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追寻历史的印迹 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

追寻历史的印迹 杨天石解读海外秘档

  • 字数: 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杨天石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2290965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7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和世界的联系空前加强,也更加复杂化了。可以说,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无不与世界声息相关,互为因果。因此,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就必须认真收集、研究海外的各种有关中国的史料,包括中国人散落、存放于海外的档案。杨天石先生十余年间数次往返于海峡两岸、美国、日本等地,遍寻散落在诸如哥伦比亚大学东方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外交史料馆等海外知地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原始资料,对所获材料进行整理、考证、解释,见前人所未见,言前人所未言,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互相参证,使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些重要人和事背后的历史隐秘浮出水面。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东瀛幕后——日本所藏秘档解读
康有为致日、英各国领袖函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一
跋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几次谈话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二
黄兴与日本驻旧金山总领事的通讯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三
黄兴致井上馨函回译及解读
——读日本井上馨文书
孙中山与田中义一
——读日本山口县文书馆档案
跋钟鼎与孙中山断绝关系书
——宫崎滔天家藏书札研究
附:访日漫记
第二辑 隔海烟云——台湾所藏秘档解读
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
——读台湾所藏梁启超未刊函稿
孙中山的一次北京未遂之行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段祺瑞函
徐致靖大骂梁启超
——读台湾所藏徐致靖未刊函札
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国民党档案中的手迹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国民党中央致函存稿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沈雁冰致林伯渠函手迹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董必武的一份辞呈
——读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会藏档案
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档案之一
一项南北联合,打倒蒋介石计划的夭折
——台湾所藏阎锡山档案一瞥
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
吴开先与上海统一委员会的敌后抗日工作
——读台湾所藏朱家骅档案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
——读台湾所藏傅斯年档案
胡适曾“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
——读胡适日记之一
胡适与蒋介石的最初会见
——读胡适日记之二
胡适1933年的保定之行
——读胡适日记之三
第三辑 西来风雨——美国所藏秘档解读
何震揭发章太炎
——北美访报
北京政府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电
——读美国所藏顾维钧档案之一
张发奎谈南昌起义
——读张发奎口述历史之一
果真要改写民国史吗?
——陈洁如回忆录的产生、遭遇及作伪举证
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
——读黄郛档案之一
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
——读黄郛档案之二
宋庆龄关于邓演达的一封英文函件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发现
李济深与胡汉民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一
张学良与胡汉民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二
冯玉祥与胡汉民
——胡汉民晚年往来函电考释之三
曹任远与胡汉民的“新国民党”
——读谢幼田未刊稿《谢慧生先生年谱长编》
陈立夫与国共谈判
——读陈立夫口述历史之一
陈立夫与西安事变
——读陈立夫口述历史之二
、李富春的一封未刊英文函件
——美国所见中国名人书札
保卫中国同盟与中国“工合”运动的珍贵文献
——读宋庆龄往来英文函札
孔祥熙所藏西安事变期间未刊电报
——读孔祥熙档案之一
日蒋秘密谈判的重要资料
