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烽火炼初心 抗日根据地的县委书记和县长

烽火炼初心 抗日根据地的县委书记和县长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 作者: 齐荣晋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5719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抗战时期县委书记、县长风采的专著,研究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的雏形——革命根据地一线指挥员的成长史、奋斗史。该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宗旨,以关于县委书记、县级政权的系列论述为指导,利用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始材料穿越时空,复活历史记忆,着力解读这一干部方队,创新性地打造了一部党员干部教育读本,以期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将抗战时期有着民族大义、中国风骨的县委书记、县长当做一面镜子,甚至是内窥镜,时时让我们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目录
引言
上篇
第一章 炮轰县政府
县长的七夕
桥头堡
谁来担当
挂印从军
战地激将
吓倒蓬间雀
第二章 中流砥柱
他们逃跑我们干
拦住人留下枪
兵谏县政府
争取原县长
投放新县长
抓好县团级
县委书记于斯为盛
第三章 当仁不让
谁敢当县长
领到委任状
说理斗争
平川的牺牲
黄河边的坚守
太行山走马灯
第四章 争夺大印
双县长的磨擦
首鼠两端的县政
天要下雨
血染的县大印
诚笃君子避无计
第五章 谁家天下
策马相逢
国字头县长
日伪双黄蛋
南郭举人的见证
真伪县长较量
退思堂上说敬畏
第六章 拓荒扎根
书记与县长
党政一心
脱下长衫
女生上任记
落地生根
格子里的生发
他们就是中国
第七章 群众路线
任前谈话
工作的嘱咐
汇报的学问
机关生活
深查细究
上党课整风
群众大讨论
离任履新
第八章 遍地英雄
书生操刀枪
劳武结合
同志和战友
日军翻译官的信
第九章 干部出山来
麻雀变鲲鹏
建政三阶段
掌握了法宝
练就了本领
形成了作风
下篇
第一章 成长本纪
十月革命生人
红土地的理工男
黄土地的读书苗
黑土地的花木兰
百年初心寄语
第二章 女县委书记
鼓动宣传
大胆泼辣
战地婚恋
家中靠山
英雄母亲
鞠躬尽瘁
第三章 夫妻书记一本经
为国生死以
文武正当行
专解急难险
基点建县乡
垂范立标杆
家风不忘本
第四章 夫妻县长一本经
走马上任
考验豆选
战地凤凰
粮食粮食
生产生产
勤俭为国
无私奉献
第五章 县长书记一本经
老师的启蒙
学生的成长
太行山的洗礼
特殊的党课
荡涤污泥浊水
自豪的告慰
第六章 书记烈士传
裴治云
王学尧
陈宜胜
夏瑞香
任迈
焦守健
胡光
钱远镜
尹子魁
石光
于慎德
赵观民
宋乐三
邹嘉甫
曹介
吴明
夏庆贤
王立中
季安
李箸前
郭光裕
王舟平
第七章 县长烈士传
梁雷
郭企之
齐殿选
卢启明
魏春波
张乃东
李培根
朱廉贻
许维新
梁学岸
吴匡五
王者兰
刘萍
方强
司璧瑾
沈爽
王卓云
齐南峰
薛佑之
吴紫阳
马功臣
耿玉辉
杨希盛
王石钧
余志远
马函三
田时风
刘同方
谢骙
李平东
武克鲁
第八章 忠孝家风录
齐家抗战
前赴后继
共赴国难
义无反顾
忠贞不渝
父母情深
回报桑梓
第九章 父母官新语
今天是人民给的
继承遗志
没有退路
困难和敌人把干部分类
怎样做说服动员工作
襟怀坦白
看脸色听牢骚
要负责全面
专员笔下的烈士
第十章 世说父母官
穷书记穷县长
深谋远虑
简洁明快
威风凛凛
当共产党不容易
谁有群众谁能胜利
走官的行动字典
好干部不死
能工作就幸福
歌谣里的县长
附录
主要人物简介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炮轰县政府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宛平县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这一天,史称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日军开了第一枪第一炮,第一枪射向了中国第二十九军,第一炮轰向了中国宛平县政府。 