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代长镜头 浮生掠影

时代长镜头 浮生掠影

  • 字数: 17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63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代长镜头·浮生掠影》在这些漂浮的人生中,我们摘取了努力适应潮流、拼命向前游动的故事,分为“磨”“炼”“绽”“放”四部分,收录在《浮生掠影》中。改革开放潮流中,一个来自小山村的青年顺流南下到深圳打拼,从当工人到卖猪肉再到边卖猪肉边打零工,一心想在深圳买下一套房,成为真正的深圳人。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另一位农村人盼来了出头之日,殊不知这条路走得格外曲折,所幸最终也遂了改变命运的愿望。这些故事中道不尽的人间烟火,数不清浮生掠影。
目录
ChapterI磨/001
砥砺前行,与共和国同龄的人/003
而立之前顺流而上/014
改变命运的高考/023
十年冷暖/035
“我仍在寻找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043
翻越那座山/055
往事如烟/066
ChapterⅡ炼/073
奔波风雨中/075
年近半百,老麦走过的路/086
浮萍南漂,心系家乡/097
城市街角卖报的十年生涯/107
十年终成深圳人/114
“36床呼叫”/119
ChapterⅢ绽/125
漂洋过海的留学生涯和桑梓情怀/127
回到原点/138
锦旗/152
从工人到教授,从高考场到暨南园/163
被命运“拉扯”的34年/171
“第一批”的例外/179
“三峡好人”在崇明/184
ChapterⅣ放/191
中国老兵李志强/193
一条红旗渠铭记一辈子/201
身份在变乡愁不变/214
时代的“见证者”/221
书生的别样人生路/228
砥砺笃行,翱翔蓝天/239
摘要
     砥砺前行,与共和国同龄的人 肖玉,在我的家乡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1949年出生的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位带有历史烙印的“劳改犯”的妻子、全旗第一位“万元户”…… 逃离 1979年,三十岁的肖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个甚至没有进过城的农村妇女决定独身一人带着刚满十一岁的儿子北上“寻夫”。 从广东老家梅州八尺镇到丈夫所在的内蒙古扎赉特旗伍他其劳改农场要横穿六个省市,有四千多公里。仅读过三年学的肖玉对此并没有什么概念,她只希望能够“逃离”家乡的一切,“逃离”旁人的指指点点,“逃离”孤独与思念。 肖玉原本有一个还算美满的家庭,年长其24岁的丈夫是小镇上专享的大学生,风度翩翩,谈吐不俗,“和那些庄稼汉一点都不一样”,回忆起丈夫,肖老人的脸上还会泛起如少女一般的红晕。 肖玉是家里的长女,在她的记忆里,重男轻女的父母除了农务家务,从未多问过她一句。丈夫是第一个愿对她嘘寒问暖的人。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肖玉却觉得格外甜蜜。多才多艺的丈夫会在农闲时给她表演口琴,或者读一段小说故事。尽管一日的农忙让她甚是疲惫,但肖玉听故事总是入迷,她最喜欢《精卫填海》的故事。 银白的月光洒在院子里,伴着丈夫轻柔的声音,地上两人的影子交融在一起,肖玉想,她总算有了个家。 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可那场十年浩劫却打破了肖玉对美好未来所有的幻想。 1969年,肖玉的丈夫遭到政治检举,被发配到远在数千里外的内蒙古自治区服刑。从丈夫被带走到被发配,肖玉没有见到他一面,所有亲朋好友为了避嫌,都不敢对她施以援手。这个倔强的妇女便硬是在看守所外等了两天两夜,可等到的却是丈夫早已被转移等待进一步处理的消息。 那时肖玉的长子刚满一岁,可孩子还未记住父亲的模样便就此天各一方,这一别,相隔整整十年。 十年里,肖玉只能通过书信了解丈夫的近况。在邮局工作的二姨见她着实可怜,总是偷偷地将肖玉丈夫写来的家书藏在厨房的碗柜里,好让她以借米借盐之名把信取走。 每次来信,二姨总会在家门前的槐树上挂块红布,满树白花中一抹亮眼的红,那是那时肖玉记忆里优选的风景。 由于不大识字,肖玉每次都请丈夫的妹妹到家里来把信念给她听,往往还没等念完一句话,“眼泪就先掉下来了,谁都苦”。 可她只能把苦往心里咽。 八尺镇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产粮本就不多,是当时出了名的贫困镇。那时,人们一切衣食住行都要靠生产队分配,而挣工分是获得生活物资最主要的方式。成分不好,还是“劳改犯家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肖玉每次都被分到最苦最累的活儿,却只能拿大力度优惠的工分。 为了不让孩子挨饿,她几乎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为了多挣一点,肖玉自愿去帮忙凿山开路,近百斤的石块靠人工运下山去,因为石头太重,箩筐的肩带深深勒进肉里,几趟来回,皮肤被肩带磨出了血,染红了衣裳,可她却浑然不知,可即便如此,一家人也仅够温饱。 “我大小子长到四岁前我都没吃过一顿饱饭啊”,尽管不愿多说,但每谈到那段艰难岁月,肖玉的情绪总是格外激动,几度落泪,采访也因老人情绪波动太大数度中断。 即使时隔多年,往事于她而言似乎并不如烟。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她从未想过那段苦难因何而起,像所有朴实的农民,老人将一切归结为命运。丈夫出事后,肖玉开始信佛,一开始只敢在四下无人时双手合十祈求丈夫安泰,往后条件放开了些,每日诵经祈福便是她雷打不动的功课,直到今天她依旧保持着这个习惯,连访谈时仍不忘时刻拨着念珠,她说:“心存善念,必有福报。” ……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