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界竞争 看不见的对手,看得见的手

跨界竞争 看不见的对手,看得见的手

  • 字数: 2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小圈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12138421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商业竞争不断加速的时代,即便能在本行业中做到很好,也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新巨头们源源不断地从其他行业借用靠前的力量弯道超车、异军突起。活字印刷如何“导致”欧洲革命?电视直播如何“终结”越南战争?日产手机为何会在苹果和华为面前一败涂地?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从来不是百事可乐?结婚率下降,“钻石恒久远”正在如何自救?AI法官已经来了,AI警察还会远吗?书中会对上述问题展开一系列有趣的探讨,你会惊奇地发现:人口结构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增加、信息通路的升级、消费观念的重构、快消产业的蔓延、人工智能的机会与风险,这一切改变了竞争格局,现代竞争已不局限于行业之内,而是跨越了行业边界。“斜杠青年”的跨界只是微观一角,更大规模的跨界无处不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百年不遇的变革时代,去寻找并起飞于属于你自己的风口,或将得益一生。
作者简介
王小圈,知乎知名答主,畅销书作者,前职业经理人,台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曾任职于大型传媒集团、一线互联网公司
目录
第1章 向死而生――行业的消亡与崛起 / 1
1.1 鲸落,留给世间最后的温柔 / 1
1.2 产业链的多米诺骨牌 / 11
1.3 孤岛生态“加拉帕格斯” / 26
1.4 行业封印,以保护之名 / 41
1.5 为什么说“行情大过天” / 52
第2章 时间的竞争――心甘情愿被榨干每一秒 / 66
2.1 生命的乐趣在于支配时间 / 66
2.2 时间红利下的内容井喷 / 78
2.3 渠道终结产品,时间终结渠道 / 91
2.4 节省时间,是为了能更好地支配时间 / 99
第3章 速度的竞争――信息即权力,真相即现场 / 109
3.1 话语权的嬗变:文本 / 109
3.2 现场感的重构:影像 / 119
3.3 人创造工具,工具也改变人 / 130
第4章 效率的竞争――快消一切,快消全世界 / 139
4.1 奢靡浪费的美国人 / 140
4.2 快消一切,从家具到知识 / 150
4.3 人,劳动力的快消 / 158
第5章 跨界意识形态――八竿子打着异界对手 / 169
5.1 工业时代的昂贵信仰 / 169
5.2 可口可乐的异界对手 / 179
5.3 腋毛审美:性感还是不雅 / 195
第6章 最后的边界――人工智能? / 207
6.1 最远的边界,是人的边界 / 208
6.2 忒修斯之船,人和物的边界 / 216
6.3 人工智能:大力出奇迹 / 224
6.4 人类主权的让渡:你愿意放手吗 / 232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一个行业都像一个物种,会诞生、会死亡、会进化、会灭绝。有些行业像恐龙,曾经统治地球,如今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行业像蚂蚁,微小而密集,见缝插针、到处都是;有些行业像中华鲟,意义非凡却已经几乎野外灭绝,不得不圈起来保护。和大自然的生态相比,产业生态进化和退化都很激烈,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行业诞生,都有旧的行业消亡。 当一头30吨重的鲸在深海死去时,便很难再浮起来。 低温降低了尸体的腐烂速度,使之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高压让仅有的气体更易于溶解在水中。如此,鲸庞大的躯体便不会鼓胀成气球漂起来变成浮尸,而是缓缓沉入水中。这便是鲸落(whale fall)。 在黑暗寒冷的深海,降落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如同水草丰美的绿洲,突然降临于沙漠,所到之处都是盛宴。吃肉的鳗鱼、啃骨头的甲壳类、分解鲸骨的细菌在这里群体狂欢。对细菌而言,如果这条鲸足够大,这场狂欢足以持续上百年。 可以说,在鲸的尸体上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滋养万千生命,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回到最初的起点。因此,鲸落也被浪漫地认为是“鲸留给世界最后的温柔”。 纸媒鲸落 “传统媒体”这个说法的出现和“国学”很像。中国本没有国学,有了洋学,才有国学。本来人家好好地叫“媒体”,有了新媒体,才有了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一般指电视、报刊、广播,其中纸媒最为传统,也衰落得最快。 报社记者曾经是最上档次、最体面的工作之一。当年文青值得自豪的经历不是去圣托里尼或拉萨净化灵魂,而是在本地报纸上发表“豆腐块”大的文章。在《平凡的世界》中,年轻漂亮女记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当年的省报女记者,好比1990年的女企业家,2000年的外企女高管,2010年的流量女明星,堪称引领潮流的时代女性不错音。 2001年,当纸媒工资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南方周末》一个记者还能拿到18000元的薪水,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是5000元/平方米。所以说本人小时候的理想是读中文系当大记者,是有现实依据的。 曾有记者这样描述该'N.20世纪90年代的工资: “钱发下来了。还没来得及存进银行,下个月又发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 ——王晓 2006年左右,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新媒体都没有苗头,第一代传统媒体人的跳槽就已经悄悄开始。彼时网页游戏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客户端游戏(MblO RPG)开始冒头,以个人电脑为媒介的网络世界遍地黄金。一些来自品牌纸媒的插画师,成为第一代游戏美术的领军人物。他们拥有多年美术教育和美术实践经历,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在绘制场景和人物原画上游刃有余。 嗅觉灵敏的游戏业,便是受滋养于纸媒鲸落的第一批生命。 近十年的辛苦挣扎,“纸媒之死”的报章标题从惊叹号变成疑问号,再从疑问句变成陈述句,每隔几个月便要拿出来写文章晒一晒。如此九蒸九晒后,纸媒广告收入暴跌,调查记者人数减半。。他们都还好吗?去哪里了呢? 纸媒不再,但内容不死。有人要看,就有人要去写。 谁在担纲新媒体?是传说中网感不错的职场新人吗?早十年或许如此,但新媒体稍微有那么一点吸金能力后,就吸引了如上受过全套传统媒体训练的职业媒体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文字写作经验,为这个新行业注入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南方周末》原记者陈菊红,担任腾讯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 《外滩画报》原总编辑徐沪生,创立了新媒体品牌“一条”。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