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城共融 城市滨水缓冲区划定及其空间调控策略研究

水城共融 城市滨水缓冲区划定及其空间调控策略研究

  • 字数: 18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伟毅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576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常态,尤其是根据生态型城市的构建要求,滨水用地布局不能只考虑生产、生活功能,还应重视其与河湖水系生态的和谐共存,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污染较严重的河湖水系,单纯采取切断污染源的措施,治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多途径整治环境,才能逐步缓解河湖水系环境生态问题。滨水城市的人地关系议题亟待引起各界的共同关注!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以武汉城市滨水缓冲区为研究对象,从城乡规划学的视角,以城市再生、低影响开发、生态基础设施等理论为指导,探索了城市滨水缓冲区的划定方法和空间调控策略。依据拟定的研究目标,对城市滨水缓冲区的相关理论及实践针对性地进行了梳理,为研究奠定基础;以历史地图、遥感影像图为基础,探讨了城市滨水缓冲区动态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田野调査、数理统计和集对分析模型,重点对武汉典型滨水缓冲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河湖水系、滨水用地的现状特征,识别出滨水缓冲区的主要问题;并对滨水缓冲区未来动态进行了情景模拟,依次制定相应的空间调控策略。
作者简介
工学博士,武汉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城市理论、水敏性城市设计、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研究对象
第四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五节研究内容
第六节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七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研究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节研究理论基础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节相关研究述评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国内外城市滨水缓冲区规划建设实践及启示
第一节城市滨水缓冲区规划建设实践
第二节城市滨水缓冲区规划建设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武汉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发展历程及特征
第一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发展历程(1983年以前)
第二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现状及特征(1983-2013年)
第三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发展态势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武汉城市滨水缓冲区的划定与评价
第一节城市滨水缓冲区划定方法与范围确定
第二节城市滨水缓冲区评价
第三节城市滨水缓冲区问题调查
第四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武汉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分类及调控策略
第一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分类
第二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调控策略
第三节城市滨水缓冲区空间调控的实施保障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语
第一节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