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

赢得人心的较量--周恩来与国共南京谈判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吴小宝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453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抵达南京,继续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展开了10个月零4天的极其艰苦复杂的谈判。本书通过“力控中原战火”“调停东北内战”“开辟第二战场”等专题,全面叙述和研究了这一波谲云诡的全过程,并生动展现了周恩来的谈判艺术、人格魅力、梅园精神等。
作者简介
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曾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工作26年、南京市博物总馆综合业务部工作近3年。研究方向为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人物、国共南京谈判史和中共党史,出版《周恩来1946年在南京》等4本专著。
目录

第一章 进驻梅园新村
第一节 参加重庆谈判
战后国内外复杂局势/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签署《双十协定》
第二节 出席政协会议
签订《停战协定》/促成《政协决议》/签署《整军方案》
第三节 转赴南京继续和谈
随同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组建中共中央南京局
第二章 力控中原战火
第一节 中原战火一触即发
中原战场剑拔弩张/极力制止中原内战
第二节 亲赴宣化店视察
实地察看军情/指导中原部队战略转移
第三节 商定中原停战协议
签订《汉口协议》/中原部队胜利哭围
第三章 调停东北内战
第一节 围绕东北内战的斗争
东北内战问题之由来/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第二节 东北内战的逐步升级和停战谈判
坚持向东北派停战执行小组/长春之争/促成东北休战
第四章 谈判黄河归故
第一节 黄河归故斗争
黄河归故历史背景/堵口复堤之争/达成黄河归故协议
第二节 谈判救济居民
建立救济总会/谈判善后救济
第五章 抵制“国大”召开
第一节 争取中间势力
第三方面奔走和谈/愤责折中方案
第二节 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拒绝出席伪国大/愤然退出谈判/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
第三节 中共代表团被迫撤离南京
国民党背信弃义/再见之期,当不在远
第六章 开展宣传工作
第一节 创新党的新闻工作
召开新闻发布会/筹备报刊出版/建正新华分社/保证通信畅通
第二节 贯彻党的宣传方针
坚持鲜明党性/维护新闻真实/重视队伍建设
第七章 开辟第二战场
第一节 广泛开展统战工作
积极宣传中共政策/真诚团结社会名流/努力争取反蒋派别/广泛争取舆论支持
第二节 领导开展民主运动
声援和平请愿/发动学生运动
第三节 抗议国民党独裁暴行
谴责反动派屠杀行径/关怀民主进步人士
结语
周恩来参加国共谈判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进驻梅园新村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图谋日见明显。在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主席应邀去重庆,就和平建国大计与国民党及其政府会谈。重庆谈判历时43天,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之后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和《整军方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坚决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神圣使命,也从重庆赴南京,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及美国政府代表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艰难谈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革命目前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一节 参加重庆谈判 战后国内外复杂局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不仅标志着中国持续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而且也标志着以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胜利告终。 中国从抗日战争结束到爆发全面内战之间,出现了一个历史上十分罕见的过渡阶段,形势复杂多变,存在着或战或和两种趋向。正如两个月前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测的那样:在国共两党合作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中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是开创一条独立、民主、富强的新路,还是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但是,在抗战胜利初期,究竞走哪条路的问题还不可能很快见分晓,也不会马上爆发全面内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国际国内都存在着或和或战的不同主张,国共两党要想各自单独控制全国局势,都还必须经过扩展力量的过程。 从国际形势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的新特点,无疑会对中国的政局带来重大影响。 首先是国际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大大削弱,而国际进步力量空前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结果,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垮台了,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遭到严重削弱,只有美国成为暴发户,因而整个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了。而在国际进步势力方面,社会主义苏联由于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主力而国威大振;东欧各国和亚洲的朝鲜、越南等国纷纷脱离殖民主义体系,建立了民民主制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西欧和北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广泛开展。总之,全世界和平、民主、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力量汇成了一股强大潮流,超过了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的力量。这种形势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是有利的。时盟友而变成全球战略的对手。美苏对立的格局成为国际问题的中心,存在着严重而复杂的斗争。 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它凭借其经济和军事优势,意欲独霸世界。因而,杜鲁门上台不久,就确立了遏制苏联、扶助盟友、与苏联争夺处于广大中间地带,进而称霸全球的扩张战略。 战后的苏联,尽管已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但由于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的损失和牺牲,此时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因此,战后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一方面要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另一方面要保卫和巩固已取得的权益,确保国家安全,为迅速重建经济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其重点是东欧地区。为了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苏联不主张处于西方势力范围内的各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在苏联的影响下,希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走上了放弃武装而到资产阶级政府当官的道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