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上有草

地上有草

  • 字数: 18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大新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298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茅盾文学奖自一九八一年设立迄今,已近四十年。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优选奖项一直备受关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大多在文坛耕耘多年,除了长篇小说之外,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等“短”题材领域的创作也是成就斐然。为更完整地呈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综合创作实力、艺术品位和思想内涵,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遴选部分获奖作家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的经典作品,编成集子,荟萃成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丛书,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地上有草》一书是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短”作品精选集,收录了《香魂女》《新市民》《溺》《地上有草》等经典短篇小说和散文篇目。
作者简介
周大新,生于1952年,河南人。著名作家。2008年,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香魂女
浪进船舱
新市民

暮霭
现代生活
启明星
曹操的头颅
想起范仲淹
活在豫鄂交界处
地上有草
再爱田园
一剂药
冰之炫
南阳美玉
酒在军中
关注个人的精神财富
去看战场
“矛盾文学奖”答谢辞
摘要
     地上有草 地上有草。 你可能知道这个事实,却很少去想它的意义。 有草的地方,其实就是好地方。 我的家乡,便是一个盛产草的地方。 我们那儿土层很厚,雨水又多,所以村边、宅前、河坡、塘畔、田埂、地里甚至院中和院墙头上,一到春天,便都是绿生生的草了。而且草的种类繁多,什么葛麻草、蒿草、茅草、黄备草、刺脚芽草、毛眼睛草、龙须草、狗尾巴草等等,应有尽有。母亲在我很小时就教我辨认草的种类,可那繁多的草名我实在记不清楚。据说,因为我们那儿是气候的过渡带,南方和北方的草都可以在那儿生长,所以啥样的草都可以在我们那儿找到标本。 我小时候,我们村子的南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场,那里草深过人,是一个天然的放牧场所。里边有狼,有獾,有兔,有野猪,胆小的人一般不敢独自走进去。后来,国家在那里办了一个黄牛良种繁育场,少时的我,每当看见一些骑马的人赶着成群的黄牛在那片草场上放牧时,就会和伙伴们大着胆子跑进草场,去看马、看牛,顺便看草。那真是一个美丽的草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草缠绕纠结拥拥挤挤,风一吹过,只见万千的草梢一齐俯身摇头,如水里的波浪一样直荡远方。草场里还有一股好闻的味道,近似于刚摘下来的梨子的味儿,让人闻着特别舒服。 听母亲说,我长到半岁的时候,因为天热,便经常被脱得精光放到门前的草地上玩。母亲说我在草地上爬得很欢实,常在手上抓了些草叶往嘴里塞,就像小鱼儿到了水里。母亲说,她每次要把我往屋里抱时,我总是扭着身子表示不乐意,偶尔还会大放悲声。 长到三四岁的时候,逢母亲下地锄草,我便跟到地里,学母亲的样儿把她锄掉的草捡起来,拿回家摊在门前,预备晒干了烧火做饭。 五六岁的时候,便牵了小羊到村边的河埂上让它吃草,这是母亲分派给我的任务。这活儿我倒乐意干,看着小羊不停地把草芽用舌头卷进嘴里,直到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快活。 上小学之后,一到放暑假,家里给我的任务便是割草交给生产队喂牛,以此挣些工分分口粮。每天吃罢早饭,我就手里拎一个装草的筐子,筐子里放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跑到村外的河堤、田埂上找草旺的地方,找到了就蹲下去割,直到把筐子装满,尔后扛在肩上往家走。 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又和母亲一起,去把一些青草的芽儿掐下来放在锅里煮了吃,把一些草的根挖出来,晒干捣碎熬成糊糊吃。那期间不少饥饿的日子,就是这样在草的帮助下度过的。 我至今还记得和儿时的玩伴们在蒿草丛里捉迷藏的情景。几个人分成两帮,一帮到村边那一人深的蒿草丛里藏起身子,另一帮人负责去把人找出来,找不出,就要认罚。把自己的身子缩在草丛里,在头顶上再放一把青草,眼见得伙伴从面前过却没有发现自己,那份快活真是没法去说。 草,给我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经历,我对草怀了很深的感情。不论什么时候看见草,都会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东西从心里涌出来,都想伸手去触摸它们;如果是看见一块草地,就总想在上边坐一会儿。有一年我在欧洲的喀尔巴阡山里穿行,看见山坡上全铺着绿毯一样的青草,高兴地对着山坡高喊了几声,那一刻,真是心旷神怡,让人直想变成鸟儿飞起来,去看遍这山中所有的绿草地。 也是因了这些经历,在我的内心里,总觉得草似人,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它初春绽出细芽时,犹如人的幼年,怕被践踏,需要保护;春末长成身个时,犹如人的青年时期,绿嫩可人;秋天茎粗叶宽时,犹如人的壮年时期,可傲然顶风。也正因有这种想法,我不愿看见草的枯萎。每当秋风转凉,草叶变黄时,我心里都会有一丝怅然生出来。虽然知道它们的根还活着,可又总觉得那是一代草走向了它们生命的终点。倘是看见有谁在这时点火去烧枯干了的草,心里便对他生出一丝气恨来:为何要这样绝情?为何要这样对待垂死的生命? 大约就是因为这些经历,使我心里总认为,人是离不开草的。1986年,我去了一趟西北,当我所坐的汽车在戈壁滩上穿行时,车窗外满目的荒凉让我更坚定地认为,人和草休戚与共,只要草从一个地方撤出了,那么人,是早晚也必须从那个地方撤走的。 人与草生死相依。 细想想,草作为一种物,给人提供的用途实在不少。它可以让人拿去喂牛、喂羊、喂猪、喂马、喂驴,喂一切人们需要喂养的动物,间接地为延续人的生命服务;它的一部分还可直接变成人的食物和药物,比如一些野菜和中药材,其实就是草族中的成员;它还可以让人晒干了裹在身上取暖或烧火做饭,甚至连它被焚后的灰,还可以让人拿去肥田。我们可以掐指算一算,有哪一种草会没有一点用处?用处最少的草,也可以用来晒干了烧火做饭。 草作为一种触发剂,能让人脑中掌管娱乐的部分很快兴奋起来。不管什么人,只要一走上绿草地,精神便会立即为之一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欢蹦乱跳,看见一些青年男女在草地上打闹嬉戏,看见成年人在草地上含笑踱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