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妈妈的自由
字数: 126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者: 羽茜
出版日期: 2020-05-01
商品条码: 978751438428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给那些隐没在女儿、妻子、儿媳、母亲角色后的自己。我们有爱和奉献的责任,但没有满足别人所有期待的义务。请把握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为自己做些什么,寻找有可能的、属于妈妈的自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心理自助类图书,主要从中年已婚女性的角度,围绕“自由”的主题,反思家庭、社会中对女性的各种角色期待和束缚,以及家庭关系中常见的困境和问题,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力求给出读者积极正确的观念和解决方案。这个时代总是对妈妈有很高的期待:要兼顾家庭和事业,要温柔体贴,要无私奉献……女人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身陷不自由的困境。与其幻想着“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男人”,不如把握当下,寻找属于妈妈的自由。
作者简介
羽茜,专注于研究两性情感问题的作者,政治大学社会学硕士,曾获耕莘文学奖短篇小说类首奖。最不后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为母亲,其次是所有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和心力。著有《成为母亲之后》《婚姻里,你孤独吗?》
目录
作者序为什么要思考自由/I
前言身为母亲,我心疼我的女儿/V
Chapter1放下自己内心的“别人”
放下自己内心的“别人”/003
穿衣服要有“妈妈的样子”?/005
就算想要拒绝,也怕别人不能接受/010
“怎么有这么不贴心的女儿?”/013
灰姑娘的心态:等待别人发现她的善良/018
成为母亲,让我开始学习相信自己/021
有责任,就有选择的权利,就有自由/025
Chapter2可以实现的自由
真正的善良,不会养大别人自私的胃口/031
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这些绑住女人一生的“好评”/035
害怕做自己,就只能被他人勒索/039
并不是扮演理想的角色,就能换来理想的人际关系/042
自由,就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尽责/046
不管结婚还是不结婚,做决定时都要谨慎/050
家庭事业两得意的是男人,两头烧的是你/054
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就是选择未来的人生/059
告诉自己:“我想过得自由。”/063
踏入婚姻,也是自己的选择/069
不要说自己“别无选择”,要为自己的心愿奋斗/074
即使变成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078
Chapter3懂得珍惜自由的人
守护自由的方式,不需要别人的认同/085
保有“离开一段关系”的自由/088
单身的人看似比较“自由”,但也受到各种牵绊/091
在各种状态下,都要珍惜自己的自由/093
Chapter4换个角度看待原生家庭
即使是原生家庭,也会有遗憾/099
人际关系,总有必须放下的执着/101
即使是父母,也是你生命中的“他人”/104
童年创伤,终究还是要自己修补/109
不想互相伤害,就保持距离/112
父母所认为的“爱”,和我们并不相同/115
谁说彼此相爱的家庭一定是其乐融融?/119
不做等待父爱或母爱的孩子/123
Chapter5姻亲之间,缘分不能强求
不要把所有人的认同,当成人生的目标/131
得不到肯定的儿媳vs讨人喜欢的女婿/133
婆媳问题,是亲子之间独立/放手的拉锯/137
世界上没有不被讨厌的人/140
接受现实,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你”/143
婆婆讨厌的是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你/146
Chapter6婚姻,一种不自由的幸福
已婚者寻求答案的过程/151
沟通,要先了解真实的自己/155
认清婚姻和家庭的现实/158
当你说“这不是我要的生活”/161
“爱=懂”是一种错觉/166
不要用“灵魂伴侣”的想象束缚彼此/170
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才有对话的可能/173
不是不能期待对方,而是所有期待都要“合理”/177
Chapter7给孩子自由,是父母一辈子的练习
自由就像礼物,不一定出现在想要的时候/183
培养孩子独立,是父母对于人际关系的学习/186
父母和子女,都会渴望被对方认同/189
彼此相爱,未必就彼此认同/194
最单纯的幸福,就是“在一起”/198
后记在最不自由的处境下,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自由”/201
给女儿的一封信/207
摘要
