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伫立虚构(毕飞宇影像)/当代名家影像

伫立虚构(毕飞宇影像)/当代名家影像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 作者: 晓华//汪政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14861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代名家影像”书系精心选择名家人生历程中的重要图片,配以精当的文字,突出影像的作用,让读者直观看到名家的更多侧面,了解其丰富的心灵世界与艺术世界。此为毕飞宇卷,由对毕飞宇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汪政、晓华撰写,收入毕飞宇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图片,如个人照片、家庭照片、报纸影像、手稿、海报等,辅以从他的小说、散文作品中摘录的文字,相得益彰。书后有毕飞宇的大事年表。
目录
一、引子
二、忧郁的少年
三、写满字的大地
四、人生一大步
五、一加一大于二
六、坚持做自己
七、小说的拐杖
八、文学的课堂
九、如歌的行板
毕飞宇大事年表
摘要
     二、忧郁的少年 1964年1月,江苏兴化杨家庄一户姓毕的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起名“飞宇”。名字起得很有气魄,里面自然包含了父母的期待,因为上面是两个姐姐,他的出生显然是全家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兴化在苏北平原,属里下河地区。杨家庄,从这个地名来看,村子里的人应该大多姓杨。从里下河区域的姓氏来看,毕姓是极其少的。毕飞宇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他父亲本来并不姓毕,而是姓陆,但是陆姓也不一定是他真正的姓,因为他是被一个姓陆的人领养的,而自己的亲生父亲到底姓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父亲后来因为特殊原因,放弃了陆姓,选择了姓毕,并起名毕明,取逼上梁山走向光明之意。因此,毕飞宇就随父亲姓了毕,而事实上,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是谁,曾祖父是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我是一个缺失家族的人,比方说姓氏。”他开玩笑地说,“我没有姓氏,没有故乡,我是个天生的小说家。” 和中国所有的传统家庭一样,孩子出生一百天都会去拍一张百日照,一方面是给孩子一个纪念,更重要的是讨一个好彩头。百日意味着百岁,希望孩子能一生平安,富贵长寿,寓意颇为吉祥。按乡里的风俗,拍百日照的娃娃往往是不穿衣服的,不知道是否有意强调人是赤条条而来,男孩子更是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未来的传宗接代之根,女孩子则会放个西瓜在前面,可能是因为西瓜多籽,寓意女娃娃未来能多子多福?毕飞宇的百日照是他出生后最早的一张照片。照片已经很模糊了,照片上,他的左右手都捏着一个玩具,看来拍照时很不安分。可以想象摄影师在老式摄影机前先用一个卡板插上去,留出一寸小照的光亮,再把头伸进黑布里去对焦,等一切都搞定,坐在那里的娃娃早就不耐烦了。摄影师一手举着摇鼓,一手捏着快门,待娃娃表情一配合,咔嚓,百日照就成了。这个小小的人儿,眉宇间看上去似乎就已经很有主张。 毕太太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张毕飞宇童年时代与父母的合影,她说,这是专享的一张。那时候毕飞宇应该是上小学吧,很多年以后,毕飞宇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他们也有了一家三口的合影,但是毕飞宇始终觉得:“到了我,到了我儿子。其实也仅仅就是三代人。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个人而言,当你回过头去寻找祖先时,会发现它特别短。这个短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是,毕飞宇不是一个纠结的人,也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任何事情,正面的,反面的,有利的,不利的,他总是能给出相应的积极的解释:“命运给我的生命当中挖下来很多坑,不仅没有把我埋葬掉,相反,它们给我提供了许多额外的能量。” 没有姓氏,也没有故乡,从小便随着父亲漂泊。父亲在一个又一个地方停留,离开,再停留,再离开,所以毕飞宇也就有了很强烈的漂泊感,这样的漂泊感带来的是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怀疑和警惕。 毕飞宇出生后不久,父母的工作就调动了,全家从杨家庄搬到了一个叫“陆王”的村子。他十一岁那年,父母的工作又调动了,去了一个叫“中堡”的镇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的事情在所有的所谓吃国家饭的人群中是经常发生的,这种选择常常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组织的安排。不知道父母的心情如何,作为孩子只能是跟着跑。虽然那时的家当不多,搬家也不过就是带走被褥衣服、锅碗瓢盆,但是一趟一趟的迁徙常常会让孩子的心理发生变化,尤其对毕飞宇这样敏感的孩子而言,连根拔起所带来的漂泊感总会烙下深深的印记。他回忆道:“艾青有一句诗,‘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发誓,在我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候,我的魂晃悠了一下,我觉得这句诗是我写的。诗的好坏其实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所谓好,就是有人抢在你前面把它写下来了。‘新客’的感受是迷人的,在你还是‘新客’的时候;‘新客’的感受又是折磨人的,当你不‘新’的时候。我就此成了一个忧郁的少年。我时常怀旧。我想念我的‘杨家’庄,想念我的‘陆王’村,想念我的‘中堡’镇。在我的故乡,我坚定了一个想法,我有过故乡,只不过命运把它们切开了,分别丢在了不同的远方。我远远地望着它们,很少说话。十五岁少年一下子就老了,他的沉默布满了老人斑。” 其实,他读到《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时候除了“新客”这个词对他的震撼外,或许还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奶奶”。奶奶不是毕飞宇的亲奶奶,而是父母因为工作忙请过来帮着烧饭带孩子的,也就相当于保姆。因为这样的关系,他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要多得多,和奶奶的感情自然也就非同一般。奶奶的疼爱自不必说,毕飞宇印象更深的是丧夫又丧女的奶奶的坚强与豁达,她把生与死都看成必定要发生的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过去了,但这恰恰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朴素的人生观。她的善良、大度、坚韧、乐观令人钦佩,她对自己一手带大的非亲非故的孩子的牵挂深埋心底,而长了翅膀的孩子总是不知道长辈的挂念。在后来的日子,毕飞宇很少与老人相见,最后的一面还是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分手时,奶奶再三叮嘱:“飞宇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