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五月琴歌

五月琴歌

  • 字数: 200000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惜妍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60174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带一路'大型系列丛书—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获得了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出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此书稿是系列丛书(二)的入选作品。作者是疆三代,对熟悉的边疆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而且也亲历了新疆这块热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巨变,讴歌了开垦边疆、建设边疆的老一代,弘扬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高度重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新疆地处中亚腹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经历着漫长的交融,丝绸之路、农耕游牧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多元文明,孕育了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自身所处的位置就是世界的中心,新疆边陲重镇伊犁独特的地域和人文风情是张惜妍写作的富矿,在平静的心灵坚守中探索一片疆土的内涵。本书通过散文的方式,以伊犁独特地域风情为主要写作题材,以亲身经历展现多元民族融合的生活原景,还原了伊犁民间的世俗生活,为读者呈现当地风土民情的另一种文化解读。
作者简介
张惜妍,女,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在《伊犁河》《西部》《雪莲》《野草》《湖南散文》《滇池》《石油文学》等各类文学报刊发表作品80多万字。其中多篇散文入选《天山文萃》《西部散文精选》《仰望天山》等年选集。2017年出版散文集《远方有座城》,获首届“伊宁文艺奖”。
目录
五月琴歌
达吾提家的桑葚熟了
初到伊犁
花心
拌面传奇
城市边缘
鸟儿卧在树枝上
一树芬芳
自由迁徙之花
电影院的爱情
皮货商买买提的日常生活
草原冬雪
我的树
五月丁香
达坂城的坚硬与柔情
列巴,永恒的乡愁
伊犁河水向西流
甜蜜的石头
我的田野
奶茶飘香
昭苏走笔
……
摘要
     五月琴歌 春天经过唐布拉草原 我是在五月的正午进入唐布拉草原的。 这个季节,喀什河两岸的低洼与高坡,阳面或阴处,野花铺满了所有的山坡,开得肆无忌惮,遗世而独立。只要你看上一眼,就会产生一种即刻融入其中,又不忍触碰的异样冲动。春天随牧人打马而过,山岗上阳光灼热,山风清凉。马克·吐温说:“五分钟后,你会忘掉自己,二十分钟后,你会忘掉世界。”而我,似乎还没有用到十分钟,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心坎上。如果有什么流浪的理由,在这里你会遗忘,只想在这漫长的时光和无尽的苍翠中长醉不醒。 草原深处,坐落着养蜂人的帐篷和蜂箱,他们在繁花时节酿造一家人的好日子。我就像一只蜜蜂,闯入了春天的草原。我是趁着中央音乐学院的和云峰教授带研究生来伊犁采风的机会,与他们一道踏上寻访伊犁民间音乐之旅的。边地辽阔,人们只有通过天空的颜色和风的速度知晓春天到达了哪些地方。而每个春天,风都曾经把野花在山岗上爆裂与低吟的声音传到过我的耳边,我却很少能抵达现场。大多数时间,我在城市里奔忙,只知道春天来临野花盛开这件事情正在伊犁河流经的草原发生,而我在远离现场的楼栋里,畅想着那无边无际的美。 我喜欢五月,喜欢草木极盛时刻的鲜活与明亮,春天抵达伊犁河谷,这才是一年真正的开始。 草原歌声“托勒敖” 在伊犁河流域的任何一个草原,有某种声音越过松林和群山传来,永不停息,这就是河流的声音。随着河流永不停息的,还有草原歌声。在我的家乡,人们谈论这些时,就像谈到他们的神。这些声音不是文明目前的象征,不是古代传说,而是越过时间传布到生命中的轰轰巨响,河流把歌声带向遥远,但这遥远不是静止的,而是永生不息的流动。 哈萨克人把善咏史诗的人称为“阿肯”,这些民间艺人能记诵很多长诗,能即兴赋诗歌唱,在草原很受尊敬和欢迎。只要你踏进伊犁的河流两岸,看到丰茂的草原,看到生灵在深峡与阔谷里生长,你会深信不疑——这方天地原本就是滋生诗篇的摇篮,而这些诗篇吟咏在阿肯的唱词间,是与生俱来理所应当的。 诗歌的力量来自河流,诗歌却是文字的,河流本身并不在场。难道,这就是上天赐予的吗? 和云峰教授是云南纳西族人,也是从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研究的学者。他原本是找我当向导的,可一个土生土长的伊犁人对于本地民间音乐的一无所知,是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其实,我是很喜欢听哈萨克民歌的,那随着冬不拉琴弦传出的嘶吼与缠绵,包含着希望、期盼、挣扎与痛苦,常常使我无端地落泪,还有比落泪更沉重的心灵的战栗。我总认为清晨走出毡房,打湿我鞋面的露珠,也是牧人夜里唱歌,把月光下的草叶都听得心软掉泪的证据。我不懂器乐和旋律,我只愿意默默地静立一旁,融人那种氛围中去,欣赏那些最为本质的歌唱和玩乐,去感受那种情怀。 我们下午到达加哈乌拉斯台乡时,文化站正在举办“托勒敖”弹唱活动,牧民中的“艺人们”欢聚在此,他们谈笑风生却又暗自较量。他们唱什么我听不懂,但是这种即兴弹唱真是朴实动人,我愿意在他们唱完后给予热烈的掌声。就是在这里,我才知道“托勒敖”已经在伊犁草原上飘荡了数百年。坐在人群中,我再一次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回来以后,我为此查阅了资料,“托勒敖”是哈萨克语音译,可以翻译为“抒怀”、“抒情诗”或“宣叙调”,是一种哈萨克民间艺人自行演奏冬不拉、说唱诗歌的曲艺形式。“托勒敖”最早起源于宫廷中御用文人歌功颂德的赞歌,13至15世纪形成较为成熟的托勒敖艺术。随着文字的出现,“托勒敖”又成为书面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被阿肯们记录整理,按照一定的曲调演唱。到20世纪,“托勒敖”成为哈萨克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几个外地人的闯入,是出乎活动组织者和民间艺人们意料的,不时有人扭头看看我们,转过身去低头窃窃私语。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和教授带来的学生郑婉娟背着琵琶上台演奏了一曲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哦,不对,应该是惊喜!欢快的音符如叮当的泉水奔涌而出,流淌到每个人的心上,惊诧的表情转变成欣然,转变成会意的微笑。从众人表情的转换可以感觉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并不能成为妨碍沟通和交流的理由,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远远比其他一切方式更有直接性和穿透力。(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