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1
第一编文学批评起步阶段(1901年—20世纪40年代)
第一章社会文化语境: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3
第二章文学纪事20
第一节“金迪沃罗巴克”诗歌运动20
第二节“愤怒的企鹅”运动25
第三章文学批评家31
第一节A.G.斯蒂芬斯(A.G.Stephens,1865—1933)31
第二节万斯·帕尔默(Vance Palmer,1885—1959)41
第三节内蒂·帕尔默(Nettie Palmer,1885—1964)52
第四节A.A.菲利普斯(A.A.Phillips,1900—1985)61
第四章其他批评家71
诺曼·林赛(Norman Lindsay,1879—1969)71
T.G.塔克(T.G.Tucker,1859—1946)72
弗雷德里克·麦卡特尼(Frederick McCartney,1887—1980)72
亨利·格林(HenryGreen,1881—1962)73
第二编文学批评专业化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第五章社会文化语境:开放的澳大利亚77
第六章文学纪事89
第一节澳大利亚文学价值标准之争89
第二节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与利维斯主义94
第七章文学批评家99
第一节A.D.霍普(A.D.Hope,1907—2000)99
第二节文森特·巴克利(Vincent Buckley,1925—1988)110
第三节詹姆斯·麦考利(James McAuley,1917—1976)121
第四节朱迪斯·赖特(Judith Wright,1915—2000)145
第八章其他批评家157
格雷厄姆·约翰斯顿(Grahame Johnston,1929—1976)157
杰拉尔德·维尔克斯(Gerald Wilkes,1927—)157
哈里·赫塞尔廷(Harry Heseltine,1931—)158
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ewart,1913—1985)159
弗兰克·哈代(Frank Hardy,1917—1994)160
第三编文学批评国际化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第九章社会文化语境:理论盛行的澳大利亚163
第十章文学纪事181
第一节新批评与新左翼之争181
第二节多元文化主义批评之辩191
第十一章文学批评家206
第一节迈克尔·怀尔丁(Michael Wilding,1942—)206
第二节比尔·阿希克洛夫特(Bill Ashcroft,1946—)220
第三节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1939—)239
第四节马德鲁鲁·纳罗金(Mudrooroo Narogin,1938—)258
第十二章其他批评家278
布赖恩·基尔南(Brian Kiernan,1937—)278
克里斯·华莱士-克雷布(Chris Wallace-Crabbe,1934—)278
汉弗莱·麦奎因(Humphrey McQueen,1942—)279
卡罗尔·费里尔(Carole Ferrier,1946—)280
海伦·蒂芬(Helen Tiffin,1945—)281
布鲁斯·贝内特(Bruce Bennett,1941—2012)282
第四编文学批评多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十三章社会文化语境:文化多元的澳大利亚285
第十四章文学纪事301
第一节《第一块石头》与女性主义纷争301
第二节“德米登科”事件与移民身份306
第十五章文学批评家312
第一节格雷姆·特纳(Graeme Turner,1947—)312
第二节格雷厄姆·哈根(Graham Huggan,1958—)324
第三节温卡·奥门森(Wenche Ommundsen,1952—)337
第四节斯内加·古纽(Sneja Gunew,1946—)349
第十六章其他批评家358
戴维·卡特(David Carter,1953—)358
帕特里克·巴克里奇(Patrick Buckridge,1947—)359
罗伯特·狄克逊(Robert Dixon,1954—)359
约翰·多克尔(John Docker,1945—)360
克琳·戈兹沃西(Kerryn Goldsworthy,1953—)361
第五编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批评(1949年至今)
第十七章解冻阶段(1949—1978):澳大利亚文学翻译研究365
第十八章起步阶段(1979—1988):澳大利亚作家作品个案研究373
第十九章发展阶段(1989—1999):澳大利亚作家作品集中研究378
第二十章深入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趋向研究396
参考文献409
附录:澳大利亚主要批评家及其论著一览表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