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蒋勋
  • 出版日期: 201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56687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一个理解吴哥的人给吴哥写下的好看情书!百万册畅销书作者蒋勋14次游历吴哥,陪你感受吴哥佛教之美。蒋勋去过14次吴哥,仍说“我还想要再去”。蒋勋坦言,“吴哥是使我思考自己最多的地方”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2、吴哥窟本身的巨大魅力,近些年又有新庙宇发现,势必会掀起新一轮“吴哥热”。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优选的寺庙建筑群。吴哥被称为建筑奇迹,在蒋勋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巧夺天工举世无双,而是因为它的建筑者是如此透彻地领悟人性。3、徐克,林青霞等人去吴哥必带的专享一本书,至诚推荐!旅行到吴哥窟,我带的专享一本书就是《吴哥之美》。晚上读它,白天读它。吴哥窟你几乎每个地方都留下了老师的声音。 ——林青霞 吴哥窟的故事,劝告了我们,人类必须关注生命的尊严及宝贵意义。谢谢蒋老师带给我的体会及感受。 ——徐克 4、随书附赠蒋勋讲解吴哥之美音频,以及4张精美明信片+1张手绘吴哥地图
内容简介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坦言,“吴哥是使我思考自己最多的地方”,写就关于吴哥好看的文字,畅销百万册。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优选的寺庙建筑群。吴哥,是每一个人走到废墟的现场,看到成往坏空;是无所不在的微笑,是清晨黎明淡淡的阳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堕落,却从心底记起了美。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吴哥被称为建筑奇迹,在蒋勋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巧夺天工举世无双,而是因为它的建筑者是如此透彻地领悟人性。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目录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很好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摘要
     很多年前决定去吴哥窟,可能是魅惑于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对着吴哥的一个石洞,讲他不与别人说的心事,并且将其永远封存;也可能因为我的朋友黎焕雄去了吴哥之后,送我一册非常动人的吴哥摄影集;又或许,我渴望逃避到一个充满废墟气息的地方,想把自己死的心弃掷在我想象中一片废墟如象冢般的吴哥一是啊,那时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待死的象,思维迟疑,步履维艰。 在那之前,是我生命中一个非常非常难熬的心灵的冬季,我无法忍受缘起缘灭,以为一切俱灭而空吧。 去吴哥之前,我到一家理容院,坐上座位,说我想要剃光头。 年轻的发型设计师用悲悯的眼神看着我,仿佛以一种很古老、老至洪荒即存的温柔,洞悉我。她不肯为我剃光头,但她谨慎有礼地向我说明,我的头型剃光头并不适宜云云。带着一种自弃的执拗,我继续坚持。最后,这位我并不相识的年轻女子,用一种感同身受的音调向我说:“你有什么伤心的事吗?” “你有什么伤心的事吗?”这句话让我对一位陌生人掉下眼泪。 最后,这位年轻的女子帮我剪了一个三分头。 退伍之后,从没留过如此短发的我,以一种决绝而自弃的心,去了吴哥。 大小吴哥城、城东、城北……一个又一个所在,我慢慢地逛、去看,凭借着手头少数的信息,我在吴哥窟感受一种废墟中奇谲的生命力。 虬结的树,从石缝中钻窜而出;阳光照着一张又一张石雕的脸,微笑的脸。 通常是因为国王自恋而有的雕像,但又隐隐的仿佛接近自在而露出微笑,想要去安慰众生的佛的脸啊! 是痴迷众生之一的国王?还是觉悟的佛? 印度教、佛教交叠竞夺、拼贴而成的一个又一个遗址。 那些教人目眩神迷、忍不住赞叹的遗址。 不是已然成了废墟吗?为什么又给了我那么不凡的鼓舞? 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有一天,行走在大吴哥城的城上通道,我坐在废墟之上读的诗,阳光明亮无比,倏忽又隐而不见,只剩下微光。微光冉冉,瞬间又日照炽然。 如是往复,仿佛刹那日光,刹那月光,波动的心都在光中,日光与月光遍照。 我坐在废墟的高处,极目所及,仿佛泰国的大军来袭,和柬埔寨的士兵血战,刀枪箭矢如雨,藤甲盾牌蔽日,象群轰轰然欲裂地踏践而来,血流成河,尸积成山。争战过后,大瘟疫到来。 是因为瘟疫吗?一座设计既宏伟又精细的大城,就这样被遗弃、被遗忘了。 吴哥废墟,因为是石城,火不能烧,敌人也只能撤离,任凭时间缓慢地让一座空城,慢慢地掩埋在大海般的树林里,为人所遗忘。 这是我的幻觉吗? 抑或有一世,我正是吴哥城里雕佛的匠人?被征召入了行伍,也参与过一次血战?也杀过人?还是被人杀过? 佛说原来怨是亲。 在死亡之前,在时间之前,吴哥的诸多废墟宛若在讲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仿佛,在不可知的因缘流转里,往昔因缘难数清,亦难思议,所以怨、亲,也就平等了。 我留着极短的三分头,去了吴哥,发现心未死透,回到台湾。不多久,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出版了。 在一个夜晚,我捧读《吴哥之美》,看着一处又一处我到过的所在,读着蒋老师既通透又多情的讲说,喟叹有之! 在那个夜晚,我以为《吴哥之美》是为孤独破败如我而写,是为了总结我的废墟之旅而写的。在那被时间掩埋而重新被发现的处所,蒋老师用美的角度,转作并度化了吴哥作为因缘和合、幻化而有之中所示现的苦难、变易与不堪。所有的苦难、变易与不堪,在一种接近空性的体会之中,可以喟叹,但也可以任由悲喜自生吧。 悲喜都会过去,真心打凿雕刻诸佛的工匠的真心,忽然现前。 我仿佛了解,自己所执着的人间情谊的关系之断裂,似乎没那么痛了,宛若吴哥,宛若红楼一梦,劫波过后、幻化之中,虬结的大树还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在死绝中复有生机。 《吴哥之美》遂变成了听我说不可为他人道之心事的吴哥石洞。 这么多年来,若有人问我,最喜欢蒋老师哪一本书,我都毫无迟疑地说:《吴哥之美》。 观诸法空,无所障碍。吴哥,正是说法者。 法,是宇宙万有,一个念头、一座废城亦复如是。 蒋老师是生生世世之慧而得如此观看之眼吧。 知道在废墟之中,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华,有过人去城空。 可是空中,并非什么都没留下来,也非什么都没有。P24-2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