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乐记》精神研究

《乐记》精神研究

  • 字数: 26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作者: 薛永武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68768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从中西比较的学术视野,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重维度出发,在视域融合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体系中重新对《乐记》进行价值定位,对文本进行多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阐释,多角度阐释和挖掘了《乐记》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乐记》文化图式礼乐相融的协同性,把握文本的文化图式、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乐的生命本体论、艺术发生论、文艺创作论、创美主体论、文艺伦理论等重要美学内涵,揭示了《乐记》鲜活的生命精神、哲学的超越精神、深刻的艺术精神。
目录
绪论
一、《乐记》的经典性
二、《乐记》的作者辨析
三、《乐记》的文艺美学性质
四、《易传》对《乐记》的影响
五、《乐记》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 礼乐相融的文化图式
第一节 中国古代视域中的礼乐研究
一、中国古代视域中的礼文化
二、中国古代视域中的乐文化
第二节 礼乐文化图式相互渗透融合
一、礼乐文化的协同性
二、礼中有乐:乐是礼的律动
三、乐中有礼:礼包孕着乐的内涵
第三节 礼乐文化图式的有机统一
一、相通相融的礼乐文化
二、乐内礼外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 天人和谐的和合阐释
第一节 和合哲学视野中乐的阐释
一、天地相和视域中的乐
二、天地相和的大和合观
三、效法天地的大乐观
第二节 “乐者敦和”:天人合一的多维阐释
一、天人合一是“乐者敦和”的理论渊源
二、天人合一的丰富意蕴
第三节 从格式塔视域看心物同构
一、《乐记》心物同构的彰显
二、比德、象征与心物同构
第四节 从动力定型看“以类相动”
一、以类相动的前理解是感应论
二、从审美动力定型看以类相动
第三章 “乐由中出”的生命本体论
第一节 感物而动:诗歌舞的内生动力
一、从感于物到心物互动的不可逆过程
二、诗歌舞是心之动的外在显现
第二节 乐以治心:乐对人性的回归
一、乐为生民之道
二、大乐必易的美学内涵
第三节 乐和民声:大众审美文化的自觉
一、乐要超越口腹耳目之欲
二、乐体现了人为之节
三、乐具有异文合爱的美学内涵
第四节 乐同民心:审美的共同性
一、乐者为同的美学内涵
二、穷本知变的美学内涵
三、“乐之道”的生命美学
第四章 “唯乐不可以为伪”的文艺创作论
第一节 从“三音”看“唯乐不可以为伪”
一、“治世”“政和”之“音安以乐”
二、“乱世”“政乖”之“音怨以怒”
三、“亡国”“民困”之“音哀以思”
第二节 乐是情感的审美彰显
一、乐因情而生
二、情深、气盛与和顺积中的和谐统一
三、乐心互动之的真实品格
第三节 “唯乐不可以为伪”的以美导善
一、“物至知知”与“唯乐不可以为伪
二、反对“郑卫之音”等“溺音”
三、倡导“雅颂之声”等“德音”
第五章 乐得其道的创美主体论
第一节 圣人作乐与“先见”
一、创美主体的身份确认
二、创美主体要有正确的“先见”
三、创美主体要“慎所以感”
第二节 创美主体的情感好恶有节
一、预防“好恶无节”的异化
二、高扬和谐之情
第三节 创美主体要以道制欲
一、对欲望的理性解读
二、对欲望的理性升华
第六章 “惟君子为能知乐”的文艺伦理论
第一节 是否知音:人与动物的区别
一、人与动物区别的美学阐释
二、人性对动物性的超越
第二节 是否知乐:君子与众庶的区别
一、从“知音”看“众庶”的美学素养
二、从“知乐”看“君子”的美学素养
第三节 乐以象德:观其舞而知其德
一、乐是道德的象征
二、追求人道的大道德观
三、“天下皆宁”的人类社会理想
结语
附录《乐记》原文与译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