——读孔祥熙档案之二
蒋孔关系探微
——读孔祥熙档案之三
豪门之间的争斗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一
关怀张学良全家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二
排挤驻美大使胡适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三
对苏外交的一鳞半爪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四
宋子文与戴笠之间
——宋子文档案管窥之五
从大举进攻到全面败北
——读蒋介石致熊式辉手札
南京政府崩溃时期的陈光甫
——读陈光甫档案之一
蒋介石的“慰问”与北平的邀请
——读陈光甫档案之二
蒋介石“复职”与李宗仁抗争
——读居正藏札及李宗仁档案
海峡两岸争取张发奎
——读张发奎档案札记
附:访美漫记
摘要
     康有为致日、英各国领袖函 ——读日本外务省档案之一 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保存着康有为的一份英文函件,下有康有为亲笔英文签名。同函亦见于英国外交部机要档案,可见是写给日、英等各国领袖的。 康有为并不懂英文,显系他人代笔。不过,其内容倒真实地反映了康有为当时的处境和思想。现译出如下: 阁下:在排外阴谋中,西太后和她的谋臣端王、庆王、荣禄、刚毅、董福祥、赵舒翘和马玉昆狼狈为奸,巨大的灾难已经降临我国。您现在充分意识到卑鄙的义和团和清朝反动军队犯罪而造成的全部破坏。 我感到欣慰,在北京的外国人能坚持不屈,直到被救。所有懂得国际公法的中国人都真诚地哀悼德国公使的被杀。现在和平在望,联军已经打败了黜废我国合法君主的卖国贼部队。我请求您注意某些建议,我相信,如能实行,将保证:(1)公正地惩罚真正的罪犯,(2)对遭受非法攻击的各国人民和代表实行赔偿,(3)较为和解我国的国际关系。 首先,盟国决不应承认西太后和我已经提到的谋臣们有资格进行和平谈判。他们全都必将受到有盟国强大援助的皇帝陛下的应有惩罚。 其次,光绪皇帝,外国人的伟大朋友,应该恢复皇位。 1898年10月,皇帝陛下以密诏命臣恳求外国的保护和帮助。这以后,我将皇帝的处境通知了代表贵国的公使。 我还指出,西太后是西方文明的敌人。在致贵国公使的备忘录里,我报告说,我们的光绪皇帝渴望采用可行的西方文明原则。在这样的时刻,如果听取我的呼吁,如果外国政府帮助皇上复位,动乱可以不再发生。 由于皇帝陛下已经实际上命令我寻求办法,使他能从卑鄙的敌人手中解救出来,因此,我感到,代表皇帝陛下致函于您是我的责任。 为了较为和平,为了正当地惩罚使我的可爱的国家沦入巨大灾难的真正祸首,我恳求,您能友好地考虑我的建议。 (1)使光绪皇帝复位。 (2)逮捕所有的反动官员。 (3)仔细地观察所谓“南方互保”的总督们。 除非荣禄、端王和其他人受到严肃的处理,他们将继续告诉中国人,外国人无力反对他们。一旦他们收集到足够的人员、武装和金钱时,他们将会再次攻击外国人。 至于互保的总督们,我不愿多说,只请求阁下在把他们当作进步分子和外国人的朋友之前,充分注意他们的行动,当他们和领事们签订了和平协定时,他们不向西太后输送人员、金钱和武器吗?他们实际上是西太后的忠顺的仆人。阁下应该当心他们。这是重要的。 我希望,光绪陛下将能恢复皇位。那时,整个帝国将会欢庆。帝党由这片土地上最开明、进步的人士组成,这些人士友好地对待外国人,也希望将他们国家古老的文化和西方文明结合起来。 您将受到亿万人民的感激。根据上述条件奠定和平,贵国将从世界贸易和我的可爱国家的不幸人民方面得到巨大的利益。作为阁 下谦卑而顺从的仆人,不胜荣幸! 康有为 海峡殖民地 1900年11月14日 1898年戊戌政变前夕,康有为仓皇出亡。9月29日抵达香港,10月24日抵达东京。1899年4月转赴加拿大,5月31日抵达伦敦。在英国期间,曾通过前海军大臣柏丽斯辉子爵,运动英国政府帮助推翻西太后政权,使光绪复位,未成。1900年2月,由香港抵达新加坡,正式接受英国保护。同年8月,受新加坡总督之邀,迁居槟榔屿。本函即作于当地。 康有为迁居新加坡之后,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崛起。西太后及端王载漪,军机大臣刚毅、赵舒翘等企图利用义和团“灭洋”。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自天津向北京进攻。19日,载漪所属虎神营的一个下级军官在北京东单枪杀德国公使克林德。20日,义和团及清军董福祥部开始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及西什库教堂。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但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却拒绝执行。6月26日,由盛宣怀等出面,向驻上海各国领事提出《中外互保章程》,清政府也于7月13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企图乞和。8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西太后在马玉昆所部保护下逃往西安。10月4日,法国通牒各国,提出惩凶、赔款、在中国驻扎军队、平毁大沽炮台等为议和条款。康有为本函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写作的。 对于义和团运动,康有为不能正确地区分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与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一概加以否定;对于八国联军的侵略性质,康有为也无所认识。他企图利用列强和西太后的矛盾,打击后党,排斥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使光绪皇帝复位,为此,不惜以“巨大的利益”相许。但是,帝国主义懂得,保存一个腐败但是听话的政权显然更有利。因此,康有为的这封信便被扔进档案堆里去了。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