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 字数: 182000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60704
  • 版次: 1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秉持“国家高度、国际视野、学术品格、中国风格”的宗旨,对中国纪录片参与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结合当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对纪录片的当代功能与价值进行把握和分析;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政治影响等层面,提出发展纪录片是一个国家传播战略中的重要策略的观点;结合纪录片参与传播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分析“自塑”、“他塑”两种建构中国形象的方式形成的传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访谈调研等一系列方法,对于中国纪录片走出去、实现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探讨;统筹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进行深入探寻,并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作者简介
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纪录片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理事长。“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总策划、总导演,“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项目主持人,“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召集人,“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理事长。研究方向:纪录片、媒介与政治、国际传播。
韩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师、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在站),先后在《人民日报》《现代传播》《当代电影》《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电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等重量、省部级课题多项,担任“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总撰稿,导演组成员;曾任江苏卫视编导,参与策划和导演《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金曲捞》等多档品牌节目。研究方向:纪录片、国际传播、视听传播。
程潇爽,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撰教材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片、对外传播、政治传播。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家名片:作为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载体的纪录片
第一节 纪录片——国际传播战略视野下的重要传播策略
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新使命
一 向世界阐释中国方案,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 纪录片作为大国外交活动的抓手
三 纪录片作为话语博弈场
四 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
第二章 中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十七年”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一 探索(1949~1957年)
二 初建(1958~1966年)
第二节 “”期间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一 重挫(1967~1969年)
二 破冰(1970~1977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纪录片对外传播的中国形象
一 恢复(1978~1989年)
二 分化(1990~2009年)
三 加速(2010年至今)
第三章 中国纪录片传播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
第一节 中国制造:纪录片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的现实坐标
一 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历史沿革与比较
二 中国国家形象自塑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他塑语境:外国纪录片里的中国形象
一 中国海外形象的历史嬗变:一种启示
二 中国刻板印象与标签呈现:一种反思
三 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统御:一种战略
第三节 强弱对话:国外纪录片对本国国家形象建构及其反思
一 作为话语的纪录片
二 “形式-功能分析”视域下的纪录片话语
三 “语言-语境分析”观照下的纪录片话语
第四章 中国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双重障碍:意识形态差异与文化差异难以回避
一 西方的意识形态偏见遮蔽了真实的中国形象
二 国际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难以消弭
第二节 中国纪录片缺失国际话语权
一 世界舆论格局“西强东弱”,真实的中国声音力量微弱
二 西方纪录片占据世界纪录片的话语主导地位
三 中国纪录片议程设置能力欠缺
第三节 中国纪录片国际跨文化传播能力不足
一 纪录片题材单一
二 内容选择缺乏受众意识
三 叙事手法与制作技术有待改进
四 国际传播渠道狭窄,营销能力不足
第五章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探寻
第一节 传播主体:多元协同创新
一 国家机构:政策、资金支持与机制平台搭建
二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推进制播分离和提案预售机制常态化
三 多层级孵化和培养纪录片国际传播人才
第二节 本体调试: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一 题材选择:多元化与国际化
二 话语方式:用世界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三 制作与后期包装:国际接轨与“私人定制”
四 技术驱动:依托新技术手段探索视听传播创新路径
第三节 传播渠道:重视广度与效果
一 从重视传播广度到重视传播效果
二 推动国际合作传播常态化
三 利用新媒体力量
第四节 加强纪录片的国际营销与用户培育
一 品牌细分与个性化营销
二 产品思维和用户导向迎合国际观众
三 健全纪录片评估体系
第五节 协同推进纪录片产业化与国际化发展
一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现实图景
二 以市场化、产业化带动国际化
附录 2019·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综述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