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德华·蒙克 爱与焦虑

爱德华·蒙克 爱与焦虑

  • 字数: 1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英)歌莉娅·巴特鲁姆(Giulia Bartrum)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579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是2019年大英博物馆同名特展(Edward Munch: Love and Angst)实录,该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外多家媒体曾报道过。由大英博物馆与70余年历史的有名艺术出版社Thames & Hudson定制授权我社推出中文版。2.“我们不希望漂亮的照片挂在客厅的墙上。我们想要......一种逮捕和参与的艺术。一种内心深处的艺术。“——爱德华·蒙克3.也许,你不知道蒙克是谁,但是你肯定见过、甚至使用过捂着脸尖叫的emjo表情包。根据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这个捂着脸尖叫的表情包在众多表情包的使用频率中名列前茅。估计这是这个表情包的原创者从未想到的。1893年,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创作出了这个表情包的原型。它是一幅版画,而且随后蒙克还创作出这幅作品的其他几个版本。爱德华·蒙克是19世纪挪威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即被称之“表现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欧洲艺术中拥有实验性和个性的艺术流派。蒙克的艺术作品充分诉说着种种自身情感经历、旅行经历、生活经历:自幼丧母、丧姊,从充满传统观念的北欧岛国出发,走进充满大变革气息的、甚至看起来光怪陆离的欧洲大陆;对情感的一片赤诚,却因为自身对家族遗传疾病的恐惧而一次次地失败;无论经济方面多么的拮据,依然对待艺术如同自己孩子般,热诚又难舍难分;也许科技的发展给艺术的主题带来多大的变化,关注自己的内心与艺术的结合永远是他笔下的主题。蒙克的生平经历看似离我们很远,但是又似曾相识。在这个被称为“贩卖焦虑”的时代,假如你我也曾像蒙克一样,驾驶着小船在生活的海洋中感到许多困惑和焦虑,不妨看看这位伟大的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一生和他的艺术。在被艺术作品强烈的情绪撞击下,我们可以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种更好的释怀理由,它是一种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它是人类情绪的一种DNA;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排解理由,那就是艺术无穷的治愈力量。这也是我们最想向读者推荐的理由。《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是45年来大英博物馆举办的优选一场蒙克艺术回顾展的展览实录。书中汇集了西方学者们对蒙克艺术近期新的研究与解读,以及大量关于蒙克生平摄影图片、草稿图片,甚至不同阶段创作的遗物留存,弥足珍贵。也许,读罢此书,你会对这个捂着脸尖叫的表情包产生最独一无二的见解。
内容简介
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是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而他的声誉实际上是通过他的版画建立起来的。版画是他创作中的核心,极具实验性和创新性。除了自身的人生经历,蒙克的艺术也受到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的影响。这些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社会,甚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群像。时至今日,他这些引人注目的作品依然有着震人心魄的力量,强烈地唤起人类共性的情绪和回忆。《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由2019年大英博物馆同名特展策展人歌莉娅·巴特鲁姆主编,汇集了目前对蒙克艺术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图像阐释、材料使用、艺术市场等不同方面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是一部的佳作。
作者简介
歌莉娅·巴特鲁姆是大英博物馆德国版画与素描部负责人。她主要负责德国传统画家的版画和素描作品,出版的作品《有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和他的遗产》(Albrecht Düer and his Legacy,2002年)和《来自私人藏品的德国浪漫主义画作》(German Romantic Drawings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2011年)。弗朗西斯·凯里是独立研究员,大英博物馆版画与素描部副保管员。她的著作有《描绘挪威:尼古拉阿斯特拉普(Nikolai Astrup,1880—1928年)》(2016年)和《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的肖像》(2017年)。史蒂芬·科佩尔是大英博物馆现代版画与素描部负责人。他的著作有《毕加索版画:沃拉尔系列》(Picasso Prints: The Vollard Suite,2012年)以及与凯瑟琳当特和苏珊·塔尔曼合著的《美国梦:穿越到现在》(The American Dream: pop to the present,2017年)。查尔斯·埃默森是伦敦作家。他写了《1913:大战之前的世界》(The World Before the Great War,2013年),探究了那年世界范围内二十三个城市,还写了《熔炉》(Crucible,2019年),描述了1917年至1924年那些从优雅跌落或无端上升至重要地位的人的人生轨迹。乌特·库勒曼·费尔克是奥斯陆蒙克博物馆资深负责人,主要负责爱德华·蒙克的纸质作品研究。