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仿佛若有光 大理访谈录

仿佛若有光 大理访谈录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401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十四位新移民在大理的生活故事,这些大理的故事,来自洱海西岸的苍山、古城、喜洲、银桥,也来自洱海东岸的双廊、伙山。他们的回忆将我们带回大理的古典时期,并以他们的生命实践,引领了大理的先锋时期,那时常觉得大理有神光笼罩,而今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目睹它步入时代的洪流。
作者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二〇一四年创办专注于人物访谈和地方风土的微信公众号“行李”(Travelling With),希望重现人地关系。
目录
乐土大理(代序)
许崧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全球化消灭多样性,大理和清迈例外
教育的新样本,可能就在大理
陈钢&三三 一所幼儿园,就是一艘挪亚方舟
林向松 戴月守庙,抱剑读书
辽太郎 在大理种田的日本人
刷牙 大理花事
阿德 从无为寺到洗马潭,他录下了大理的一百种声音
丽萍 禅与创意料理
树才 我原本是个诗人,一到大理,就成了画家
赵扬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蒙中 这可能是全世界好看的家
沈见华 伙山隐居记
张杨 大理的声音
叶永青 暂寄大理
摘要
     全国只有一个社区,在大理 许崧,旅行作家,著有《美国走着瞧》《印度走着瞧》《西亚走着瞧》系列旅行文学作品,以及以《不去吃会死》为代表的美食札记系列。杭州人,后在上海工作、生活,游历世界后,决定“定居”大理。 1. 行李 你现在算是住在大理? 许崧 算,六年了。 行李 我看你二〇一〇年才到大理久住,然后决定住下来,在那之前来过大理吗? 许崧 来过,几乎没什么印象了。大理以古城标榜自己,我江南人,看到的水乡比这漂亮得多。丽江的大研古镇也比大理好看。在视觉上,这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 行李 那你干吗怂恿大刚去大理?(大刚是许崧在尼泊尔旅行时入住旅馆的厨师,上海人,在许崧的怂恿下,二〇〇八年来大理开了一家餐馆“大理老友鸡”) 许崧 因为在“旅游城市”里,大理大力度优惠。 行李 二〇一〇年那次为什么决定来大理住一阵? 许崧 那次是大刚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上做餐馆,我要找个便宜的地方写字,就来了。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当年大刚在阳朔,没准就去阳朔了。 行李 后来呢?为什么决定不走了? 许崧 后来,半年里认识了半城的人。决定住下来,这是专享的原因:人。 行李 那时你也算是走过世界,见多识广了,这里的人吸引你,单单是因为他们有趣,还是这里有趣的人的密集度比别处高? 许崧 是这里的人相处的方式别处没有。当时懵里懵懂也说不清,后来知道了,原来大理是个真正有社区的地方。 行李 这是个怎样的社区? 许崧 不是“这个”社区,事实上,这是我见过的专享的社区。“社区”是个被用坏了的词,大家对“社区”的定义太宽泛了。很多居民区都管自己所在的地方叫社区,许多小区都挂着社区的牌子,但实际上并不是社区。 行李 现在人人都有朋友圈,这个虚拟的社区接近你对社区的定义吗? 许崧 网上是有社区的,但跟在地的社区形式不同。其实按照百度和维基的定义,社区的根本是一个人和人产生了各种关系的地方,除了像知根知底的朋友之外,还有很多的弱联系,所谓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是这些人织成的社交网络,形成了一个社区。为什么说城市冷漠?是跟谁对比而言的?就是跟社区。 行李 照这样讲,传统乡村也是这样的社区。 许崧 传统乡村是有社区感的,大家谁都认识谁,标准的熟人社会。城市里过去的里弄、胡同、大院生活也有社区感,但是后来被房地产瓦解了。大理在这里面又是最特殊的,特殊在:以前的社区形态,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往往生活形态、生活背景和文化水准都很相似,遇上吃饺子的节气,全胡同都吃饺子那种,差异不大。而大理的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以前干什么的都有,它的多样性是传统社区无法相比的。这个太有趣了。如果不是生活在大理这个社区里,我大概一辈子没机会知道摩托车原来是这么好玩的一个东西。仅举一例。 行李 你是二〇一〇年来的,并不算早,所以那时你决定住下来,是因为这里已经有这样一个业已形成的多样化的社区。但那些在你之前来大理生活的人,即那些组成、形成这个社区的人,是怎么一点点聚拢来的?早期的大理为什么吸引他们? 许崧 大理社区的形成有一些很特别的原因。第一是这里的本地文化,白族人很开放,这是历史形成的。大理过去一直是边缘的“化外之地”,所以白族人对各种外来文化很向往,尤其是对中原文化。这种开放性有很长的历史,但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文化才开放,是针对所有外来文化。现在的白族生活中,有很多是中原文化传过来的,比如照壁,比如初一、十五插香之类。再比如饮食,成吉思汗到大理后,给大理留下了乳扇。乳扇就是奶酪,中国除了牧区,没有人做这个、吃这个,大理是个例外,这是原因。又比如宗教,现在小小的大理古城里,一座基督教堂,一座天主教堂,两座清真寺,道观佛寺在周边到处都是,鸡足山还是座佛教名山。百来年前法国人来大理,带来教堂和咖啡,所以中国第一个种植咖啡的地方就是大理州宾川县的朱苦拉村……上面说的这些是背景,因为有这么开放的文化和传统,为一个外来社区在这里根植,打好了基础。 行李 外国人来大理的历史脉络是怎样子的? 许崧 目前这一轮外国人,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那时中国刚刚开始开放,这个神秘国度吸引很多外国人的注意(而当时我们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花里胡哨的香港人台湾人身上了)。主流的外国游客进入中国有自己的特别路线,基本上是北京、西安、成都、阳朔、广州等,很少涉足西南地区。而西南省份的这些老外,是不太受主流媒体待见的背包客。他们之前一直在东南亚流窜,现在顺着湄公河、澜沧江来了云南。这也是为什么丽江最早是他们“发现”的,而不是中国人。那时候,大理就是他们的据点了。他们聚居的小小一段护国路,便是今天传说中的洋人街。 行李 大理为什么吸引他们? 许崧 原因很简单,便宜,人很友善,那么好的山水和古城等等,于是就住下了。这些人,是大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