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

  • 字数: 43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曹升乐 等
  • 出版日期: 2020-02-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396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概念入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确定理论与方法、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方法、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实践应用。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分为四篇16章。主要为:绪论;第一篇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篇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第三篇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及应用;第四篇为结语。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与应用的著作,可供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研究的工作者使用,也可供水文水资源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简况2
1.2.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
1.2.2纳污总量控制指标3
1.2.3用水效率控制指标4
1.2.4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5
1.2.5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8
1.3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1
1.3.1研究内容及方法11
1.3.2技术路线13
第一篇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确定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第2章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19
2.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19
2.1.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技术思路19
2.1.2狭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确定19
2.1.3严格意义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21
2.1.4广义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22
2.1.5广义地下水可开采量的确定24
2.1.6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25
2.2胶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26
2.2.1胶南市基本概况26
2.2.2胶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31
2.3乳山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34
2.3.1乳山市基本概况34
2.3.2多年平均情况下乳山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37
2.3.3乳山市不同频率、不同水平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38
2.4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应用42
2.4.1地表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42
2.4.2地下水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44
2.4.3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应用实例45
2.5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方法56
2.5.1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动态管理的基本思路56
2.5.2年降水量的预测方法56
2.5.3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59
2.5.4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动态管理应用实例60
第3章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65
3.1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方法65
3.1.1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技术思路65
3.1.2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65
3.1.3削减量预测68
3.1.4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71
3.2胶南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74
3.2.1胶南市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74
3.2.2胶南市水环境容量计算76
3.2.3胶南市污染物削减量预测79
3.2.4胶南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84
3.3乳山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确定88
3.3.1乳山市规划年污染物排放量(处理前)预测88
3.3.2乳山市水环境容量计算90
3.3.3乳山市污染物削减量预测92
3.3.4乳山市纳污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95
第4章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应用99
4.1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确定方法99
4.1.1工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99
4.1.2万元GDP取水量控制指标的确定103
4.2胶南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104
4.3乳山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确定108
4.4用水效率成果合理性分析109
第二篇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
第5章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113
5.1水资源优化配置113
5.1.1水资源配置的含义113
5.1.2水资源配置的目标任务113
5.2“三条红线”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114
5.3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114
5.3.1模型目标函数114
5.3.2模型约束条件115
5.3.3求解方法118
第6章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119
6.1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与思路119
6.1.1配置原则119
6.1.2配置思路120
6.2配置变量的确定120
6.2.1配置时段的选取121
6.2.2时段初可供水量122
6.2.3时段内来水量122
6.2.4时段内需水量123
6.2.5时段末可供水量123
6.3配置方案的确定123
6.3.1来水频率与组合123
6.3.2需水量组合123
第7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124
7.1供水水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24
7.1.1可供水量计算原则124
7.1.2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24
7.1.3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24
7.1.4非常规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25
7.2需水量分析计算125
7.2.1需水量分类125
7.2.2需水量预测的理论与方法126
第8章胶南市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131
8.1供水水源和供水现状131
8.1.1供水水源131
8.1.2城市输水现状132
8.2胶南市供水水源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32
8.2.1胶南市城市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关系132
8.2.2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32
8.2.3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37
8.2.4非常规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39
8.3胶南市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139
8.3.1模型目标函数139
8.3.2模型约束条件139
8.3.3求解方法141
第9章胶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142
9.1配置时段的选择142
9.2配置时段初可供水量确定142
9.3配置时段内来水量确定143
9.4配置方案143
9.4.1转移概率的分析144
9.4.2配置方案的确定146
9.5配置结果146
9.5.1方案一的配置结果146
9.5.2方案二的配置结果147
9.5.3方案三的配置结果148
9.5.4二次置配150
第10章乳山市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153
10.1供水现状和供水水源153
10.1.1供水现状153
10.1.2供水水源153
10.2龙角山水库可供水量分析计算154
10.2.1入库径流计算154
10.2.2龙角山水库时段初可供水量163
10.2.3蒸发计算163
10.3需水量分析计算163
10.3.1农业灌溉用水量163
10.3.2水库生态需水量163
10.3.3城市需水量164
10.4龙角山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164
10.4.1模型目标函数164
10.4.2模型约束条件164
10.4.3模型求解方法165
第11章乳山市(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方案166
11.1配置时段的确定166
11.1.1年内调节配置时段的确定166
11.1.2多年调节配置时段的确定166
11.2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方案167
11.2.1年内调节的配置方案167
11.2.2多年调节的配置方案167
11.3龙角山水库优化配置结果167
11.3.1年内调节的配置结果167
11.3.2多年调节的配置结果171
11.4二次配置176
11.4.1年内调节二次配置176
11.4.2多年调节二次配置177
第三篇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及应用
第12章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83
12.1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183
12.1.1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的概念183
12.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83
12.1.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步骤)184
12.2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84
12.2.1确定初始评价指标体系184
12.2.2筛选评价指标187
12.3评价指标权重方法概述与选择189
12.3.1主观赋权法189
12.3.2客观赋权法190
12.3.3组合赋权法192
12.3.4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192
第13章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模型193
13.1评价方法概述与选择193
13.1.1主成分分析法193
13.1.2灰色关联分析法193
13.1.3模糊综合评判法193
13.1.4评价方法的选择194
13.2多层次模糊综合优选194
13.2.1确定方案集和指标集194
13.2.2确定第二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194
13.2.3对第二层次指标集方案模糊优选195
13.2.4进行方案整体综合优选198
13.3山东省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198
13.3.1多层次模糊优选计算198
13.3.2确定水资源配置效果很优方案.201
第14章很优方案实施效果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202
14.1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02
14.2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202
14.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2
14.2.2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计算方法.203
14.2.3系统协调度计算模型205
14.2.4协调等级的确定207
14.2.5协调性定量评估计算举例208
14.3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估方法213
14.3.1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之间的关系213
14.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3
14.3.3评价方法214
14.3.4协调性定量评估计算举例215
第15章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应用实例220
15.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220
15.2胶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224
15.2.1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224
15.2.2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227
15.2.3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分析231
15.3乳山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234
15.3.1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评价234
15.3.2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性分析237
15.3.3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协调性分析241
15.4综合分析244
15.4.1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244
15.4.2供水系统与需水系统245
第四篇结语
第16章结论与展望251
16.1结论251
16.1.1“三条红线”确定251
16.1.2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251
16.1.3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252
16.2展望252
主要参考文献2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