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定鼎北京

定鼎北京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 作者: 李理,李姝梦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7201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定鼎北京》由李理,李姝梦著
目录
一 幼帝登极
诞育福临 排行第九
太宗崩逝 两王争位
六岁登极 年号顺治
两王摄政 共掌朝纲
二 清军入关
大顺亡明 一朝更替
文程谏言 八旗进关
清吴两军 血战闯王
三桂受封 平定京畿
三 迁都北京
定鼎燕京 二次登极
摒除两王 一人擅政
太后父皇 二人轶事
四 定鼎初政
废弃三饷 除明苛政
满汉一体 承袭明制
首崇满洲 四大弊政
……
摘要
     诞育福 临排行第九 沈阳故宫是大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又称为盛京皇宫、奉天故宫。它始建于公元17世纪20年代中期,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亲手创建的皇家宫殿。清乾隆时期,经过清高宗弘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沈阳故宫东路、中路、西路三组较为完整的建筑格局。 在沈阳故宫一百余座、五百余间皇家宫殿建筑中,有一处颇具满族传统风格的高台式宫殿建筑,即位于崇政殿后面的“台上五宫”后宫建筑群。 所谓“台上五宫”,系指清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太极改国号“大清”之际,正式册封的五位后妃的寝宫,它们是正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因这五座宫殿和最南面的宫门凤凰楼,均修建于3.8米高的方台基础之上,故被人们称为“台上五宫”。 本书的主人公——爱新觉罗·福临,即诞生于“台上五宫”的次西宫永福宫,其生母乃皂在清初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在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 爱新觉罗·福临,是皇太极与布木布泰所生的儿子。他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正月三十日。在皇太极所生的11个儿子当中,福临排行第九,势力软弱。但他却因特殊的原因,得以超载兄弟,最终成为继承皇位的幸运儿。 按照清朝官方史书记载,皇帝出生之时往往伴有吉兆。据说,庄妃生育福临时,皇宫中即出现了特殊的祥瑞景象。史书记载:“庄妃娠时,有红光绕身,衣裾间,如有龙盘旋状,女侍皆晾以为火,近视之,不见。”如是者再三,众人皆晾其异。及至诞生福临之时,“孝庄曾梦到有一神人抱一子,告之:‘此统一天下之主也!’”。这些近似神话的描述,无非是说“君权神授”,鼓吹福临是命中注定要当皇帝的。其降生之时天命已定其为皇帝,随后任凭多尔衮、豪格等人如何争夺,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些说法,当然是清朝统治者自己臆造的,根本不足为据。 为了美化福临,清朝官修史籍上又说他“生而神灵,聪明英睿,志量非常,天日之表,龙凤之仪”,如此夸张,也是为了神话皇帝,使其具有超人的出身和不凡的外表。 从古代各朝以往经验看,大凡新君即位之时,著史者都会把他的诞生进行神化,这是史家惯用的手法。不过,后来的史实证明,福临的确聪明好学,与众不同。他精通传统的汉文典籍,擅长琴棋书画,精研儒教、基督教。可见当时史家的夸张之语,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部分真实。 像所有清初时期的满族孩子一样,福临自幼即精于武功,长于骑射。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崇德七年(1642)十二月,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狩猎于噶哈岭。当时,年仅5岁的福临也随行围猎,他用一只小弓射中一麅,因此亦被载入清朝正史之中。按照满族习俗,三四岁的男孩子都要训练骑马,使用小弓演练射技,增加膂力,为以后的出征搏杀做好准备。 福临在5岁就随父出行,参加围猎,这与满族其他孩童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由于他后来当上了皇帝,因此其当初的一举一动,即具有了超凡的意义。 在福临的诞生之地——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件他小时候曾经使用过的桦皮弓,即“顺治牛角小弓”。这张精致的小巧弯弓,真实记录了福临幼年时期尚武习射的历史,也反映了满族人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此弓以椴木为胎,辅以牛角来增加弓力,弓胎外部包以桦树皮和其他复合材料,髹以漆。全长91厘米,弓背宽2.8厘米,弓驸长12厘米。全弓外形为反曲弓形式,一侧固定有牛角,以增加弓之拉力。弓角两侧有弓弭、弓码,附有丝质弓弦及清宫收藏时黄色附条,上书汉字:“世祖章皇帝黑桦皮小弓,照此样二张。”该弓是沈阳故宫旧藏的清宫文物,从传世实物的角度证实了史籍记载的真实性,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成为我们今天追忆清初史事和考证福临生前事迹的重要物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