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想太多的人类学家

想太多的人类学家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美)李相僖(Lee Sang-Hee),(韩)尹信荣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76738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权威科学杂志《东亚科学》人气专栏结集,畅销东西方的人类学科普佳作!荣获BBC《野生动物》杂志2018年夏季好书、美国史密森尼学会2018年度十大科普好书,《纽约时报》《自然》《科学人》杂志权威推荐!本书原版一经上市,便迅速登上美国Amazon、《纽约时报》图书畅销榜第一名。 ★ 这是加州大学22节最受学生欢迎的人类学课,也是那种你上了就会受益终生的选修课!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和有趣的故事,来告诉你人类是如何进化成今天这副模样的。孕妇生孩子为什么那么难?我们为什么爱吃肉?农业让我们变得更富足了吗?人类的祖先到底是谁?原来这些人类学知识,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 去掉现代文明这层滤镜,这本书会刷新你对种族、性别、婚姻、农业、自然等问题的认知。喝牛奶不拉肚子其实是我们发生了基因突变;腰疼是人类进化的副作用;现代人类的体内都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不管你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百万年前通通是黑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人类学知识的趣味科普书。22个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揭开我们的身世之谜。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李相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故事、专业的人类学知识回答了“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系列问题,解释了我们是如何一步步从普通的动物进化为智慧的人类,又为此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价。
作者简介
李相僖,毕业于首尔大学考古美术史学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人类学系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宾州印第安纳大学约聘助理教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人类学系助理教授,现任该学系教授。李相僖坚持不懈地研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至今已发表过三十多篇论文。她也时常在网络上发表文章,与读者热烈讨论关于人类进化的话题。 尹信荣,科学期刊《科学东亚》记者及前任总编辑。于延世大学都市工程学系主修生命工程学,后于首尔大学环境研究所攻读环境学。喜爱畅谈科学,并热衷阅读科学丛书与相关杂志,亦相当重视作为洞察世界与社会之眼的人文社会科学。曾独自或与他人共著《向消逝的那些问好》《诺贝尔也吃惊的诺贝尔奖》《科学,飞翔十月天》等书。2009年曾荣获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言论奖项。
目录
01 人类是食人族吗?
02 只管“生孩子”的爸爸
03 谁是最早出现的人类?
04 大头宝宝与烦恼的妈妈
05 人类为什么爱吃肉?
06 人类可以喝牛奶吗?
07 寻找白雪公主的基因
08 祖母是大艺术家
09 农业使人类更富足?
10 北京人与日本黑道的回忆
11 挑战非洲堡垒的亚洲人类
12 同心合作你和我
13 是谁害死了“金刚”?
14 用双脚撑起文明的代价
15 寻找一张“最像人类”的脸
16 年纪越大,脑袋越迟钝?
17 你是尼安德特人!
18 摇摇欲坠的分子钟理论
19 揭开亚洲人起源的第三种人类
20 寻找哈比人
21 全球70亿人,真的都是一家人?
22 人类还会继续进化吗?
