魂。”原料要在实验室里仔细检查后才能被移至生产部门。在去这个实验室的路上,我问莱维是否能嗅出弥漫于走廊里的淡淡的化学气味:我觉得闻起来像是在医院走廊里。听了我的问话,他只是微微地抬起头,将鼻子对着空气嗅了嗅,然后脸上挂着微笑对我说:“我知道并可以像狗一样对它进行分析。” 在我看来,他内心充满了活力,更像森林中拥有诡计与智慧的那些速度极快的小动物。莱维个头不大,身材瘦小,不摆架子,起初给人的印象是体格柔弱。从表面上看,他就如十岁时一样灵活、敏捷。在他的身上和脸上,你会发现他十岁时那样的脸和身体,而这在许多人身上是看不到的。他身上的那种机灵几乎是明显可见的,而颤动于其体内的那种敏锐就像是他的指示灯。 乍一想,这可能令人吃惊,但实际上作家就像其他人类一样可分为两类:那些听你叙说的和那些不听你叙说的。莱维倾听别人说话;他的下巴上蓄着白色的胡须,一张脸恰似一尊模型,虽然六十七岁年纪,但看上去却像潘神一样年轻,像一位教授,脸上表情充满好奇与敬意。福索内早在《猴子的痛苦》中就对莱维说过:“你这个家伙,居然使我向你讲述了这些故事。除你之外,我从没有告诉过别人。”我相信他这话。难怪人们总是把事情告诉他,每一件事在书写出来之前都已被忠实地记载下来:他在倾听时专心、安静,就像金花鼠在石墙上发现了陌生的东西一样。 莱维与妻子露西娅居住在一幢大而坚固的房子里。这幢房子建于他出生前几年,实际上他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因为这里曾是他父母居住的地方。除了在奥斯威辛的那一年和被释放后冒险的那几个月之外,他一生都居住在这幢房子里。房子坐落在一条两旁是住宅楼的宽阔大街上,它使我在这意大利北部看到了曼哈顿西区大道: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公共汽车,在轨道上飞速驶过的电车,还有沿着大街两边无限伸展开去的一排排高大的栗子树,从路口可以看到的城边的绿色山丘。房子的稳固性已开始有点显示出岁月的侵蚀。直接穿过莱维所称的“迷人的都灵几何构造”,到市商业中心有名的拱顶走廊需步行十五分钟。 自他们夫妇在战后相识成婚以来,莱维的母亲一直就与他们居住在这幢公寓里。她已经九十一岁高龄。莱维九十五岁高龄的岳母居住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他隔壁住着他那个二十八岁的物理学家儿子;再往前几个街区就是他三十八岁的植物学家女儿。在当代作家中,还没有哪位几十年一直自愿与自己的直系亲属、出生地、地区、祖先的世界,特别是当地的工作环境——在主要为工业区的都灵、菲亚特所在地,保持如此直接、不间断的联系。在二十世纪有智慧的艺术家当中——莱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更多表现为艺术化学家,而非化学作家——他可能是对周围生活适应得最、优选的一个。也许对普里莫·莱维来说,与群体互为联系的生活,以及他关于奥斯威辛的代表作,构成了他对那些尽一切可能割断他每一个持久的联系并把他和他的同类从历史上抹去的人,所作出的深刻而激烈的反应。 在《元素周期表》中,首段用最简洁的句子描写了化学最令人满意的过程之一。莱维写道:“蒸馏很美。”接下来的内容也是蒸馏,即把我们在一个漫长的周末,多数在莱维家门厅旁边静谧的书房里用英语进行的活跃、广泛的对话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