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耳目所接皆是水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者: 汪曾祺
出版日期: 2020-07-01
商品条码: 978754478161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3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经典合辑 展现文学大师风采 温暖,睿智,幽默,通透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的文字具有明清笔记般的雅致与风流 深受沈从文、金庸、贾平凹、苏童、毕飞宇、曹文轩等诸多文学名家喜爱 众多文章被收录进初、高中语文教材 耳目所接,无非是水,故乡人情,隽永流长。
内容简介
《耳目所接皆是水》精选与汪曾祺家乡印记有关的文章,并配有作者行走家乡时的照片和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有生活气息的文学大家,带领读者感受水一般的家乡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人的深情。
作者简介
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饱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金庸誉之为“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谐雅兼具,植于一方水土,涵盖人生百态,堪称一部“文化小说”,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他的娓娓道来,在那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和温柔的心灵抚慰。 主编 陈其昌,现任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曾担任高邮市文联驻会主席,市文化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烟柳秦邮》《新民滩的悲欢》《朱葵艺术传》《熊纬书传》等著作。 顾问 汪朗,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目录
代序/001
钓/001
小学校的钟声/005
故乡水/020
他乡寄意/030
《菰蒲深处》自序/035
吴三桂/038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041
多年父子成兄弟/045
我的家乡/050
写字/060
老学闲抄/065
关于《受戒》/071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076
谈谈风俗画/083
我的家/091
我的祖父祖母/104
我的父亲/114
我的母亲/123
大莲姐姐/129
我的小学/132
我的初中/142
故乡的元宵/151
文游台/155
一个暑假/162
看画/166
草巷口/171
三圣庵/176
阴城/179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82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187
《高邮风物》序/192
代后记/197
编后记/199
摘要
