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发明圣诞节的人

发明圣诞节的人

  • 字数: 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莱斯·斯坦迪福德(Les Standiford)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8246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43年,31岁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人生低谷中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圣诞颂歌》。这部作品不仅帮他重塑了公众形象,还深刻地改变了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地位和庆祝方式。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大餐,包括那句热情洋溢的问候语“圣诞快乐”,都是由此流行开来的。
目录
降临人间
第一章 人生低谷
第二章 不再失望
第三章 何等馈赠
第四章 地久天长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1843年10月5日晚上,查尔斯·狄更斯坐在薄雾轻笼的曼彻斯特舞台上,不会料到此夜发生的一个变化将永远改变他的人生和西方文化。此刻,他正在候场,同为作家的初级议员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演讲结束了,观众热情高涨。 狄更斯、迪斯雷利和政治激进分子理查德·科布登是这个特别活动的演讲嘉宾。该活动为曼彻斯特雅典娜俱乐部募集资金,这家俱乐部是这座工业中心城市艺术和思想启蒙的地标。英国议会大厦建筑师查尔斯·贝格设计建造了雅典娜俱乐部总部,总部及其肩负的文化使命受到许多人的大力推崇,其中既有对文化如饥似渴的工人,也有市领导中的进步人士。但是,国家经济持续衰退,工业革命跌宕起伏,雅典娜俱乐部深陷债务危机,前途未卜。 科布登身为曼彻斯特的高级市政官和议员,希望能力挽狂澜,他和心系俱乐部的市民一起在隔壁的自由贸易厅筹划了一场义卖和“大规模社交聚会”。科布登颇受欢迎,极力反对通过税负沉重的《谷物法》,该法案对进口谷物征收重税,鼓了英国地主的腰包,却使市民买不起面包。科布登每次都能不辱使命,打动观众。除了他,组织方还邀请了畅销书作家迪斯雷利和狄更斯,希望能促成大卖,获取捐助,拯救雅典娜俱乐部。 迪斯雷利的父母是犹太人,当时仅凭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放弃法律专业,写了一连串的爱情小说。后来,迪斯雷利在政府当差近四十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为国家立下两大伟绩——吞并塞浦路斯和修建苏伊士运河。 但是,那晚的主角是狄更斯,或许他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名人。凭借小说《博兹札记》《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贝》《老古玩店》,他成为国内外的畅销书作家。他以浓重的笔触描述了穷人的苦难、富人的自以为是和故作姿态,这一主题及其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叙述能力备受称赞。尽管成绩斐然,但坐在曼彻斯特舞台上的狄更斯却一筹莫展。他摆脱了童年的贫困,坐拥连做梦都没想过的功名,但那天晚上困扰他的却是好运为何毫无征兆地很快消失了。 其实,狄更斯从一个伦敦黑鞋油作坊的穷小子到出现在曼彻斯特之前的经历像是一部传奇剧。 12岁那年因父亲欠债入狱,他第一次被迫辍学,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职员,一直过着资不抵债的日子。父亲被关后不久,’剩下的家人——妈妈伊丽莎白和三个年幼的弟妹都随父亲住进了马夏尔西监狱。父亲出狱后,他虽能短暂地重拾学业,但家中经济状况再度陷入危机,年轻的查尔斯15岁时又被迫辍学,做了律师事务所的学徒。他发现这个工作和装鞋油比起来可谓半斤八两,他很快开始厌恶法律制度的虚伪,因为其错综复杂、自私自利。尽管他讨厌法律工作,却从中总结出了一个受用一辈子的结论:“法律”和“正义”是两码事。 1829年,狄更斯17岁,从事法院速记员一职,五年后他22岁,开始为一家英国报纸《记事晨报》供稿。因为工作需要,他被派往全国报道各种竞选活动。这期间,狄更斯发现写法律和政治阴谋中的荒诞、悲情题材很有趣,自己也颇具天赋。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幽默风趣使其许多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这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篇随笔,题为《白杨路上的晚餐》,刊登在1833年12月的《每月杂志》上。狄更斯买了一份杂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是第一本刊登了我心血的杂志,我的思想情感变成了无比荣耀的印刷体。有天晚上我悄悄地把它投了出去,我心惊胆战地跑进舰队街上一个大院子里的一问黑乎乎的办公室,把它投进一个黑乎乎的信箱。顺便提一句亲手捧着杂志时的心情——我记得可清楚啦,我拐进威斯敏斯特大厅,在里面待了半个钟头,眼里全是喜悦和自豪,激动得双眼模糊,无法走在街上,也不便见人。” 狄更斯早期的“业余”投稿虽多是形式简单的短篇小说,但他凭借在《记事晨报》上发表的小品文一炮而红,尤其是他创作的“街道随笔”系列。随笔用栩栩如生、浓墨重彩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伦敦普通人的生活。狄更斯的《旧货商店和船舶用品商店》《旧堡场》《衣衫褴褛的礼貌人》等文章,吸引了大批狄更斯那个年代的读者,其戏剧性的写作手法也开了今天所谓的新报刊之先河。文论家迈克尔·斯莱特评论道:“在这些随笔中,狄更斯已经开始进行有效的实验,它将荒诞的滑稽与强烈的悲悯融为一体,吸引并留住了后来成千上万的忠实读者。” 《记事晨报》大获成功后,出版商乔治·霍加斯邀请狄更斯多写些此类文章来创办新报《记事晚报》。不久,狄更斯就为新报和其他刊物定期撰稿,署名“博兹”,引起了伦敦文学圈内不小的轰动。1835年10月,出版商约翰·马克隆提供狄更斯100镑,购买了《博兹札记》作品集的版权,这对于一周收入只有7镑的年轻记者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