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季羡林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季羡林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卞毓方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61664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的一部传记,由散文大家卞毓方先生撰写。作者在旧版基础上对本书做了全新的修订,并特意增补一章,一直写到季老逝世的2009年7月11日为止。本书完整地描写了一代鸿儒季羡林先生的传奇一生,写出了季老的真性情、大智慧。本书既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缩影,更是一把解读季羡林先生的钥匙。
作者简介
卞毓方,1944年生于江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早年攻读日文,转事国际新闻,长期服务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年后皈依文化,一笔在手,犹如“乾坤圈”在握,唯觉文能补气、文能丰神、文能御侮、文能敌贼。 著有《岁月游虹》《妩媚得风流》《雪冠》《长歌当啸》《煌煌上庠》《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千手拂云,千眼观虹》《金石为开》《千山独行》《寻找大师》《浪花有脚》等作品。尝谓少年比的是才气,中年比的是学问,老年比的是人品、人格。
目录
再版前言
卷首献语: 一把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第一章 齐鲁之子(1911—1929)
一、晚年的生日,已异化为公众节目
二、名号寄托的文化偶像,是北宋那位诗人林逋
三、童年岁月:底层中的底层,穷人中的穷人
四、高中六连冠,四项课外学习,尤其可圈可点
五、失去母爱,寄人篱下,性格渐渐发生裂变
第二章 清华岁月(1930—1934)
六、金榜题名,中文、英文俱隹,而数学一塌糊涂
七、四载清华,只学了一个聋子哑巴德语
八、幸亏有了陈寅恪、朱光潜、吴宓
九、球迷、爱上手球与网球
十、晴空霹雳,人天永相隔,生死两茫茫
十一、借文学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
十二、所谓“四剑客”,实则文坛四个“愤青”
第三章 留德十年(1935—1945)
十三、天降赴德留学的良机
十四、入哥廷根大学,师从瓦尔德施米特
十五、在梵文、巴利文、英文、德文、阿拉伯文的海洋游泳
十六、一件天大的坏事,从反面成全了他
十七、没有新意,决不写文章
十八、章士钊的这个公子,是值得认真阅读的
十九、夫子自道,留学生涯的N个最
第四章 初入北大(1946—1949)
二十、副教授一周转正,创北大历史记录
二十一、季羡林眼中的胡适,胡适眼中的季羡林
二十二、别出机杼,移情比较文学
第五章 学术之梦(1949—1965)
二十三、背负“原罪”的十字架,冼心革面,脱胎换骨
二十四、坚守批判的底线:不违心,不出卖,不跟风
二十五、“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二十六、大政治下的小学术
二十七、荒诞借虔诚上演,愈加荒诞
二十八、再论大政治下的小学术
二十九、从《春满燕园》说开去
第六章 炼狱(1966—1977)
三十、“五·二五”大字报,一石击破水中天
三十一、兔死狐悲,对号入座,一哼遗患及其他
三十二、上山、抄家、三大罪证
三十三、选择自杀,理论、方式、地点
三十四、绝处逢生,从造反派的老君炉捡回一条命
三十五、身在门房,心系《罗摩衍那》
第七章 大器晚成(1978—1991)
三十六、《春归燕园》,始信春恩不私物
三十七、副校长的底牌: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
三十八、六十七岁,人道老骥伏枥,他值青春勃发
三十九、行万里路,写万里文(国外)
四十、行万里路,写万里文(国内)
四十一、重返哥廷根,似欢欣,实倜怅,似慰藉,实追悔
四十二、学界的“门房”“校工”与“锅炉工”
四十三、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四十四、“至今八十如四十”,进入一生最辉煌的冲刺
第八章 鲁殿灵光(1992—2001)
四十五、旧话重提:《季羡老风景线》
四十六、北大三老,殊途而同归
四十七、在《留德十年》一书里“留了一回学”
四十八、季先生心目中的季先生
四十九、站在胡适之先生的墓前
五十、“乔木,实则是一个正直的人……”
五十一、不能不说的陈寅恪、李长之、臧克家
五十二、光风霁月,渊渟岳峙
五十三、季式幽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五十四、生命境界的释放:《清塘荷韵》
五十五、九十述怀:“不是闻鸡起舞,是鸡闻我起舞。”
第九章  宝刀未老(2002-2006.8)
五十六、陶潜和苏轼,相隔千载的心灵感应
五十七、可爱而又可敬的老顽固
五十八、视写作为串联生命本体的红线
五十九、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六十、神完气足,宝刀未老
六十一、医院门外,访客如云
六十二、朝花夕拾,是先生的童心在笑
六十三、追踪觅兴,从中天门一步跃上南天门
六十四、面对稿纸就像耶稣面对宇宙乾坤
第十章 百年回眸(2006.9—2009)
六十五、“我不是儒家,也不是释家!”
