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列电岁月/中国列电新中国建设开路先锋丛书

列电岁月/中国列电新中国建设开路先锋丛书

  • 字数: 76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作者: 中国列电丛书编纂委员会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98413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空白,可作为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馆藏书目,为电力及经济发展史研究人员提供珍贵的史料,为电力行业和社会思政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
内容简介
本丛书首次详实记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中国列电。在它存续的 30余年间,转战全国各地,为各行各业重点工程服务,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尤其是在国防科技、抢险救灾等应急用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愧为新中国建设的开路先锋。本丛书由《列电志略》《列电岁月》《列电名录》三册组成。《列电岁月》以列电人回忆录、访谈录为主,辅以追忆文章,根据个人亲身经历、从个人的视角,微观诠释列电的宏观叙事,书写列电的历史,具体反映列电人“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列车电站机动灵活的特点和应急供电的作用。本丛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空白,可作为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馆藏书目,为电力及经济发展史研究人员提供珍贵的史料,为电力行业和社会思政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
目录
前言编写说明概述创业征程 1950—1959电力工业战线上的一支突击队列电为建设万里长江第一坝立下大功列电人完成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中国电业目前的辉煌一页我在老 2站的经历 口述 /杨文章 赴安东惊险过山洞 从抗美援朝到天津防汛 口述 /于学周 我在列电 30年 老 2站前传 去苏联学习列车电站 难忘的列电岁月 口述 /张兴义 一生贡献给列电 口述 /范世荣 随老 3站离沪的 87位列电人有关列电岁月的回忆甘心做一个基层的好医生口述 /王远赛/1文 /刘向三 28文 /刘书田 30文 /陈赓仪 33文 /季诚龙 35整理/闫瑞泉 39文 /赵桢祥 43整理/周密 46文 /陈孟权 50文/周密 55文 /张增友 63整理/韩光辉 69整理/周密 73文 /高鸿翔 76文 /周元芳 79整理/周密 83 家国情怀 1960—1969 回顾汽轮机制造文 /梁英华 181激情燃烧的岁月文 /王书田毕庶泽罗宗武整理/周密 18511站在南平文 /何自治 190从柳州到海南文 /朱玉华 193一部科教片勾起的回忆口述/张翠云整理/孔繁寅 196忆邓钟岱老校长文 /杜尔滨 198我的列电历程口述/罗慰擎整理/周密唐莉红 201春蚕丝方尽.遗范在人间在保定电校学习的日子里征程万里写春秋我在跃进 1号船舶电站我的列电生涯为列电干了大半辈子接车记我在列电搞革新暴雨给我的洗礼15站衡阳纪事口述 /周西安12站艰苦历程十九年的坚守34站参加大庆油田会战文 /周密 205文 /刘振伶 210文 /吴兆铨 215口述/李竹云整理/李祥来 221口述/杜玉杰整理/闫瑞泉 225口述/张庆富整理/周密 228文 /陈光荣 231文 /周西安 235文 /宋昌业 240文世昌陈孟权等文/周密 242文 /邢守良 246文 /闫瑞泉 252文 /周国吉 259从新疆戈壁到青海草原口述/闫英整理/周密 342困难时期的教书生涯文 /叶钧 345我在 28站的岁月记录文 /王士湘 349牡丹江抗洪抢修记文 /周密 353那些年那些事口述/刘桂福整理/周密 35827站在福建战备发电文 /徐应祥常儒彭金荣整理/周密 361我在 47站的记忆文 /冬渤仓 36425站调迁纪事文 /王加增 368难忘艰苦岁月文 /黄开生 370回忆保定基地车辆检修口述/陈玉生整理/周密 374武装冲击下的 29站文 /赵文图 37828站小记文 /韩明 386我经历的几件事口述/郭守海整理/韩光辉 390西北基地建厂 30年感言文 /陈本生 394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郭广范文 /刘引江 396难忘西北基地的岁月文 /曹济香 401一车间的“第三把手”文 /许玉香 406他还在现场文 /王克臣 409在 23站的几个故事文 /刘引江 412火车拉水也发电文 /郭孟寅 416技术革新的几段记忆文 /陈光荣 421 追忆与感慨文 /杨义杰 49624站在湘潭文 /杨文贵 499新四新五站投产纪事文 /刘建明 502亲历两台机组落地安装文 /唐行礼 505难忘的五夜六天文 /原敬民 50832站的最后一役文 /刘恩禄王墨儒整理 /何浩波 512伊春林场抗严寒口述/刘小良整理/郝世凯 516抢装拖车电站口述/梁世闻整理/闫瑞泉 518惊险七小时口述/张芳利整理/韩光辉 520告别 50站文 /佟继业 522远去的岁月口述/黄竞峥李宗泽整理/周密 526忆遂平救灾抢修文 /张增友 529遂平大水中的 40站文 /乔木 533劫后余生文 /刘成海郑万飞王荷生赵菲口述/甄彦臣高连增陈继红刘宝兰等整理/周密 5357404班师生洪水遇险记文 /邢守良 542回忆震后自救口述/袁国英整理/韩光辉 546我经历的唐山大地震文 /周彩芳 549奔赴 52站参加救灾文 /何自治 554唐山地震中的 57站文 /阮刚 558我们在佳木斯文 /郝世凯 56139站为鲁化发电 10年文 /王敏桂 563
