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朝廷书法研究

清代朝廷书法研究

  • 字数: 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陈佳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78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文化有别于其他朝代,首先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面对的文化融合问题;其次是西方文化东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对于前者,清政府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吸取了元代不重视汉文化而导致朝代寿祚不长的历史教训,采取了尊满重汉的方略,以慰汉人之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表现在文字使用方面,便是尊满文为国文,而在实际使用上,则以汉字楷书为朝廷颁布的通用文字,这不但缓和了民族矛盾,达到了满汉一家、安定团结的目的,也为汉文化及书法在清朝政治制度的关照下,成为社会教育、科举考试及民众文化普及提高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政治保障。陈佳选择对清代的朝廷书法进行研究,恰好抓住了书法在清代的发展中这些往往被人忽视的重要因素,所以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其在研究的落实上,首先重视对于相关资料的搜集。由于清代离现在年限较近,留下来的资料众多,虽然难以做到“竭泽而渔”,但能将主要的正史诸如《清实录》《清史稿》《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等进行仔细研读,并大量翻阅名人文集、野史笔记、碑志谱牒等,同时注重借鉴当代人研究的重要成果,从中抽绎出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为解决书法史问题做准备。于是从清代朝廷书法发展的政治色彩、朝廷书法背后的文化选择和朝廷书法审美等重要问题入手,去窥视清代朝廷对书法的实施状况,然后用清代御制碑、奉敕碑、诰敕书写、科举试卷、汇纂誊录等书法样式去证明之。其为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便到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进行调研,看到了众多清代帝王大臣书法及朝廷刻书、圣旨、试卷、誊录等,从中发现了朝廷书法的阶段性发展和各个时期的不平衡现象。同时,对清代的书法教育做了立体的考察,将朝廷、学校、书院、私塾、家庭书法教育分别剖析研究,并结合清代科举考试中的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对不同考试中书法所表现出的特点作用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得出了清代馆阁体书法的唐楷套赵的形成规律,颇有说服力。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清代朝廷书法发展的政治色彩1
第一节书法的政治功能1
第二节清代朝廷书法背后的文化选择2
第三节清代朝廷书法发展的制度保障8
第二章清代标榜皇权书法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16
第一节清代圣旨书法研究16
第二节清代御制碑书法研究32
第三节清代御制刻帖研究62
第四节清代内务府刻字作御制篆书65
第三章清代帝王的书法策略79
第一节清代南书房在朝廷书法发展中的核心地位79
第二节清代皇权书法审美以正宗为尚93
第三节重书学的帝王之道—皇子书法教育97
第四节清代帝王赐书传统110
第四章清代朝廷善书群体发挥楷模作用127
第一节清代大学士群体研究128
第二节清代中书群体研究132
第三节清代翰林官群体研究164
第四节清代笔帖式群体研究182
第五节清代文官善书群体存在的社会依据190
第五章清代科举重书法204
第一节书法在清代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中的实际作用205
第二节清代状元书法220
第三节清代科举重楷法的深层次剖析234
第六章清代书法教育促进朝廷书法传承247
第一节清代官方书法教育的主旨247
第二节以科举为核心的官学书法教育249
第三节纳入官学轨道的民间私学书法教育264
第四节重举业的家庭书法教育272
第七章御制修书誊录议叙促进了朝廷书法的社会化传播——以《四库全书》为例276
第一节《四库全书》誊录的入选途径与朝廷书法审美标准277
第二节《四库全书》缮录字样与朝廷书法的程式化289
第三节《四库全书》誊录“以书入仕”的优势293
第四节《四库全书》誊录议叙促进了朝廷书法的社会化传播296
第八章清代馆阁体研究319
第一节清代馆阁体的定义及形成原因319
第二节馆阁体的发展阶段324
第三节清代馆阁体的艺术特征329
第四节馆阁体的类型335
第五节对清代馆阁体的评价3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