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光深处 泡桐花开

时光深处 泡桐花开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 作者: 时磊英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55194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光深处 泡桐花开》共收录作者30篇亲情散文。以优美凝练的语言,细腻温暖的情感,沿着亲情的主线,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着笔,以"亲"字落笔,以"情"字贯穿,把红尘俗世诉诸于笔端,或喜或悲或惊或叹或哭或笑,用最真挚的感情,最朴实的文字,娓娓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的亲情故事,祖辈之情、父母之情、夫妻之情、母女之情、姑侄之情等亲情融入字里行间,感受来自亲情的温暖,从不同的侧面临摹了人间的亲情大爱,记载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生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时磊英,女,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现供职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教育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牡丹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曾有多篇作品发表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扬子晚报》《羊城晚报》等报刊。作品曾多次被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发表或转载。有作品收录在多种年度选本。曾获得多种文学奖项。曾有多篇文章被全国多所学校设计成高考、中考真题、模拟题、教辅复习题等。著有散文集《蓦然心跳》《静听秋风》《长城雄风》。
目录
第一辑 循着梦境回故乡
泪光里的故园
循着梦境回故乡
与庄稼有关的记忆
故乡的胡同
紫红的桑葚
辛卯年五月一日的日记
第二辑 那枚飘零的叶子
不曾远去的祖父
祖母的味道
另类爱情
又是泡桐花开时
清明时节
古井沧桑
第三辑 季节之外的温暖
十年记忆
对不起,我弄丢了你最初的记忆
我的生日在路上
夏天的注脚
季节之外的温暖
盛开
第四辑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父亲的宝石花牌手表
那坛尘封的老酒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泪水浸透的梦境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第五辑 抹不掉的记忆
寒阳照彻
小桃红
发如雪
满姑
走不出的昨天
摘要
     泪光里的故园 在光阴的流转里,窗外的菊花又染秋凉。一轮明月照亮泛黄的往事,我把自己写回今生最温暖的地方——我的祖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农家小院里。 泪光漫漶里,我用心勾勒写意亘古乡韵的缕缕炊烟。老人、老屋、老树、老牛、石磨都在光阴里重新归位,还原成我记忆里好看的风景。我还是那个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快乐女童,沐浴着祖父母最朴素、最诚挚、最温暖、好看好的大爱之光,书写着值得我用一生来怀念的快乐童年。 我站在院子里,泪光瞬间倾覆了荒凉,曾经的光阴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复原。那个曾在村里风光了一个时期的砖混祖屋,如今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里里外外都布满了岁月的青苔,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垂垂老矣,步入暮年,摇摇欲坠地静默在时光深处,满屋的故事一如墙上挂着的黑白老照片,泛着黄,在时空里越走越远,越来越模糊…… 望着空空荡荡的老屋,我用虔诚的目光将挂在墙上的主人——我的祖父母请下来,让他们“重返”人间,重新“回到”我的“生活”里。 祖父的一生与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他的记忆总是和土地与庄稼联系在一起。他那或在家忙碌或躬耕田间的情景,仿若影视剧一样清晰地在我眼前回放。我多想重返童年,像小时候一样伏在他的背上,或是让他抱在怀里,抑或骑在他的脖子上,他还是那么一边健步如飞地走在或回家或去农田的路上,一边用胡子扎扎我的小脸儿,疼疼的,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直笑。他那由花白到全白的胡子里写满了故事,足够我用一生来品读。 祖母的一生都与家联系在一起,她给了我家的温暖。在我的灵魂深处,祖母就是家,她在家就在。祖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家里地里,她无所不能。她摇动着纺车编织乡村时光的身影,俯身织机蹬着小脚织布的情形,戴着老花眼镜穿针走线的画面……至今都清晰如昨,足以能温暖我的一生。 小院里袅袅升腾的炊烟喂大了我的人生;厨房的那口大铁锅张着大口,盛满了祖父母人生磨砺的漩涡,也养育了家里一代又一代人。正是那口大铁锅,在父亲小时候就蒸过馒头,家里的财富随着面团的滚动越滚越多,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也让祖父母挺直了腰板;正是那口大铁锅,把一锅锅淡黄的盐水在烟雾缭绕里历练成白花花的盐,祖父用它换成钱补贴家用(那些白花花的盐被我们称为小盐,它来自地里的盐碱土)。浸透了祖父母的心血与汗水的盐碱土,被祖父母带回家后,经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变成了淡黄的盐水。在盐水与大铁锅神秘的耳语与对话之后,又在烈焰的簇拥下翻滚沸腾着涅槃,如丑小鸭变身成白天鹅一样变成了洁白耀眼的小盐。在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里,那些小盐调味人们的生活,营养人们的骨骼。也正是这口大铁锅,把祖父母秋季收获的花生,在烈焰的烘烤下由生变熟,提升了黄土地无能为力的收成。 厨房里间的那盘石磨与大铁锅相望。祖父母当年卖馒头的面粉,以及相当一个时期的生活用面,都源自那盘石磨。圆圆的磨盘一如人生,祖父母就绕着那个既定的圆心,在那逼仄的磨道里不停地转圈。一圈又一圈,推走了他们的光阴,磨下了他们的人生。在那个磨道里,不知道他们曾挥洒过多少汗水,留下了多少足迹。 牛栏已不知去向,石槽早已肢体分离地躺在旮旯里,瞪着苍茫的眼睛怀念与老牛亲密私语的美好时光。那头生了一头又一头小牛犊的大黄牛,曾为家里的农耕与兴旺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它最终还是输给了机械化,不得不在祖父母恋恋不舍的泪光里走向被卖掉屠宰的归宿。不知道那头默默躬耕一生的老黄牛终究成了谁人的桌上餐?又被多少人穿肠而过后最终化为泥土? 那些曾经被祖父视为宝贝的犁、耧、锄、耙、扬场锨、铁筢子、抽水机、脱粒机等农具,如今都锈迹斑斑地躺在老屋的角落里,迷茫地与时间对峙,怀念与老祖父一起共话农事的时光。它们多么希望那曾经的过往能够卷土重来。何止是它们,我们一家人都希望祖父母能重返人间,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样的愿望固然美好,却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 在院子里站立多年的榆树、槐树和枣树等,如今都随着祖父母的故去而不复存在了,可它们留下的故事依然历久弥新。说到那些老树,我仿若看到了满树的榆钱、槐花和红枣。那时候,还未等榆钱与槐花盈满枝头,祖母就开始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着吃。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再想起祖母做的那些带着乡土风味的美食,我依然会垂涎欲滴。最难忘那棵老枣树,每年夏天的月夜里,祖母就在老枣树下铺一张苇席,带着我在枣树下乘凉。她总是一边为我摇扇纳凉,一边给我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那一个个故事令我百听不厌,同时也为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或许,我最初的文学之梦就是在那里启航。 祖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年枣熟的季节,我哪天回家,哪天就是家里的卸枣节。无论早晚,他们都会为我看着,为我留着。坐拥祖父母的红尘大爱,即使最小的一颗枣儿入口,也足以令我甜蜜一生,幸福一世。如今,又到枣熟时节,世间再也没有人给我留枣,再也没有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