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们都是追梦人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670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评论品牌《爱评论》为平台 2、由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主编 3、与21位决策国家前途、研究改革发展、关心社会民生、挺立时代潮头的人物对话 4、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引领方向、引导舆论、引发思考
内容简介
为了深入宣传十九大重要精神,理解新时代深刻内涵,探讨破解经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以评论品牌《爱评论》为平台,推出大型主题项目《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由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与100位决策国家前途、研究改革发展、关心社会民生、挺立时代潮头的人物,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展开对话,引领方向、引导舆论、引发思考,彰显国家电台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根据对话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在此基础上形成“新时代百人对话录”丛书。本书以央广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领衔,聚焦21位挺立在改革开放潮头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国有企业领头人、民营企业家等,结合十九大精神,在道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展开充分讨论和深入分析,通过他们个人成长和奋斗的故事,分享时代的变迁对于个人的影响,以使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变化和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的成就。
作者简介
陈爱海,资深编辑。1969年生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至今。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晚间新闻部主任。近年来发表数百篇财经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2019年被推选为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优选工作者。
目录
王怀超: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002
强势突破利益集团抵抗002
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004
调动全体国民的改革积极性007
如何“玩转”改革和稳定的“平衡术”010
刘伟: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观014
为什么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014
怎样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021
中国该如何承担大国责任024
中等收入陷阱,我们能跨过去吗026
新时代的核心问题为什么仍然是转变发展方式031
技术创新为什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038
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什么只是“一代之遥”041
朱民:40年金融改革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046
中国金融改革的“奇迹”和“震撼”046
“风雨历练”成就中国金融业047
未来中国金融发展改革的抓手在哪里049
2020至2021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风险点吗052
金融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053
周皓:金融无边界不能搞特区058
中国经济有没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058
用历史眼光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060
美国的金融监管并非最理想的模式062
好的金融学家要具备三方面知识065
王恩哥:科学家精神的核心是“老实”068
改革开放优选的贡献是解放人的思想068
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黄金20年”而自豪071
中国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是早晚的事074
做科学的人更需要老实一点079
薛其坤:改革开放给了科技工作者无限的舞台084
走出去看到差距084
科研成果转化也要讲究高质量087
学术造假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090
孙宝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096
参加四次高考不想搞化工却学了化学096
开门七件事都跟化工有关097
该不该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099
如何让百姓吃得更放心102
用科学眼光看食品安全标准105
食品安全科普也要从娃娃抓起107
想做亿万富翁就别去搞科研109
叶迪生:经济开发区往事114
广播里传来改革开放好消息114
盐场里建起经济开发区117
开发区大有希望121
袁涛:赢得科技才能赢得未来126
科技园区成就非凡改革开放功不可没126
高科技园区要站在产业发展前沿131
谁赢得科技谁就能够赢得未来135
潘广成:从电影《我不是药神》说起140
改革是为了保障百姓吃上放心药140
制药行业必须以患者为中心142
中国医药行业由大到强唯有创新146
刘积仁:60岁再出发150
长寿企业要做好健康管理150
让医疗资源从医院走进家庭155
企业家专享能做的是“顺势而为”157
孙丕恕:看准路带头干164
中国服务器行业的崛起之路164
从卖服务器到卖云服务168
从数据“保姆”到数据“管家”169
新时代的企业需要“躺椅文化”172
保洁员也能创新173
企业家精神就是“看准路,带头干”174
王民:沉甸甸的信任沉甸甸的责任178
我为什么引起总书记的关注178
决战在市场决胜在工厂181
围着市场转围着客户转185
做制造业需要“一根筋精神”188
越南搞制造中国搞创造190
马超:民营火箭一飞冲天194
改革开放催生民营商业航天发展194
商业航天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198
普通人的太空旅行梦想何时实现202
曲道奎:让机器人“奴隶”走进寻常百姓家206
“北京8分钟”代表中国机器人产业领先水平206
机器人大有可为209
只引领不跟随只创造不仿造212
高端产业不能低端化215
机器人让人生活得更美好220
刘永好:从被人瞧不起到受人尊敬226
“私营企业有希望”226
让农民变得富有、时尚、有朝气227
谁来当“绿领”229
新希望扶贫有新招231
对民企的认识折射社会进步233
