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

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

  • 字数: 1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 作者: 吴黎宏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12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领导干部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本书围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推荐的七种思维进行了深入阐释,不仅分析了每种思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而且提供了指导方法,方便对照学习。书中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内容生动鲜活、言之有物。通过解读七种思维能力,为读者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作者简介
吴黎宏,作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综合工作处处长,现供职于省政府机关,多年从事哲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出版著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成功领导者的12种气质》《中国古代官德概要》《好领导要有高情商》《好干部是如何炼成的》《赢在底气》《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制胜》《四讲四有一一共产党员新坐标》等16部,发表论文70余篇、杂谈随笔340余篇,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目录
第一章注重提高思维能力
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
二、思维能力决定领导能力/10
三、决不能当“思想懒汉”/15
四、重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19
第二章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一、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29
二、增强大局意识/35
三、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形势/39
四、以长远眼光作战略谋划/44
五、以世界眼光审视世界/49
六、善于抢抓机遇、赢得主动/53
七、善于集中精力谋大事/58
第三章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
一、以历史思维观古今/65
二、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71
三、用历史眼光科学判断大势/75
四、中国革命历史是优选的营养剂/79
五、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84
六、从历史中汲取理政、修身的智慧/89
七、增强历史思维,要多读点历史/94
第四章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101
二、坚持“两点论”,提高认识的全面性/106
三、坚持“重点论”,抓好重点带一般/111
四、坚持“转化论”,通过量变促质变/115
五、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发展问题/120
六、用活辩证思维,提高领导艺术/125
第五章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
一、以系统思维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133
二、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138
三、统筹兼顾,才能各得其所/143
四、协调推进,方能持续发展/148
五、注意分清层次,抓好管理落实/153
第六章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61
二、领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166
三、照搬照抄其实是偷懒怠工/171
四、搞好结合也是一种工作创新/175
五、努力打破惯性思维的窠臼/180
六、推进创新要善于借助“外脑”/185
七、创新需要勇于担当和坚持/191
第七章规范严谨的法治思维
一、新时代法治思维的主要内涵/199
二、实现善治需要用好法治思维/205
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做决策/211
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抓改革、促发展/216
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221
六、始终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225
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29
第八章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
一、坚持底线思维,才能赢得主动/237
二、坚持底线思维,需有忧患意识/241
三、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246
四、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250
五、心中有戒,不逾法纪边界/255
六、增强小节意识,守住廉洁底线/261
七、运用底线思维,奋力追求高线/265
摘要
     人的行动总是受思想支配的,领导活动的实质是思维活动。领导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掌握思维艺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在我们了解如何培养和运用理论思维之前,应当对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理论思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思维 1.何为思维 简单地说,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活动过程。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的工具是语言和文字,人们往往借助语言、文字把思维的结果表述、记录下来。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人们通过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认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哲学上来看,思维是指理性认识,或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思维形式的存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有学者认为:思维是精神活动。我们平常说思维的时候,不仅指考察科学与人生的问题,而且也包括记忆、想象和空想等内容。所以,可以把“考虑、思想”等全部精神活动叫做思维。从而,思维就是精神的多种多样的活动。精神至少由知、情、意这三种能力构成,而且这些能力又分别有高低、深浅的各式各样的层次。思维这种活动,如果从主体,即从其活动本身来说,也可以叫做“意识”,如果从思维这种精神活动的客体方面说,即从思维活动与其对象的关系上来看,可以叫做“认识”。 2.思维的作用 思维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最重要的作用是创造,人们通过大脑的思维,把通过学习、感知,贮存在大脑皮层中的信息进行超常组合,组合成一个新的信息体,这个新的信息体被实践验证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于是,一项新的创造诞生了。因此,思维是创造的源泉,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是思维的结晶,思维形成了创造,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对信息分析加工处理输出的过程。哲学家康德生前就给自己写下了“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的碑文,意思近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本质是思维的启蒙复兴,尤以牛顿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标志,近代科学革命达到了一个高峰,由经典力学和数学衍生的经典思维方式,引导第一次工业革命快速完成,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并为后续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思维方式 1.何为思维方式 不同学者对思维方式的定义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主要是指思维模式或思维活动样式……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