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巢湖儿女

巢湖儿女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36901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巢湖儿女》深挖了每一位英烈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故事,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史和为国奉献的英雄气概,如电影般一一呈现出来,极强地画面感把读者带入角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那段峥嵘岁月中,英雄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冲天干劲,以及他们用铮铮铁骨和生命释放出的璀璨光芒。他们的故事有的惊天地、泣鬼神,有的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这一个个色彩鲜明、内容鲜活的故事,如同一个个精神密码,激励着每一位读者,令人深深地体会到,正是有了英雄烈士们的冲锋陷阵、奋勇向前,才有我们今天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目录
有名烈士篇
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李慰农/陈小波3
中共早期有名政治活动家——陈原道/陈小波12
合肥城党组织创始人——童汉璋/储祥林21
肥西建党第一人——张建之/陈锐26
大潜山下播火者——董成荣/解红光35
信念如磐的革命者——张璋/彭均生41
为民请愿的农运先驱——周味韶/周本华49
埋骨皋城北郊的英烈——马子中/王琼55
长征路上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刘朝光/柯成生64
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颜文斗/张建春70
将军风采篇
"布衣将军"——冯玉祥/黄铭77
"隐蔽将军"——李克农/朱贵平85
"和平将军"——张治中/陈金庞93
开国少将军医——戴正华/储祥林102
放飞梦想的将军院士——沈荣骏/李乔生108
英雄模范篇
潜伏敌营的地下党员——曹祥华/彭均生117
空战殉国的抗日英烈——张效贤/彭均生125
舍生取义的英雄——蔡永祥/许泽夫王盛水134
测绘制图学家——吴忠性/许泽夫王盛水143
"渡江第一船"船工——张孝华/欧玉文149
放声歌唱红太阳的农民女歌手——殷光兰/殷芳155
摘要
     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李慰农 李慰农(1895—1925),又名李味浓、李维农,原名李尔珍,曾化名王伦,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1915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四运动时期成为芜湖学生运动领袖;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1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1924年底回国,受党组织委派至山东济南、青岛等地领导工人运动;1925年7月26日被反动军阀张宗昌逮捕,7月29日被秘密杀害于青岛团岛海滨,年仅30岁。他是第一位牺牲在青岛的中共党员,也是合肥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 从浮槎山麓到巢县县城 1895年9月23日,李慰农出生在今巢湖市庙岗乡油坊郑村一户贫穷的佃农家里,家中有兄弟姐妹6人,李慰农最为年长。 因为家贫,迫于生计,父母只得将2岁的李慰农寄养在邻村的外祖父家。外祖父曾读过几年私塾,劳作之余,常常教李慰农念《三字经》等蒙学书籍。李慰农聪颖过人,学习几遍之后即可背诵。于是父亲下定决心让他人私塾读书。在启蒙教育阶段,李慰农先后遇到了好几位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 1904年春,李慰农进入小王村韦氏门馆读书。老师韦树恒为人正直慈善,他勉励李慰农发奋读书,为其取名“尔珍”,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1905年春,李慰农进入山周村李氏门馆,同时来求学的还有后来的“和平将军”张治中。老师李福宜出身文举,因同情戊戌变法而被贬,隐居于家乡。李慰农勤学苦读,很受老师喜爱,李福宜亲昵地称他“珍生”。李福宜授课总是在开场来一段“弦外之音”,或是讲一段史事,或是抨击时弊。在他的熏陶下,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种子在李慰农的心底萌芽了。 一年后,李慰农被县立高等小学录取,他走出小山村,来到了柘皋镇求学。县立高等小学是一所新式学堂,这里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都非常活跃。课堂上老师常常围绕时局发问,借此启迪学生心智。1907年,革命党人徐锡麟起义失败,在安庆被杀害。消息传来,师生们义愤填膺,举行了公开宣讲大会。李慰农跃上讲台,高声朗诵了徐锡麟所作《出塞》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场下掌声雷动,李慰农的名字传遍四乡。 1908年秋,李慰农考取巢县县立初级中学,这是当时巢县的优选学府。油坊郑村为李慰农家放鞭炮、贴报单,很是热闹了一番。此时的李慰农阅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的《仁学》、严复的《天演论》等新书,萌发了“农业救国”等改良主义思想。 从“农业救国”到“科学”“民主” 1912年夏,李慰农中学毕业,回到家乡油坊郑村担任小学教师。他一边教书,一边参加农业生产,与农民有了广泛的接触。他先后阅读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先贤的科技著作,试图找到振兴农业、拯救农民的方法。 1915年,李慰农考入设在芜湖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二农”),进一步去探索他的“农业救国”路。入学时,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慰农”,以示慰藉苦难农民大众之意。 “二农”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这里进步师生云集,民主思想和革命气氛浓厚。通过接触进步师生、阅读传播新思想的书报,李慰农开拓了自己的政治视野。他开始以救国为己任,这一凌云壮志从其1916年春与同学乘船游采石矶时所作的一首诗中可见一斑。诗云: 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送行舟。 问谁敢击中流楫?舍却吾侪孰与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二农”沸腾了,李慰农发起成立了芜湖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罢课、游行示威,号召抵制日货。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