余留芬:我的每一滴酒都是用良心做的236
好政策激励我们不断向前走236
人民小酒的“300万”和“3个亿”240
我和村民“用心换心”244
这样的亲情让我特别感动246
何永智:“中国火锅皇后”的创业路250
被歧视的“火锅梦想家”250
火锅专利不收专利费253
做企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智慧255
用火锅为贫困山区“造血”256
海底捞上市小天鹅怎么看257
朱师勤:一位非遗传承人心里的“绿水青山”260
小镇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60
“美食+旅游”的绿色发展经263
楼仲平:把单品利润0.0008元的企业做成行业领导者268
从“鸡毛换糖”出发268
专注吸管25年不是“傻傻地坚持”272
把制造业企业做成百年企业277
“鸡毛换糖”再出发281
章华妹: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带来巨变288
从“投机倒把”到合法经营288
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带来生活巨变292
跟着国家政策寻找发展思路295
后记299
摘要
     王怀超: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 强势突破利益集团抵抗 陈爱海:我了解到,您写了很多部书,包括《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转折时期的沉思》《中国改革全书》等等,所以我觉得跟您进行这么一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话,是非常合适的。 王怀超:对。 陈爱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讲到“八个明确”,其中一个明确,就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王怀超: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应该说关于改革目标的探讨,我们探讨了几十年。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的八个基本内容之一,而且排第三,位置是相当重的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涉及改革全局的大问题。 这两句话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就是改革就其性质和目标而言,我们不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对它的完善和发展。不是像苏联、东欧把社会主义抛弃掉,搞资本主义,不是的!改革的结果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完善起来,让它向更深的、更高的一个层次发展。这个是大的方向。具体的目标、具体的路径是现代化,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形成一个新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的突出特点就是治理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那么衡量你这个制度改革成效的是一个什么标准呢?是否是有利于向现代社会迈进。实际上更深层次讲,中国改革说到底是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1978年之前我们的社会是个传统社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是传统社会,那么大家知道现在整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现代化,我们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发达程度是现代化程度。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中国这个现代化历程要汇人到人类社会的进程当中,汇人到现代化的洪流当中。因为现代化是个潮流,是个历史发展规律,逆它你就灭亡,就是孙中山先生讲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比如苏联、东欧,就是长期偏离人类文明古道,长期逆现代化潮流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我们不能走苏联这个老路。那是个死路,对不对?所以我们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我觉得含义是很深的。 具体来说,现代治理和传统治理是个什么关系呢?现代治理和传统管制根本区别在哪儿呢?传统的我管你、我治你,说到底还是个人治,是一元的,而且是上下单向的。 陈爱海:对,没有交流互动。 王怀超: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是我管你。那么现代治理是横向的,是多方的,是上下左右,是共同的治理。如果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建立成这么一套调动全社会各个组织、各个阶层、各种力量的群治或者共治,这个社会才会走向长治久安,也才实现了治理的现代化。 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陈爱海:改革开放到2018年是40年。40年前,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说改革就叫“改革”,再后来我们叫“深化改革”,现在我们叫“全面深化改革”。从这种表述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改革已经经历了,并且正在经历,或者说将来还将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王怀超:是的,从字面上看确实有这么一个过程。从改革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现在还有“攻坚期…‘啃硬骨头”等各种说法。这三个词的变化,也反映了改革的逐步深化,实际上也是40年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改革一个突出特点是先易后难,先试点再推广。这也是同志的一个思路。你看,中国改革的起步是在农村,因为农村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就是土地,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就好了。当时农村结构也很简单,都是社员,而且基本上是粮食生产,加点副业。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次改革,因为农村生产管理比较简单,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候叫“改革”。 当农村改革取得经验之后,光在农村不行了。小平同志讲,这场改革是要根本改变生产体制,就是要扬弃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农村取得经验以后,就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所以从1984年开始,向城市转移。1984年的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城市进行改革的决定,那么城市改革就叫深化了。深化改革,这主要指的是从农村转向城市。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