Chapter 1 放下自己内心的『别人』 放下自己内心的“别人” 人只要不是独处,就一定是在某人的目光下,因此社会里的每个成员就像监狱里的囚犯,会随时注意着自己的行为,知道一旦逾矩就会受到惩罚,所以会自我约束,也因此失去自由。 当我想到自由时,第一件想到的事情便是放下期待。因为期待就是束缚,不只别人对你的期待是一种束缚,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有时也是一种不必要的。 学社会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福柯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引自边沁的设计,所以非常生动,活灵活现,好像在看电影剧本一样,只是读着文字叙述,就会觉得画面浮现在脑海里。 这个理论就是“全景敞视”(Panopticon),也有人翻译成“圆形监狱”,对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它描述的是囚犯们被关在一个由中央的瞭望塔和四周呈环形分布的囚室组成的监狱中,每个囚室都有两扇窗户,一扇朝向瞭望塔,一扇背对瞭望塔,以便通光,而狱卒就站在监狱中央的瞭望塔中,随时都可以监视囚犯的行为。 狱卒看得见囚犯的一举一动,连最微小的都不放过;而囚犯却看不见狱卒,也不知道狱卒还在不在塔里,究竟在观察谁。 后来有很多研究都引用了这个设计,像是对权力、隐私、自由的探讨,福柯更进一步把这个设计用于整个现代社会——人只要不是独处,就一定是在某人的目光下,因此社会里的每个成员就像监狱里的囚犯,会随时注意着自己的行为,知道一旦逾矩就会受到惩罚,所以会自我约束,也因此失去自由。 穿衣服要有“妈妈的样子”? 我们都是自己的狱卒,也是自己的囚犯,从生活琐事到人生选择,都会考虑别人的看法。然后,当我们可以预测甚至亲身经历别人的要求跟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一致时,便会感受到被束缚的压力和左右为难。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有自由吧,我时常这样想,也难怪我这么热爱独处,可以不用在乎别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在我迈入社会、结婚生子,进入人生另一个阶段之后,我突然体会到,就算是独处,人在面对选择的关头时,也像是长期被铁链捆绑后已经不懂得如何奔跑的野生动物一样,习惯自己,不让自己自由。 在做自己的事情时,考虑的很少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为了“自觉应该做的事情”而忙碌,这当中有些事情确实是责无旁贷,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和束缚。 一举一动都无法全然放松,即使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时候,也总是会先想象“其他人会怎么想”“换作他们会怎么做”,然后不自觉地服从了“大家都这么说”“好像应该这样”,而不是做出自己单纯想要的选择。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在生完第一胎之后,和家人一起去商场,看上一件符合我个人喜好的连衣裙,没想到才拿起来往身上一比,家人就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当妈妈了还穿这样?” 我当时愣了一下,看了看镜中的自己。 因为还在哺乳期,所以我神情有点疲惫,裙子虽还穿得下,但身材终究没有以前苗条了。 忍不住转头问我先生:“你觉得呢?穿成这样很奇怪吗?” 他说:“你喜欢就喜欢,跟那有什么关系?” 虽然他这么说,但是我看来看去,越看越觉得不自在,没有办法再那么喜欢镜中的自己了。 只因为一句话我就把那件连衣裙放了回去。那句无心之言似乎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羞耻,好像是我思虑不周,就算没有带小孩出门,在穿着打扮这方面还是应该考虑到自己已经是个妈妈了才对。 换作现在,我会跟先生说一样的话——喜欢就喜欢,跟那有什么关系? 但是“都当……了还……”这样的句子仿佛是个魔咒,凸显了当一个人的身份转变时,别人看你的目光、对你的期待和要求都不同了。 比方说,都当妈妈了,还只想出去玩;都当妈妈了,还穿这么短;都当妈妈了,还这么自私……类似的句子写也写不完,说明这个社会对妈妈有很多的想象,认为妈妈就是应该放下自我,无论过去的她喜欢哪些事情,生完孩子的她就不应该优先考虑自己。 我偶尔在挑选衣服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这是不是一件“适合妈妈”的衣服?不是因为要照顾小孩,款式必须简单方便,而是因为担心别人会窃窃私语:“这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妈妈了?” 这就是我内心的全景敞视,我给自己设下的圆形监狱。在没有人看见,或者即使有人看见、有人评价但其实我并不需要那么在乎的时候,我还是像一个狱卒那样监视着自己的选择,想要符合这个社会给妈妈设定的标准,以及在外表上对妈妈的要求。 就算现在有一种相反的潮流,是鼓励和赞美那些“一点都不像妈妈”的妈妈,比如说,产后没几天身材就恢复得像青春少女、一点也没胖或当妈了还有逆天长腿等,比起“妈妈就是应该朴素一点、少露一点”的成见,这个潮流更给女人造成了产后连伤口都还没恢复,就急于恢复身材的压力。这两者都是一种社会期待,并不是给女人“自己觉得好就好”的自由,而是这个社会加在母亲、女人身上,觉得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