晓春,静静的日午。 为怕携归无端的烦忧(梦乡的可怜的土产),不敢去寻访枕上的湖山。 一个黑点,划成一道弧线,投向纸窗,“嗡”,是一只失路的蜜蜂。也许正倦怀于一枝尚未萎落的残蕊,匆忙的小小的身躯撞去。习于播散温存的触须已经损折了,仍不肯终止这痴愚的试验,一次,两次……“可怜虫亦可以休矣!”不耐烦替它计较了。 做些什么呢? 打开旧卷,一片虞美人的轻瓣静睡在书页上。旧日的娇红已成了凝血的暗紫,边沿更镌了一圈恹恹的深黑。不想打开锈锢的记忆的键,掘出葬了的断梦,遂又悄然掩起。 烟卷一分分地短了,珍惜地吐出最后一圈,掷了残蒂,一星红火,在灰烬里挣脱最后的呼吸。打开烟盒,已经空了,不禁怅然。 提起瓷壶,斟了半天,还不见壶嘴吐出一滴,哦,还是昨晚冲的,嚼着被开水蚀去绿色的竹心,犹余清芬;后园的竹子当抽了新篁,正好没渔竿,钓鱼去吧,别在寂寞里凝成了化石。 小时候,跟母亲纠缠了半天,以撒娇的一吻换来一根绣花的小针,就灯火弯成钩子,到姐姐的匣内抽出一根黑丝线,结系停当,捉几只蜻蝇;怀着不让人知道的喜悦,去做一次试验。学着别人的样,耐心地守候着水面“浮子”(那也是请教许多先辈才晓用蒜茎做的优选)。起竿时不是太急,惊走了;便是太慢,白丢了一只蝇矢。经过了许多次的失望,终于钓得一尾鲢鱼,看它在钩上闪着银光,掀动鲜红的鳃,像发现了一件奇迹,慌乱地连手带脚地捉住,用柳枝穿了,忘了祖父的斥骂,一路叫着跳回去。 而今想来,分外亲切,不由得不跃跃欲试了。 昨晚一定下过牛毛雨,看绵软的土径上,清晰地画出一个个脚印,一个守着油灯的盼待,拉快了这些脚步,脚掌的部分那么深,而脚跟的部分却如此轻浅,而且两个脚印的距离很长,想见归家时的急切了。你可没有要紧事,不必追迹这些脚印,尽管慢点儿。 在往日,便是这样冷僻的小村,亦常有古旧的声音来造访的。如今,没有碎布烂铁换糖的唤卖,卖通草花的货郎的小鼓,走方郎中踉跄的串铃,即便本村的瞎先生,也暂时收起算命小锣的铛铛,没有一个辛苦的命运来叩问了,正是农忙的时候呀! 转过一架铺着带绿的柳条的小桥,有一棵老树,我只能叫它老树,因为它的虬干曾做过我儿时的骏马,它照料着我长大,乡下的人替它起的名字,多是字典辞源上查不到的。顽皮的河水舔去覆土,露出隐秘的年青的一段,那羞涩的粉红的根须,真如一个蒲团,不妨坐下。 也得像个样儿理了钓丝,安上饵,轻轻地抛向水面。本不是为着鱼而来的,何必关心“浮子”的深浅。 河不宽,只消篙子一点,便可渡到彼岸了,但水这么蓝,蓝得有些神秘,你明白来往的船只为什么不用篙子了吧!关于这河,乡下人还会告诉你一个神奇的故事,深恐你不相信,他们会急红了脸说:县里的志书上还载着。 也不知是姓什么的做皇帝的时候,——除了村馆里的先生,这村里的人都是只知道“民国”与“前清”的,顶多还晓得朱洪武是个放牛的野孩子,则“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何足为怪。这儿出了个画画的,一点不说谎,他画的玩意儿就跟真的一般,画个麻雀就会叫,画个乌龟就能爬,画个人,管少不了脸上一粒麻子。天下事都是这样,聪明人不会长寿的,他活不上三十岁,就让天老爷给收去了,临死的时候,跟他的新娶的媳妇说:“我一不耕田,二不种地,死后留给你的只有绵绵的相思……”取张素绢,画了几笔,密密卷好,叫她到城里交给他的师傅,送到京城的相爷家去,说相爷的老太太做寿,寿宴上什么东西都有了,但是还缺少一样东西,心里很不快活,因此害了症候,若能如期送到,准可领到重赏,并且关照她千万不要拆开来看,他咽了最后的一口气,媳妇便上城去了。她心里想到底是个什么呢?耐不住拆开望望,一看是一片浓墨,当中有一块白的,以为丈夫骗了她,便坐在田岸上哀哀地哭起来。一阵大风,把这卷儿吹到河里去了,我的天,原来是一轮月亮啊!从此这月亮便不分日夜地在深蓝的水里放着凄冷的银光。 你好意思追问现在为什么没有了?看前面那块石碑,三个斑驳的朱字“晓月津”,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儿。 “山外青山楼外楼, 我郎住在家后头, ……” 夹着槐花的香气,飘来清亮的山歌,想起什么浪漫的佳话了?看水面上泛起一个微笑。她们都有永不凋谢的天真,一条压倒同伴们的嗓子的骄傲,常常在疲乏的梦里安排下笑的花蕾的。 一片叶子,落到钓竿上来,一翻身,跌到水面上,被微风推出了视野。还是一样的碧绿,闪耀着青春的光辉。你说,便这样无声地殒折,不比抖索着枯黄的灵魂,对残酷的西风作无望的泣求强些?且不浪费这些推求,你看这叶片绿得多么可人,若能以此为舟,游家泛宅,浪迹江湖,比庄子那个大葫芦如何? 远林漏出落照的红,像藏在卷发里的被吻后的樱唇,丝丝炊烟在招手唤我回去了。咦,怎么钓竿上竟栖歇了一只蜻蜓,好吧,我把这枝绿竹插在土里承载你的年青的梦吧。 把余下的饭粒,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