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腾讯产品法

腾讯产品法

  • 字数: 17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立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00677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如何设计出一款爆品?如何延长产品的寿命?用户的心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用你的产品?始终盘旋在产品经理脑海里的这些问题,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像一个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和做出抉择,腾讯的产品经理不止是设计专家,更是“白痴级用户”。腾讯的产品之所以让用户喜欢,也正是因为简单到“下意识”。 ★作者供职腾讯7年,曾深度参与了腾讯多个项目的产品开发工作,本书以内部视角解析了腾讯公司强大的产品力根源。
内容简介
从QQ到微信,从《英雄联盟》到《王者荣耀》,腾讯公司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成为世界互联网企业中的佼佼者,其“小步快跑,试错迭代”的产品开发机制,“别让我思考”的极简主义理念,“变成白痴级用户”的用户驱动战略,都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竞相学习的典范。本书向读者完整地呈现了腾讯产品设计的底层思路,阐述了设计者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拆解问题的全过程,从产品思维出发,以需求、战略、产品设计开发与运营的本质为落脚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新产品时代来临之际,如何打通产品思维的脉络,找到产品设计的根源。同时,面向未来,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扩展“产品容纳用户心智的能力”等摆在互联网产品设计者面前更高阶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立 互联网观察者、商业案例研究者,长期从事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 曾供职于腾讯公司7年,先后在腾讯QQ秀产品部、无线安全产品部从事内容策划与产品策划工作。 原QQ同步助手产品经理,曾参与微信产品合作项目。2014年离开腾讯后参与股权众筹平台天天投等多个互联网创业项目的研发。 2016年加入考拉看看,从事商业书籍策划与创作。
目录
第一章 产品思维
第一节 本质思维:第一性原理
第二节 相对思维:日光与阴影
第三节 抽象思维:大圣的火眼金睛
第四节 系统思维:镜中变色龙
第五节 演化思维:自下而上的设计
第二章 洞见需求
第一节 产品设计者的终身课题
第二节 需求是什么?
第三节 产品需求“四归一”
第四节 产品强度=体验-成本
第五节 需求的弹性
第三章 产品设计
第一节 设计流程:传统设计与精益设计
第二节 用户研究:建立用户模型
第三节 需求场景分析:角色、场景、方案
第四节 产品MVP:低成本试错
第五节 产品规则:拒绝什么定义产品“三观”
第六节 方案出错,90%是问题错了
第七节 拆解问题的三种方法
第八节 架构设计:技术方案的十字路口
第九节 交互与视觉
第四章 产品成长与运营
第一节 开发迭代
第二节 抓住运营的本质
第三节 数据分析的误区
第四节 产品营销=内容+渠道
第五章 企业战略与产品
第一节 取舍之道
第二节 构建壁垒
第三节 开拓蓝海市场
后记
摘要
     第一节本质思维:第一性原理 一个产品设计者最核心的思维能力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毕竟从表面看,产品设计所涉及的能力范围实在太广了。从需求分析、战略制定、方案设计、项目执行,到运营推广、数据分析等,所有环节都需要产品设计者深度参与。如果说只需要拥有一种能力就能应付这一切,未免显得太过大意了。 但就像一个好的产品只要一句话就能讲清楚一样,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只有一个。 我曾在很多优秀的腾讯同事身上见识过这种思维能力,尽管他们的岗位职责往往是接近不同的:有些负责产品策划,有些负责开发或测试,还有些负责设计或运营。然而,他们却能以同样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观察问题时看到冰山下隐匿的真正关键。 这些家伙眼光毒辣、直指要害,论述起问题来又逻辑缜密、极具说服力,一次又一次令我叹服:为什么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为什么他们总能提出那些看起来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点子呢?为什么自己距离真相总是差最后一步呢? 直到离开腾讯几年后的今天,在回顾了很多具体的产品案例之后,我才依稀回过神来,把他们身上那种神奇的思维方式搞清楚: 所有产品设计,说穿了都是在构建体系,而只有了解这个体系本质上是什么,才有可能以优选效的方式完成逆向构建。所以产品设计者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就是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 在物理学领域,这种思考方式被称作“第一性原理”。它的意思是:从头算起,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作为依据,然后再层层推导,得出结论。 那么,不具有本质思维能力的设计者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呢?让我们从一条狗和一堆骆驼粪的故事说起。 巴甫洛夫的狗与“标准情景框架”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在每次给狗送食物前打开红灯并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只要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不管食槽里有没有食物,狗都会开始分泌唾液。 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这是由条件反射引起的。对那只狗来说,最开始分泌唾液的条件是“看见食物存在”这一基本事实。可后来,由于实验者不断地将红灯、铃声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和食物建立起强关联,狗渐渐就习惯了,在它的认知里,红灯、铃声开始和食物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心理机制,不仅作用于狗或人类的神经系统,也同样潜伏在我们的思维方式里。只不过,因为这种反射形成的时间比较长,往往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忽略掉。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规定,后勤部门要用骆驼粪来给战机的皮革座椅做保养。骆驼粪恶臭难忍,而且由于数量短缺,时常有战机不能及时得到保养,因此这项规定让空军后勤兵们着实苦恼不已。 直至有一次,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前来探望在后勤部门任职的儿子,看见儿子正忙着用骆驼粪擦拭座椅,便心生疑问:“你们怎么还在用骆驼粪擦皮革?” 儿子回答道:“我们一直如此,这是规定。” 老兵开怀大笑:“当年我们在北非的沙漠地区作战,需要用骆驼运输大量物资。可是,部队中很多皮具是用牛皮做的,骆驼闻到味道就会赖着不走。所以就有人想到用骆驼粪来擦拭皮具,以便盖住牛皮的气味。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个方法却被沿用到飞机上,真是太可笑了!”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