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开滦煤矿故事/中国工业遗产故事

开滦煤矿故事/中国工业遗产故事

  • 字数: 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 作者: 刘向东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33265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4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发展为脉络,以开滦煤矿故事的工业遗产为重点描述对象,分篇叙述,讲述开滦煤矿从历史走到今天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多方挖掘其中的工业精神,包括爱国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等。
作者简介
男,博士,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历史遗存、科技创新。主持筛选、发布两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目录
一 你可知开平才是我本名——创业的故事
二 朋友圈筹款解决资金难题
三 黑猪河里没黑猪——挖运河的故事
四 明修“马路”暗建铁路——唐胥铁路“偷”生记
五 不冻港很重要——自办海运记
六 这一切都是“鸽子”惹的祸——鸽子:怪我咯?
七 洋法院也有执行难——伦敦诉讼记
八 另一半的出现——滦矿诞生记
九 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开滦生死战
十 早就看你不顺眼了——日本“军管理”记
十一 回家的路那么的漫长——开滦回归记
十二 凤凰涅槃——震后重建记
十三 七个葫芦一朵花——产业链扩张记
十四 引进的不止机器和洋员——开风气之先
十五 会念经的和尚就是好和尚——开发人才记
十六 唐山也是金山——一个美国矿师的中国淘金记
十七 咱们工人有力量——开滦工人成长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摘要
     一 你可知开平才是我本名——创业的故事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对付洋人的坚船利炮,曾国藩、李鸿章等清醒的官员认识到,“祖宗成法”显然是不行了,怎么办?有人提出了“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道路,也就是“洋务”,算得上19世纪版的“改革开放”。 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这样在守旧派官员们的激烈反对声中登场了,洋务派们的两大业绩是“制器”和“练兵”。制器就是造军舰、造枪炮,“机器局”各地开花。有名的有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练兵就是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如北洋水师。 等到洋务运动真全面推开了,才发现问题一个个都来了:没钱、没人才、没技术、没机器、没有煤和铁!什么?我们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用煤了,居然没有煤用?还真是,天津机器局筹建时最早的1000吨煤是随着订购的机器一起从英国运来的,轮船招商局每年购买洋煤费用达20多万两白银,1871—1880年10年间天津进口的洋煤就有8万吨,自己有煤为什么不用?技术落后,煤质差,成本高。举个例子,当时京西斋堂煤矿的土煤,井口价1吨合1两白银,用骡子、骆驼驮到通州再经过运河运到天津,1吨合12两白银!这还没算上各种各样的税呐!当时上海英国煤售价才每吨11两白银,澳大利亚煤8两白银,质量较差的日本煤才5.5两白银。总之靠土煤是无法保证近代工业、航运用煤需求的。问题又来了:平时买洋煤可以,如果与洋人开战,洋人不卖了或者封锁海路怎么办? 洋人也想在中国开煤矿。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增加到15个,前来贸易的外国轮船不断增加,仅天津每年来的外轮就不下300艘;但中国土煤产量低且价格昂贵,这些洋轮不得不自带或在中国口岸高价购买洋煤。从1862年(同治元年)开始,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柏卓安(John Mcleavyr Brown)、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tt)、英国驻华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英国驻华公使阿礼国(Rutherford Alcock)等不断建议清政府用西法开采煤炭。清政府起初的态度很明确:对外国人提出的开矿要求一概不准,理由是“有碍风水”。 我中华物产丰富,真的是“家里有矿”,那就学着用“西法”采煤吧!1874年(同治十三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请开办煤铁矿。经过多次朝廷大辩论,1875年(光绪元年)5月30日,朝廷颁布上谕“开采煤铁事宜,着照李鸿章、沈葆桢所请,先在磁州、台湾试办。派员妥为经理。即有需用外国人之处,亦当权自我操,勿任彼族搀越”。 李鸿章在英商海德逊(James Henderson)的建议下,把矿址选在直隶磁州(今河北磁县),委派天津道丁寿昌、江南制造局冯悛光、天津机器局吴毓兰筹建。谁用煤谁出钱嘛!等到真动手办矿,麻烦不断:矿藏不丰富、煤炭运输不便、洋机器太贵费用过高、招股没人投、当地老百姓以破坏“风水”为由反对,最后半途而废;在湖北开办的“湖北开采煤铁总局”则因为盛宣怀聘请的洋矿师马立师(Samuel John Morris)是个“水货”,勘探了大半年一无所获,被守旧派攻击而草草下马。 两座煤矿全玩儿砸了,李鸿章想明白了,靠官僚们去办洋务企业此路不通,何况衙门这时也拿不出钱了,那换谁合适呢?李鸿章突然想起了一个人:1873年接替朱其昂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唐廷枢用了短短两年就把招商局操办得红红火火,还有更合适的人吗?钱嘛,官督商办,用商人们的钱;矿址选在哪里呢?听说直隶滦州所属的开平镇有煤,那就选开平吧。 1876年11月3日,李鸿章召见了唐廷枢,让他兼任开平矿务局总办(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公司“总裁”),并要求唐廷枢马上去开平查勘煤铁矿。执行力超强的唐廷枢第二天一早便带领矿师马立师(对,还是盛宣怀聘请的那个洋矿师)和随员乘坐小火轮从天津大沽出发,6日晚抵达开平,7日开始连续3天在开平一带进行了详细勘察,唐廷枢骑着小毛驴,深一脚浅一脚地勘察当地因为透水而放弃的小煤窑,钻进小煤窑里采煤样,爬到山上捡石块作标本,共收集各土窑煤样20余份,送京师同文馆和英国化验师进行化验。 5天之后,唐廷枢就将在开平一带探查的大略情况写成4000字的《察勘开平煤铁矿务并呈条陈情形节略》禀报李鸿章。从开平的山川地形、土法西法采煤对比、风山煤铁蕴藏、开采成本测算、运输计划、盈利分析、煤炭储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开平办煤铁矿的可行性,展望了美好“钱”景。 第二年夏天,唐廷枢再次带领马立师等人到开平进行勘探。1877年9月9日,唐廷枢根据京城同文馆和英国化验师对开平煤铁样品的化验结果,写出更加详细的报告,禀报李鸿章。这份报告对开矿的前景和经费筹措进行了分析,还附上开平矿物的详细化验结果:开平的煤铁矿,质量虽不能与英国优选的煤铁相比,“但其成色既属相仿,采办应有把握”。报告中分析了开办煤矿的几大要素:“天下各矿盛衰,先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