摘要
     列电是列车电站的简称。所谓列车电站,就是把发电设备安装在列车上,能沿着铁路线流动到各地发电的发电厂。中国的流动电站主要是列车电站,还有少量的船舶电站、拖车电站,习惯上统称列车电站。列车电站是新中国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电力系统的“尖兵”“轻骑兵”,新中国建设的“开路先锋”。 中国的列电事业肇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直到撤销的过程。在存续的30余年中,八千列电职工不惧艰险、不怕困难,“哪里需要哪里去”,充分发挥列车电站机动灵活特性和战备应急作用,转战祖国四面八方,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三线建设以及抢险救灾中,作出了特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列电事业的初创 中国的电力事业发轫于19世纪80年代初,在社会动乱、战争频发的旧中国,经过近70年的坎坷发展,到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不过184万千瓦,年发电量仅43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电力工业千疮百孔,设备残缺,出力不足。经过三年经济恢复,电力设备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发电量增长较多,但装机容量并没有多少增加,除少数地区外,大多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孤立电厂和低压电网,多数地区无电少电。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行产业。早在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就明确指出,“电气事业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前驱部门”。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在批准燃料工业部工作报告时明确指示,“煤、电、石油是国家工业化的先行工业”。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之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最主要的任务.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设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特别是实现工业化,迫切需要电力支持,需要电力工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当时发电装机少,电网规模小,加上战争、灾荒等应急需求,更需要一种机动灵活电源的支持。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列车电站这一特殊的电力生产方式应运而生。伴随新中国电力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列电事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起来。列车电站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同时也借鉴了苏联和英美电业的发展经验。列车电业局所属2、3、4、5、19、20、22、50站等列车电站,都是由英美移动发电设备和快装机改装而成。这些机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购进的,适应应急需要,用于流动发电。而1站则是从苏联进口的,是苏联使用过的旧机组,苏联用于二战及经济建设的列车电站曾经达到百台以上。 1950年10月,燃料部电业管理总局修建工程局,组建第四工程队,决定从戚墅堰电厂无锡双河尖发电所接收一套移动发电设备,正式组建中国第一台列车电站。这台2500千瓦英制列车电站,对中国列电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扬子公司从英国茂伟公司购进一台移动发电机组,1947年2月运抵上海,之后安装在江苏常州戚墅堰电厂。当年10月试运,11月1日并人电网。为防止国民党飞机轰炸,这套设备于1949年12月拆迁至无锡双河尖发电所。1950年10月,燃料部电业管理总局修建局第四工程队拆迁这台机组,开始执行流动发电任务,成为中国第一台列车电站。这台列车电站在列车电业局成立时编为2站,又称“老2站”。老2站虽然屈居第二,但成立之初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最突出的是两次应急调迁发电。 一次是1952年7月上旬,由于鸭绿江水丰发电厂在大规模空袭中被炸,位于抗美援朝前哨的安东失去主要电源,老2站奉命从河北石家庄急调安东。在安东市鸭绿江边就位,伪装隐蔽,取鸭绿江水为冷却水,经过7天紧急安装,开机发电,保障了空军机场、高炮部队、防空雷达等重要军事设施以及安东市用电。老2站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坚持安全生产。为了表彰电站职工英勇很好的贡献,燃料部特制“抗美援朝纪念章”,每人一枚。 ……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