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春节
字数: 21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作者: 作者:苏槿
出版日期: 2020-01-01
商品条码: 978750854346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节日是中国人对生活最浓烈的表达,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祝盼幸福,亦或凭吊乡愁,中国人用最热烈的方式、最饱满的情感、最质朴的期望,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传承家风、传承历史、传承文明,传承中国人深入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取向。 《中国节》系列以中国七大传统佳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基线,以风趣活泼的语言、灵动温馨的插画,向读者介绍那些我们年年过,却不知其所以然的节日渊源,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明,让大人们回忆亲历的节日中的家人和亲朋。 日子平平常常,总是匆匆忙忙。细细慢慢回想,甜甜蜜蜜温情。 《春节/中国节》是系列之一,讲述春节的风俗习惯。
目录
序 爆竹声中一岁除
第一章 春节是这样来的
春节,中华民族第一大节
春节的起源
“年”的起源
春节与元旦
十二生肖与春节
春节,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
第二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腊月初八 梅香甜甜暖“腊八
腊月二十三 祭灶吃糖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 欢天喜地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 家家户户磨豆腐
腊月二十六 汤浓肉香飘满楼
腊月二十七 年鸡年鸡年年吉
腊月二十八 馍白糕酥事事发
腊月二十九 走亲访友有好酒
除夕 岁岁平安好福气
正月初一 开门拜年人欢喜
正月初二 感恩父母家和睦
正月初三 老鼠娶亲人得闲
正月初四 灶王归来事事吉
正月初五 财神迎来腰包鼓
正月初六 开市大吉溜溜顺
正月初七 踏青出游食菜羹
第三章 节庆活动里的春节
从古到今的“春运”,只因“家”在召唤
好玩,不过春节庙会
爆竹声声,烟花璀璨
龙,腾来吉祥 狮,舞来幸福
花木迎春,雅俗共赏
天涯共此时,除夕看春晚
春节黄金周,怎可不出游
门神与福,您都集齐了吗?
压祟压岁,红包到位
第四章 舌尖上的春节
年夜饭,花样百出庆团圆
饺子,明清两代奠定的“春节霸主
年糕,年糕,一年更比一年高
吃汤圆,团团圆
春节在春天,必得吃春卷
第五章 诗文书画里的春节
开门见喜,福禄寿喜
跃然红纸 春联添喜
挂吉祥年画 得一团祥瑞
古诗词串起的春节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年
摘要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过春节,我们要祭祀神灵、祭祀先祖、祈福纳祥、祈求风调雨顺。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追根溯源,春节,到底从何而来呢? 春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观点:腊祭说、巫术仪式说、鬼节说。三种说法虽然起源不同,但都源于先民通过祭祀、巫术等,祈求神灵及祖先,希望得其庇佑,风调雨顺。这样的愿望朴实而沉重,关乎族类生存繁衍,当然值得后人当作最盛大的节日来纪念和怀想。 既然是如此重要的节日,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演绎而成的除了各种仪式,当然还有相关的传说。其中最容易传播的版本,就是打怪兽的故事了,人们也因此记住了“年”,喜欢上了除夕。 春节,中华民族第一大节 作为最受重视的传统佳节,春节已经陪伴世代中国人走过了3000年。在古代,这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曾经被称为岁首、正旦、元日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被叫作春节。春节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与中国先民对时间的感受和认知密不可分。 自远古以来,天文、物候和社会生产活动等通常被中国人当作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早在夏以前的先民就已经产生并掌握了时间周期“年”的概念。《尔雅·释天》称:“夏曰岁,商日祀,周日年,唐虞曰载。”“年”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时间概念,是对农耕生活规律的系统总结。 秦汉时期,因为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岁时观念也随之改变,除农耕参考之外,岁时更多的与社会生活关联起来,使之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在象征一年开始的岁首,朝廷会借机展示和加强君臣之义,民间则将之作为家族家庭聚会的良辰。 自秦到汉代中期,岁首在夏历十月,十月初一即为新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夏历正月正式被确定为岁首。尽管此后历法不断修正改变,正月岁首的原则始终不变,年节因此得以固定,各种祭祀、庆祝活动也得以传承发展。汉中期以后,岁首正月初一被称为正月旦、正旦等,是皇家举行大规模朝会的重要庆祝日。受此影响,民间也将年节民俗活动由传统的腊日、腊明日移到“正日”。东汉崔寇《四民月令》载,正日礼信的主要内容为祭祀祖先、礼敬尊长,其次是宗亲乡党互相拜贺。后世拜年的传统由此而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仍然沿袭岁首朝贺大典,民间的元日活动则越发丰富多彩,先是在门前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再给尊长拜年。 春节有法定假日,却是从唐代开始的,通常是年前3天年后3天,加上正日,刚好与今天的春节黄金周长度一样。同样,朝廷举行朝贺大典,而民间阖家团聚。 唐代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春节的叫法时有变化,或元日,或元旦,或新年,但朝野的庆祝活动大同小异,只是朝廷更重规模和场面,还会举办各种节日灯火和杂艺表演,摆出与民同乐的姿态。而民间的年俗活动则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丰富,更为有趣。 P15-1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