结语Ⅰ为了获得珍贵的面貌,人类付出多大代价
结语Ⅱ 通往陌生古人类学世界的邀请
附录Ⅰ 关于进化的二三事
附录Ⅱ 人类的进化谱系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摘要
     01 人类是食人族吗? 在安东尼·霍普金斯与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电影《沉默的羔羊》中,霍普金斯饰演的汉尼拔是个不折不扣的食人魔。曾有几部电影让我在戏院里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这部片子正是其中之一。尽管我之前已大概了解剧情,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剧情实在过于残忍,虽然强忍住了一阵阵的反胃与恶心,最后我还是逃出了电影院。 讽刺的是,几年后我短暂当过一段时间的‘‘食人族专家”。2007年春天,我以教授般威严的语气回答了一通电话。 “我是好莱坞E!News的记者,想听听您这位食人族专家的意见。有人用鼻子吸入火化后的骨灰,请问这也算是一种食人行为吗?’’ “什么?” “昨天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说,他用鼻子吸人了自己爸爸的骨灰。针对这一点,我想听听专家的意见,在谷歌上搜索了‘食人’后,第一个显示的就是您的名字。没想到这附近就有一位‘食人族专家’,真是太好了。”记者似乎感到很庆幸,我却对自己以“食人族专家”的名号登上搜索引擎第一名而感到惊讶不已。 学生们对食人族与食人风俗等议题相当好奇,所以我曾开设过两三次关于食人行为的主题讲座。这件事被刊登在讨论大学教育的全国性刊物《高等教育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看到我就称我为“食人族教授”,甚至还有其他教授将食人犯罪的相关报道寄到我的校内信箱以供我参考。当时有一名德国人,因为吃人肉事件闹上了法庭而轰动一时。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寻找愿意被自己吃掉的人,与对方签订契约后再杀死对方并吃掉。现在回想起来。在学校信箱内收到这样的报道与照片,这件事本身就挺恐怖的。 虽然我怀疑过这是一通谎称是记者的恶作剧电话,姑且当作上当受骗吧,我还是向他提供了“专家意见”。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食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亚马孙流域的亚诺马米族而言,吃祖先骨灰,至今仍是一种庄重而肃穆的传统习俗。许多人类学学者会以此为依据,来判别这是不是一项“食人”行为。不过,基思·理查兹是否同样心怀敬畏地吸入自己父亲的骨灰,这就无从得知了。后来,这段访谈内容出现在网络和报纸上,甚至还有朋友因看到我的名字与大名鼎鼎的吉他手放在一起而兴奋地打电话给我。 言归正传,食人族真的存在吗?人类拥有多元的饮食习惯与文化,可以说是到了无所不吃的地步。这么一来,我们是否可以假设有同类相食的可能性呢?我们是否可以认定,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存在一群人,他们将吃掉同类视为家常便饭?电影中不就出现过这样的场面,主角在丛林迷路时被食人族抓走,然后在即将被烹煮或烤熟来吃之际戏剧性逃生?当人们问“谁有可能是食人族?”时,十之八九的人会认为是居住在蛮荒丛林的原始土著。虽然我们所属的文化圈并不存在这样的事,但在世界上某一个与我们文化相异或未开化之地,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人吃人这种惊世骇俗的行为却有可能稀松平常地发生着。 这些土著是否真的是食人族,我们稍后再回来检视。我们先来厘清部分人类学学者在此研究议题下提出的另一个疑似食人族的案例,这个案例对现代人类的食人行为研究有着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些人并非住在遥远的蛮荒地区,而是存活在遥远的过去。他们就是现代人类的近亲,如今已接近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人类有食人族亲戚吗? 欧洲克罗地亚的克拉皮纳(Krapina)遗址是在20世纪初才被发现的一个洞穴遗迹,因出土数十名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而声名远播。这些化石大多是年轻女性与孩童的,有着耐人寻味的共同特征:多数化石已成碎片,而且普遍缺少头部和脸部的骨骼化石。此外,化石上还有明显的刀痕。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类学学者解释,这就是食人风俗的遗迹。当时,各界都认为尼安德特人不仅皮糙肉厚,而且具有攻击性。看到这里时,不少人都会这样认为吧:那些存活在史前时代的人类祖先和近亲,全都毛发浓密又生性残暴,背部微弯且无法接近直立行走,看起来就像住在非洲丛林里的类人猿。关于这部分,本书后面的章节还有更多探讨。总之,有了这样的刻板印象,而且有化石上的特殊痕迹作为“物证”,尼安德特人是食人族的说法在20世纪初期得以流传开来。 但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人提出“尼安德特人不是食人族”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一篇神奇的研究报告。20世纪80年代,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人类学系的玛丽·罗素(Mary Russell)教授为了了解克拉皮纳的尼安德特人是否真有食人的风俗,提出了一个其他人想都没想过的新论点。 罗素教授做了一个假设,姑且认定尼安德特人会把同类杀死并吃掉吧,那么化石上的刀痕应该要与宰杀野兽时的痕迹类似。但如果不是杀来吃呢?会不会是为了举行二次葬(尸体首次下葬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将骨头捡拾并处理干净,进行第二次埋葬,目前在韩国仍有这样的习俗)?在这种情况下,刀痕就会呈现出为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