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斯坦利.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字数: 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法)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0720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6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国内引进的全面深入解读库布里克的评论及传记。
内容简介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由法国有名电影学者米歇尔·希翁创作的一部描写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生平及电影创作历程的作品。库布里克是世界电影百年以来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且富有前瞻性,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启示价值。希翁从库布里克的创作经历入手,结合其经典作品,并融入历史、文化与时代内涵,全面、客观且富有可读性地为当代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库布里克。同其他与库布里克相关的作品相比,本书资料更为丰富、观点更为全面,是迄今为止关于库布里克的不容错过的著作。
作者简介
    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IRCAV)客座教授,也是创作实践者(电影艺术家,“音乐研究小组”作曲家)以及学者、教师、作家。他曾获得(批评家协会颁发的)佳电影图书奖,并因创作的视听作品而获得唱片大奖以及洛迦诺城市大奖(Grand Prix de la Ville de Locarno)。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恐惧与欲望》(1953)/001
第二章《杀手之吻》(1955)/027
第三章《杀戮》(1956)/051
第四章《光荣之路》(1957)/073
第五章《斯巴达克斯》(1960)/097
第六章《洛丽塔》(1962)/115
第七章《奇爱博士》(1964)/143
第八章《2001太空漫游》(1968)/177
第九章《发条橙》(1971)/313
第十章《巴里·林登》(1975)/349
第十一章《闪灵》(1980)/401
第十二章《全金属外壳》(1987)/445
第十三章《大开眼戒》(1999)/473
参考文献/559
摘要
     第一章《恐惧与欲望》(1953) 纪录片里的未来 “我出生在纽约,我父亲在那里做医生。我父母本来也想让我做医生,可是我不太喜欢上学,而且我高中的成绩并不算好,根本不可能进入医学院。也许是命运之神的眷顾,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幸运的一件事儿,就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展望》(Look)杂志上班,他把我介绍过去做摄影师。六个月之后,我就成为这个杂志的全职摄影师。尽管我的收入从没超过每周105美元,但是我可以在全国旅行而且还去了欧洲,这对我而言很有吸引力。之后,我拍了一部纪录片,也就是我的第一部短片,名字叫《拳赛之日》(DayoftheFight,1951)。我当时认为纪录片是很有前途的,但我拍出来的这些东西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以上是一个马上就要32岁的年轻导演的自传节选,从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如下几点: 机遇的重要性。“活着就是幸运”这句话出现在库布里克最后一部影片《大开眼戒》中,是男主人公买的报纸上的大标题。 叙事的实用性。几乎达到唯物主义的程度,没有浪漫主义的夸张,也没有富于艺术性的矫揉造作。 对于纪录风格的痴迷。库布里克影片的这一特点基本上被人们遗忘了,但他的倒数第二部影片《全金属外壳》(FullMetalJacket)具有明显的纪录片风格。 犹太人身份参照的缺席。关于这一点引发了库布里克和弗雷德里克·拉斐尔(FredeticRaphael)的争论。作为《大开眼戒》的联合编剧,后者曾经指责库布里克在作品中刻意忽略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 1928年7月26日,库布里克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区(Bronx)一个并不参加宗教仪式的犹太家庭中,这个家庭来自中欧地区。库布里克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成长的环境开放且富有文化。但是,库布里克的成绩一直中等,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因为他并不努力。很小的时候他就痴迷于爵士乐(他曾经在乐队中担任鼓手)、国际象棋和摄影。上文中提到,还未成年的时候他就在《展望》杂志做记者了。16岁时他卖给这家知名杂志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去世那天一个神情哀伤的报贩的面容。从那时起,他就正式成为《展望》杂志的摄影记者。库布里克拍摄的照片在他死后才结集出版,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演员[比如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Clift)]、拳击以及日常生活的场景。有些照片很不错,但是现在有些人将其视为伟大的摄影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库布里克好像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他既没有组织过摄影作品展也没有将照片结集出版),这样的赞誉似乎与事实不符。其实我们应该想到这些照片创作的背景:它们是为了匹配杂志的文章而拍摄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不乏伟大作品的出现,但是我们似乎也不太可能将年轻的库布里克拍摄的非个人化的作品列入伟大作品之列。 不管怎样,这份摄影师的工作不仅让他掌握了娴熟的摄影技巧(他在拍照的时候十分重视视觉效果,如果可能也会自己掌控摄像机),同时,也给予他对于真实与准确的强烈追求。在他的剧情片中,通过某些特殊手段的运用去展示重大事件(如字幕、第三人称叙事等),或者通过对于准确性的近乎冷酷的执着(《2001太空漫游》一片因此备受批评),纪录片的成分一直存在。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下库布里克为《展望》杂志拍摄过的一些照片或者照片序列:拳击比赛、动物园中游客与大猩猩的目光对视,这些元素都出现在他之后拍摄的影片中。 13部影片 作为名副其实的电影爱好者[黑泽明(AkiraKurosawa)和马克斯·奥菲尔斯(MaxOphuls)的仰慕者,后者执导的《伯爵夫人的耳环》(Madamede…)是他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库布里克在1950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执导了两部纪录短片。这两部短片均由他亲自撰写剧本、拍摄、录音以及剪辑。一部名为《拳赛之日》,讲述一名拳击手(拳击手的角色出现在他的多部作品中)一天的经历;另一部名为((飞翔的牧师》(FlyingPadre),讲述一位新墨西哥州的牧师乘坐飞机去见教徒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商业片”《海员们》(TheSeafarers,1953)。这三部影片中都出现了第三人称画外音。这是纪录片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但是,这个方法也被库布里克运用到之后的剧情片中,比如《杀戮》(TheKilling)和《巴里·林登》(BarryLyndon)……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