县长的七夕 卢沟桥畔,夕阳辉映着大地,清风徐来,绿叶唰唰响,田野如碧波荡漾,正驱散着骄阳过后的暑气,北平城外,袅袅炊烟衬托着满天彩霞,又该展现一卷“卢沟晓月”的好景致了…… 今夕何夕,阳历七七。风度翩翩的王冷斋和往常一样,在宛平县署批阅了一上午的公文,乘车回北平了。今夜纤云弄巧,柔情似水,夫人该画一幅佳作了,该唱一出昆曲了。他家住在北平城里的南长街,每当茶余饭后,他和夫人或吟诗泼墨,或绘画弹唱。夫人胡忠贤乃马相伯先生之高足,能诗会画,尤善词令昆曲。才子佳人,风流倜傥,曲声绕梁,四邻艳羡,王家在北平新闻界一时竟博得“极乐世界”之名。文人啧啧未免有些夸张,但比起在宛平县署处理糟心的公务,家里确是憩息身心的温柔乡。 佳期如梦,飞星传恨。王冷斋夫妇刚刚就寝,电话铃突然急促地响起。是老同学、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来不及打招呼,秦德纯在电话里要王冷斋立刻赶回宛平县,现场调查“日军失踪”事件。县长原本就是诗人,一首七律记下夜半惊魂: 一声刁斗动孤城,报道强邻夜弄兵。 月黑星辰烟雾起,时当七夕近三更。 惊夜的是,日本人诡称,他们夜间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集合归队时发现失踪了一名士兵,要强行开进宛平县城搜索。宛平守城部队层层请示,第二十九军一一。旅旅长何基沣命令:(一)不同意日军进城;(二)日军武力侵犯则坚决回击;(三)我军守土有责,决不退让,放弃阵地,军法从事。于是,日军开枪示威,大战一触即发! 十万火急,王冷斋连夜赶回宛平县署,和守军营长金振中满城搜索,并未发现所谓失踪日兵,但是日军仍坚持要进县城搜查。王冷斋坚决拒绝日方代表的无理要求,说:“夜间宛平城门已闭,日兵在城外演习,怎么能在城内失踪?就是退一步说,果有失落之事,也绝和我方无关,或者效当年南京日领使藏平自行隐匿的故伎,企图作要挟的借口。” 中国县长不仅不让进城,而且还揭了日本人的老丑底。日军联队长威胁道:“现在事机紧迫,应即迅速处理。阁下为地方行政长官,应负当地处理的全责,以免延误扩大。”日军辅佐官拿出一张地图说:“事态已十分严重,现已不及等待调查谈判,只有请你速令城内驻军向西门撤出,日军进至东门城内约数十米地带再商解决办法,以免冲突。” 王冷斋坚决地说:“本人只负调查使命,你们所提我军撤出、你军进城的无理要求,离题太远,更谈不到。” 日军军官又说:“平日日军演习都可穿城而过,何以今日不能进城?” 王冷斋驳斥道:“你接事的日子不久(寺平接滨田任不及三个月),或者尚未明了以前情形,我在这里从未允许你们演习部队穿城而过,你所谓先例在何月何日?请给我一个事实的证明。” 双方的调查谈判是在日军的进犯、射击、杀戮中进行的。“挟持左右尽弓刀”,日军以武力恫吓,绑票似地胁迫着王冷斋县长,走进日军军营又走到交战现场,走到城外又走进城内。双方欲再派代表出城与日军面商停火之事,迎来的却是日军以迫击炮攻城了,专署县府首当其冲成了炮轰目标,墙倒屋塌,连进城来谈判的日方代表都吓得缒城而逃了。 第一发炮弹,怎么就这么准地轰进了专署县府大厅? 半年前,王冷斋上任县长那一天,驻丰台的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一向好骑高头大马耀武扬威于北平郊外,偏谦恭地徒步走了几里路赶到宛平来祝贺他履新。当时,县政府上下都纳闷—— 直到七七事变才弄明白这点。七七之夜,日军第一炮就把专 署大厅打垮,原来一木清直下马步行,是走步测量距离。 桥头堡 尴尬是从上任县长那一天开始的! 王冷斋当县长前,过的可谓是神仙般的自在生活。他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一出校门即担任过北洋政府陆军部咨议等,但在以后的十年间,弃武从文,创办通讯社,做起了总编辑和社长。后来,对世事意兴阑珊,给自己起个“冷公”的笔名,在沪上索性做寓公,红袖添香夜读书,潜心研习史学和诗学了。他善诗文,工书法,正书平稳谨严,清秀妩媚,行草笔划劲练,神情流畅,将星满军中的同学莫不认他是诗书大儒。1935年冬,同学秦德纯诚邀他担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北平新闻检查所所长,国事殷忧,岂忍长做槛外人?于是,他举家北上了。越明年,能者多劳,北平市长秦德纯、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共荐他担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宛平县县长。“谁识书生胆气豪”,颇有文人气质的王冷斋竟成了一个分属北平河北两地、身兼四职的行政官员了。 署治县治合为一体设在卢沟桥东。来到这里,王冷斋才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