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艰难的辉煌 2 中信:2009-2019

艰难的辉煌 2 中信:2009-2019

  • 字数: 63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王伟群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47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中信集团官方授权传记。中信集团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信40年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脉络紧紧相连,成败得失俱在纸上。 ★ 记录总资产达7.5万亿的中信集团2009—2019十年奋斗史,从国家使命、市场规则、企业特征等多个方面解读中信之“谜”。 ★ 作为一家“只有为国分忧的使命,绝无向上伸手的权利”的央企巨头,中信集团如何打造强大“航母舰队”,如何赋予它强大的开拓能力、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如何保障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本书一一细述。 ★ 中信能继续辉煌,成为百年老店吗?作者试图以企业之“熵增”与城市之“熵减”的理论来破解中信发展的密码。
内容简介
中信是一个“谜”。她庞大、神秘。中信集团旗下2000多家企业,涉及包括金融和实业在内的60个行业,经营触角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中信进入的几乎全是竞争性行业。从1979年创立到2019年的40年间,中信总资产增长了3.1万倍,净资产增长了约1500倍,为国家创造税收4450亿元。外人看不透中信。同类央企、政府研究机构诧异:如此大的经营跨度,如何避免管控失序、进退失度、取舍失当?经济学家也有疑惑:中信如何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中保持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中信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商业上务实精进,精神上,国家使命和社会担当的意识深入骨髓,响应国家需要,超脱利益考量,由衷地、自豪地履行国家战略。这并不接近是付出,高站位也为中信精神带来了高能量。这本书聚焦2009—2019年。这是中信大发展的10年。2009年,中信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第451位,2019年跃升至第137位。这也是艰难的10年,从外部的金融危机到内部的三期叠加,中外经济发展环境剧烈变化,经营风险增大。书里记录的,是中信这10年间奋斗者的群像。既有惊心动魄的关键决策、众志成城创造的经营奇迹,也有困顿时的彷徨、不甘和艰难抉择。中信的文化血脉决定了自己的商业哲学,创新不停留于号召,而是一种应变的本能。也唯有如此,才每每在难行处开山架桥,另辟蹊径。这本书像一只幽深的探头,沿着它,你会看到一个生动的国企,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一群个性斐然、可敬可爱的中信人。
作者简介
王伟群,记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曾在中央媒体及市场化媒体担任记者、首席记者、制片人、总编辑等职,后转向财经、历史等领域的写作。
目录
开篇 中信之谜
第一部 上市
第一章 谋定而后动
第二章 方案之争
第三章 小马拉大车
第四章 一石三鸟
第五章 联交所鸣锣
第二部 变局
第六章 引领国民共进
第七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八章 突破装备制造的天花板
第九章 切割地产
第十章 以退为进
第十一章 银行:零售为王
第十二章 “过山车”上的中信证券
第十三章 从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
第十四章 协同:中信的经营哲学
第三部 国家使命
第十五章 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十六章 走进哈萨克斯坦
第十七章 海外联合舰队
第十八章 到全球找资源
第十九章 缅甸皎漂: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四部 新布局
第二十章 农业的微笑曲线
第二十一章 还一片碧水青山
第二十二章 打开“金拱门”
第二十三章 特种机器人出列
第二十四章 云端中信
第二十五章 指尖上的银行
第二十六章 出版:文化战略的奇迹
第二十七章 “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尾篇 中信密码
后记
鸣谢
摘要
     2019年10月1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阅兵开始的前一分钟,中央电视台的转播镜头从北京的上空掠过,在10月的蓝天下,一座巍峨的大厦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令人瞩目。它的高度远远高于其他建筑,它亚金色的外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的造型与古老而现代的北京遥相呼应。它就是“中信大厦”,京城的百姓更习惯称之为“中国尊”——北京第一高楼。 何为“尊”?这是中国古代的礼器,意为敬奉,双手捧尊奉至顶,行顶天立地之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红五月,荣毅仁向中信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发问:“我们怎样把我们的一切献给国家,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问卷。在过去的40年中,中信始终把国家的使命敬奉于顶,几代中信人以自己的人生、以40年不懈的努力、以中信的荣耀与骄傲,书写着这份庄严的答卷。 读着这份答卷,荣毅仁若九泉有知,定欣然而笑。 1979年1月17日那个必将载人中国改革开放史册的“五老火锅宴”,开启了荣毅仁一生最值得铭记和感怀的岁月,也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中信从这里走向时代的最前沿,走向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 2016年4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荣毅仁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出席并做了长篇讲话。他深情回顾了荣毅仁传奇的一生,深切缅怀他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建立的光辉业绩,追思和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 讲话中所叙述的荣毅仁的生命之光,在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之后,愈加深邃而隽永,这样的光点联结起来,形成了一条起起伏伏的生命的轨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深深地交融在一起。同样,中信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这般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对荣毅仁和今天20多万中信员工来说,那是何等的荣耀! 那一天,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总经理王炯都参加了此次座谈会,都听到了所追述的荣毅仁的不平凡之路,他们惊讶于中央领导对荣毅仁、对中信的成长发展之路有如此清晰透彻的了解;他们更感佩于老董事长荣毅仁为中信所留下的无价的财富。 2005年,89岁高龄的荣毅仁驾鹤西去,但是他留下的中信事业、他留下的中信道路和中信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2019年,中信迎来了它成立40周年。 中信历经万难犹未悔,中信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强大。 有一组数据令每一位中信人引以为傲: 成立初期,国家为中信初始投资资金为2.4亿元。 截至2019年末—— 中信集团总资产7.5万亿元,较成立初期增长3.1万倍;净资产3 620亿元,较成立初期增长近1500倍; 2019年实现营收5 176亿元,较成立初期增长3.7万倍;实现利润总额842亿元,较成立初期增长2.8万倍。 中信40年累计为国家创造税收4 450亿元,上缴分红555亿元。 中信自成立以来,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大大高于国家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复合增长率。 在中信走过40年的征程之后,我们回首来时路,不禁要问一句:中信做对了什么? 答案一: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领导。 常振明说:“我们能够成功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成为金融和实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在2019年中信党的建设工作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常振明回忆起荣毅仁入党时发自肺腑的一句话——“事实证明,相信党的时候总是对的;怀疑党的时候总是错的,因此老老实实地跟着党走,没有差。” 答案二:积极践行国家使命,坚持改革,勇于创新。 王炯说:“中信集团始终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敢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诸多业务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成功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优选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服务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形成金融服务与实业投资并举的多元化业务格局,切实履行了改革试点和开放窗口的历史使命以及国有企业肩负的各项责任,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三:对市场经济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中信是一家国企,但是中信的“基因”(DNA)与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常振明多次提到的“DNA”——“……我们在竞争中发展。在国家配置资源转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很多国有企业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而消失了,而中信则存活了下来并取得了发展。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二,得益于中信管理层从荣毅仁到魏鸣一、王军到孔丹,从总公司到子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对市场经济有独特的理解。” 中信40年的历史,循着上述三条主线徐徐铺陈开来,犹如一首时代的交响乐,仔细聆听,我们可以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忠诚、勇敢与担当,永无止境的前行和永不言败的坚忍,我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