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艺的距离

文艺的距离

  • 字数: 2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作者: 梁晓声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62209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状况和社会生态。他关注政治、经济、民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直面社会现实,反思文化传统,剖析国民性格,倡导公平正义,坚守人文主义立场,思想直指人心。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三十年来思想的精华,展示了作为人生导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刻思考和真诚言说。
目录
第一章 抗战时期
第二章 1949年至1956年
第三章 1957年至1966年
第四章 1966年至1976年
第五章 1977年至1990年
第六章 九十年代
第七章 2002年以后——中国文艺的基因
结束语
摘要
     第一章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仅就国家层面而言,当然会以并且应该以激励全国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抗日为主流文化一—这符合文化在特定时期的文化自觉,甚至可以说是本能;反之倒是很不正常了。 抗战时期是国家生死攸关的时期,是特定得不能再特定的时期。公而论之,蒋介石本人作为国家领袖的号召宣言,不可谓不掷地有声,体现了破釜沉舟的国家意志。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日方提出的与国民政府“和谈”的前提之一,便是蒋介石必须下台—尽管蒋起初私心在焉,唯恐一旦全面开战,使忠于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由而丧失了对军阀们的军事控制能力,并使共产党的军队有机会发展壮大,从而威胁自己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作为领袖夫人的宋美龄,其首次访美,对美国参众两院的求援演讲,不仅是声情并茂、很有说服力的,而且是较为成功的。她言:“我们不要忘记在全面侵略最初的四年半中,中国孤立无援,抵抗日本军阀的淫虐狂暴……中国国民渴望并准备与你们及其他民族合作,不仅为我们自身,且为全人类以建设一合理而进步之世界社会,这就必须对日本之武力予以摧毁,使其不能再作战,解除日本对于文明的威胁。” 顺带一笔,后来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确乎一下子使日本之武力被“摧毁,使其不能再作战”—也算是宋美龄一语成吧。国民政府的某些文僚,在贡献口号方面,亦有发挥一技之长的表现,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确曾深入人心。 还值得顺带一笔的是,“伟大的书生”胡适,千真万确地曾向当局递书,主动要求出任驻目大使。他的书生之见是,肯定会有机会亲哪天皇,便可以当面向天皇说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何等罪过和愚顽。书生到底是书生,然证明了他和追随他的那些书生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毕竟还是都有中国心的。 “党国”控制下的报刊,在抗战宣传方面,也起到了职责性的作用—但中日军队装配差异悬殊,捷报少,退败频频,只能赖文字给力,用心良苦地将退败渲染得悲壮一些,以稳民心。 奇怪的是—党国党国,国民党乃执政之党,自然也领导着文化艺术之界,但在将口号转化为文艺形式方面,却似乎既乏人,也乏才,几无可圈可点之处。 倒是共产党的旗帜下显得人才济济,文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激荡民族之心——《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不一而足。直唱得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真的起到了为抗战鼓劲的实际作用。连抗日名将张灵甫奋不顾身,率士兵英勇杀敌,负伤也不下火线的事迹,都是由共产党人编剧田汉在重庆搬上话剧舞台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回去,告诉你的女人: 要大家来做鞋子。 像战士脚上穿的, 又大又结实。 好翻山呀, 好打仗呀。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