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抗疫简史

中国抗疫简史

  • 字数: 1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张剑光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66506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抗疫防疫的经验做法,总结同舟共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2、帮助树立战胜新冠病毒肺炎引发疫情的信心,相信政府、依靠科学,战胜疫情。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从先秦到清末的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观念,总结了同舟共济、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三千年的抗疫史说明,中国是一个勇于并善于抗击疫病的国度,有着战胜各种传染病的传统。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只要我们发挥出智慧和潜能,灾难面前临危不惧,弘扬中华民族在抗击疫病中形成的顽强民族精神,我们一定会战胜各种各样的疫病,我们的民族将会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作者简介
张剑光,1964年生,上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人文与传播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文化典籍系主任、中国古代史博士点负责人、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经济史、江南区域史研究,著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唐五代农业思想与农业经济研究》、《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等,出版随笔《学海随心》,主编《中国王陵之谜》等多种著作,整理点校古籍数十种,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序:三千年疫病的当代思考
第一章 疫病与巫术
神灵与疫病的联系者——巫医
甲骨文中的巫术
君王求助巫术
大傩逐疫
医药中的巫术成分
尝便与割股
神化的救疫活动
巫师的杰作:关羽制造了瘟疫?
第二章 战争、动乱和瘟疫
远征南越的部队大疫
疫疾助推王莽失败
伏波将军两遇瘟疫
赤壁大战中的疫病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诸葛亮遇到的疫疾
匈奴人与疫病
北魏军队的两场大疫
南朝郢城大疫
侯景之乱造成的疫情
动乱中的疟疾
第三章 帝王将相直面瘟疫
唐朝帝王宰臣常得疫病
宰相韩滉治血吸虫病
宰相李德裕记录恙虫病
官员畏疫不愿任职南方
第一家公私合资的传染病医院
皇妃碰上的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要了皇帝的命
一位不召之臣的疟疾
蒙哥汗以酒驱疫
疫病拖累元军南征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的鼠疫
金朝汴京大疫:可能是一场鼠疫
万历年间的鼠疫大流行
李自成将鼠疫带进了北京吗?
吴江县的肺鼠疫
乾隆间的鼠疫:人见死鼠如见虎
海岛上的鼠疫
鼠疫袭港
同治、光绪间的鼠疫
清末东三省鼠疫
第五章 皇帝与天花
皇太极畏惧天花
顺治帝是怎么死的?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同治皇帝的脉案
第六章 令人战栗的麻风与霍乱
最早的麻风病
两位文学家的麻风病
大风起兮眉飞扬
谁传入了真性霍乱?
光绪年间的霍乱
东三省的几次霍乱
第七章 防疫抗疫思想的发展
《内经》中的“寒”与“风”
张仲景的六经八纲
葛洪的“毒疠之气
巢元方的“乖戾之气
刘元素的火热说
张元素的灵活辨证
张从正的攻邪法
李杲的内伤与温补
朱震亨的滋阴降火说
王好古的阴证论
吴有性的戾气说
叶天士等人的温病学说
清代对温病学说的具体化
第八章 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
守望相助:紧急抗疫救济
及早检查与强制隔离
人痘接种术
古代的卫生预防
后记
摘要
     疫病与巫术 疫,这一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常见的名称,就是今天的传染病。它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早期的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十分有限,无法详细地区分传染病的种类,遂将传染性的疾病统称为疫、疫病。 大约1万年前,人类已逐渐以农业经济取代了渔猎经济,饲养业也逐步发展,从游牧生活走向了定居生活。人类逐渐开始对自己的健康有了要求,对防疫治病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 传说中的神农氏时期,人类向文明社会逐步迈进。神农氏带领了他的人民由采集渔猎向农业社会进化,后代《白虎通义》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立之,故谓之神农。”由于人口开始增多,自然条件已不允许再过游牧生活,于是在神农氏的带领下,人类由生食到熟食,从狩猎进入了农业。众多人口聚居在一起,就很容易遭到疫病的袭击。 如何抗击疫病的传染,成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有人从社会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出原始医学知识,开始进行医药防治疫病。 传说中的神农氏除了“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之外,还“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就避”。神农氏成了传说中医药的创始者,是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健康进行保护的始祖。 传说中的黄帝,也教民治百病。他“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研究医道。后代把他与当时的一些名医如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编成《内经》,署名为黄帝所作,称《黄帝内经》。据说黄帝时期有很多名医,在发展医药、预防疾疫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如黄帝大臣桐君“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根据自己对药物的认识编成《药性》四卷。人类对医药认识的进步,表明对疫病治疗从无奈进入了有为的阶段,开始用医药对疫病进行控制。 不过,医药刚刚进入萌芽起步阶段,它的作用毕竟有限,人们对防治疫病的愿望主要寄托在巫术上。 神灵与疫病的联系者——巫医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低下,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如对天地、山川、风雨、雷电、霜雪、旱涝及人体生理、疾疫、死亡都无法理解,充满恐惧心理,感到神秘莫测。在当时的语言、思维和推理能力之下,人们试图从当时的认识水平对这些自然现象加以说明和解释,于是出现了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当时的人们认为宇宙间有一种主宰万物的神灵,人的疾疫生死,都是神的降临,不可抵御。他们企图通过与神的交流来达到心灵的宣泄,来弥补和控制疫病产生出现的无奈痛苦而造成的心理失衡。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之下,求神祈灵、驱鬼逐邪之类的巫技应运而生,“巫”出现了,人的祛病除疾的原始本能也被染上了神灵的光晕。“巫”充分利用了人类的幻想,自称与神可以相通,能采用某些方法影响自然,改变人的生老病死。稍后,“巫”的发展呈理论化和系统化,有一套完善的咒语、祭祀、祈祷与迷信活动。P11-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