她的著作有《爱德华·蒙克——纸质作品》(与马涅·布鲁泰格合著,Edward Munch-Works on Paper,2013年)和《闭上眼睛—高更和蒙克》(With Eyes Closed-Gauguin and Munch,2018年)。卡尔·奥夫·科纳斯加德的第一部小说《出离世界》(Out of the World),是第一本获得挪威批评奖的萌芽小说,第二本《一切皆适时》(A Time for Everything)受到广泛赞誉。《家庭中的一次死亡事件》(A Death in the Family),是《我的斗争》系列的第一本小说,被授予权威的 “布拉格文学奖”。《我的斗争》(My Struggle)被全世界作为他的代表作。他还写了一套4本《秋》(Autumn)、《冬》(Winter)、《春》(Spring)《夏》(Summer)四季的作品和《蒙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渴望如此多:爱德华·蒙克的艺术》(So Much Longing in So Little Space: The Art of Edvard Munch)。2017年,他负责策展了蒙克博物馆的《走向森林:克瑙斯高对蒙克的影响》展。
目录
馆长序
赞助人序
爱德华·蒙克在英国
光怪陆离的大陆:蒙克的欧洲印象
艺术家的灵魂:蒙克的经历及其《生命的饰带》
蒙克与版画
蒙克和巴黎剧院
“艺术是否受到太多来自商业的影响?”:文化资本与蒙克的市场
铜版、石版和木版:爱德华·蒙克的版画基质
关于爱德华·蒙克的感想
蒙克年谱
展品目录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英国公共收藏的爱德华﹒蒙克版画
致谢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索引
摘要
     我被鬼魂所纠缠……不仅是我们从父亲和母亲那里继承了一切,还有各种古老的关于死亡的看法、观念之类的东西,其实它们并不存在,但它们扎根于那里,我们无法摆脱。 这是易卜生的《群鬼》中阿尔文太太向曼德斯牧师倾诉。《群鬼》是一部通过私生子、梅毒和安乐死等主题无情揭露父亲们罪孽的戏剧。1881年末第一次出版就在挪威引起一片哗然,之后的译本和表演在整个欧洲引起了骚动。“这本书在基督教家庭的圣诞餐桌上是禁书”,一家挪威报纸如是说。克里斯蒂安尼亚、斯德哥尔摩或哥本哈根的所有公共剧院都不敢上演,而其首演不是在欧洲而是在遥远的芝加哥: 1882年5月20日在一群北欧移民观众面前用挪威语演出。演出该剧的是一家瑞典公司,导演是年轻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1883年10月17日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第一次上演《群鬼》,一群兴奋的年轻人希望能在小剧场看到该剧,而首都优选的剧院—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则每天排满了法国闹剧《红雀头小姐》(Têtede Linotte),很可能二十岁的蒙克就在观众中,对他而言《群鬼》的遗传性病态与他自己的家庭史产生了共鸣,并且成为他艺术作品的驱动力。 蒙克早年经历了一系列颇受打击的事件—五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十四岁时亲爱的姐姐苏菲死去,还有他父亲的精神不稳定,以及由此导致妹妹劳拉抑郁终生。确实,这些都是蒙克本人的心理问题,被戏剧化后终其一生在他的艺术作品和写作中一遍遍重演。易卜生的奥斯瓦尔德,即《群鬼》里的年轻画家,从巴黎放荡不羁的生活回到挪威清教徒生活,意识到自己从挥霍无度的父亲阿尔文上尉那里继承了梅毒后跟母亲当面对质。在蒙克看来,奥斯瓦尔德就是自己的影子,自己困境的替身。通过蒙克零散的笔记中可以找到不同版本提到自己是“我自己的鬼面”,“身体上的遗产,精神上的病态(从父亲和母亲角度而言)……一种鬼”,还说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奥斯瓦尔德心态”。易卜生作品的最后一幕中,奥斯瓦尔德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地坐在扶手椅上乞求痛心疾首的母亲给他“太阳……太阳”。新舞台剧和蒙克生活剧是如何融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的呢? 19世纪90年代易卜生的《培尔·金特》(Peer Gynt,1867年)、《约翰·加布里埃尔·博克曼》(John Gabriel Borkman,1896年)第一次在新剧院面对巴黎观众演出时,蒙克又是如何接触到巴黎前卫剧院的呢?这对蒙克的作品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统剧院注重情节、经典诵读和说教,这是当时法国首都资产阶级娱乐的主旋律,而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巴黎新剧的兴起对传统剧院形成了挑战。1886年,二十九岁的业余演员安德雷·安德瓦那( André Antoine)成立了自由剧院,首次演出新的自然主义戏剧以及外国作家的作品。在埃米尔·佐拉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下,自由剧院的很多喜剧都将注意力放在法国社会的下层阶级,有时甚至使用突破戏剧传统界限的污言秽语。尽管自由剧院总是与官方赞助失之交臂,跟1890年保尔﹒ 福特(Paul Fort)建立的艺术剧院(Théatred’ Art)和1893年奥雷里昂·吕涅波共建的作品剧院(Théatredel’ Oeuvre)一样,但自由剧院作为私人剧院公司卖座给订座会员,因此自由剧院未入赞助人的法眼。在佐拉的推动下,《群鬼》作为易卜生的第一部戏剧于1890年5月29日在巴黎上演,其中安德瓦那本人饰演了奥斯瓦尔德。回忆起上演的第一晚:“我认为该剧的效果在某些方面是很深刻的,但尽管末尾几幕时一种真实的痛苦充斥着整个空间,大部分观众开始时感到惊奇,后来慢慢厌倦……第二幕之后的内容我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无论是观众,还是制作效果都想不起来了,有一段时间我浑身发抖身体渐弱,直到最后的幕布落下来我才控制住自己。” 1891年4月安德瓦那上演了《野鸭》(The Wild Duck),这是该剧首次出版七年后易卜生在巴黎上演的第二部剧。安德瓦那作为将易卜生介绍到法国的第一人的同时,还提出了赞助艺术家为自由剧院上演的戏剧设计插图计划。 19世纪90年代,对易卜生的宣传与平版印刷插图的发行得到了巴黎前卫剧院的确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