六十六、背和诵的表演
六十七、“我们有哲学,但没有思想”
六十八、物无涯,悟有涯
六十九、剪影2007
七十、动感2008
七十一、聚焦2009
七十二、晚年生命之最
七十三、季羡林笑着走了
摘要
     (一)晚年的生日,已异化为公众节目 这一日-2005年7月29日,天高、日晶、云淡、风轻。花呈怡红悦绿,人现鹤发童颜。国务院总理,在首都301医院的康复楼,握着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下个月,就是先生的九十四周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先生的九十四周岁生日是8月几号?总理没说。但是,该晓得的,必然,不该晓得的,竞有许多也偶然得悉:8月6号。 最权威的,当然是询之于本人。季羡林曾说:我是“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又曾说:“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我出生两个月零四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前一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后一说故意列下一道算术题,小学级的,让你自己去扳指头。 老人有老人的风趣。 年来“生日报”行世,据互联网,国家图书馆负责该项业务的人士披露,迄今为止,经他们之手制作的最古老的一份“生日报”,便是送给季羡林先生的。晚清之际的报纸本身已弥足珍贵,经季老的生日一烘托,更加古色斑澜,诱人遐思。据此,笔者曾向季老询问那份报纸的名称,先生答:“记不得了。”—记不得没关系,反正是1911年8月6日的某份旧报无疑。 不过,让我们煞一煞风景。那一日—8月6日,对于季羡林本人,说不重要,也真一点不重要,它和其他逝者如斯的日子一样,普通而又普通,平常而又平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别急,且听老先生自白。 2001年8月4日,季老回山东临清老家祭祖,好事者趁机为之举办了隆而重之的祝寿活动。老先生举首望月—故乡的月,临风唏嘘—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骚响,历千山万水、千劫百难飒然而至的世纪之风,回得京城,追记了一篇《故乡行》,文中同好事者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声明:“八月六日—我在这里顺便说明一件事情:我的生日从旧历折合成公历是八月二日。由于一次偶然的笔误,改成了六日,让我少活了四天—算是我的生日。”咦!—哦!—哈!你这厢张灯结彩、燃鞭放炮,又是蜡烛蛋糕,又是长寿面条,又是“祝你生日快乐”,他那厢却在掩嘴偷着乐。 此事可从先生的《清华园日记》得到佐证。1933年7月29日,适逢暑假,在济南,先生当天的日记写道:“今天旧历是六月初八,我的生日。昨天晚上叔父拿出了两块钱。今天早起就同四舅到菜市去买菜,一方面过生日,一方面上供。”笔者查阅20世纪初叶的历书,公元1911年,岁次辛亥,行年属猪,农历闰六月初八,果然为阳历8月2日,而不是8月6日。 然而,澄清归澄清,老先生并没有把生日改过来。自那以后,他的户口簿、身份证依然标的是8月6日,他的公开出版物,如《季羡林年谱》《季羡林自传》,仍然坚持8月6日。犹如陈寅恪的恪(ke),几经纠正,人们仍习惯读作恪(que)一样,索性以讹传讹,一错到底。嗨,8月6日就8月6日吧,那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对于老人家,生日定在哪一天都一样,那一天是因为有了回忆有了咀嚼才齿舌生香,并不是因为恰恰生在那一天才祥瑞盈门,蓬革生辉。 有的人的生日,是属于他自己,他如果忘了,那就全世界都忘了;有的人的生日,是属于公众,纵然他本人千推万阻,敬谢不敏,届时,热心肠的人们还是要喜气洋洋地操办,连带自己也喜气起来。当季羡林先生步人晚年,随着他的人望翻番,声誉爆棚,给他过生日也好、祝寿也好,趋之若骛,已升格为京华一大时髦。内中,有单位、团体主持,有同事、弟子张罗,也有从未谋面的追星族加盟。那么多的祝寿活动,不可能都挤在8月6号,怎么办?变则通,通则顺,有的找理由往前提,有的设法往后推。如是一来,接近看你的能耐和老先生的方便,抓到哪一天就是哪一天。2002年10月12日,先生的助手李玉洁老师爆料:对于季老,一年过若干生日是常事,2001年九十大寿,就陆续庆祝了十六次。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