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2019中国散文年选

2019中国散文年选

  • 字数: 3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911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9中国散文年选》乃花城文学年选之一种。主编韩小蕙深切关注2019年度的散文创作及各大报刊和多种媒体上公开发表的散文佳作,还有一些图书出版物里的作品,几经思虑,终得五十余篇汇集而成今年的散文年选。
书稿分为“目尽青天”“素月分辉”“心事瑶琴”“杏花疏影”“海上心情”等5个部分。作者大都是读者仰之弥高的大家名家,有耄耋前辈,如:梅岱、李国文、余秋雨、梅洁、贺捷生鲁枢元、朱鸿,等等,除此亦有青春后生,文章也是韵味十足。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高质量散文年选。
目录
2019散文述评
——序《2019中国散文年选》|韩小蕙
目尽青天
敕勒川(节选)|梅岱
肉食者鄙|李国文
夜来风雨连清晓|王巨才
太行喊山|刘兆林
房陵与《诗经》|梅洁
寻找中国犀牛|崔济哲
缙云学书|韩小蕙
汉代的中国生态(外二篇)|穆涛
在婺源,与朱子相遇|徐可
隐匿的王城|杨海蒂
素月分辉
幺姨和《罗霄军》(节选)|贺捷生
四封信和有关我的私人记忆(节选)|鲁枢元
工匠之歌|阿莹
来来往往|朱以撒
独自散步|黄亚洲
你不知道我最缺什么|徐风
舒放的日子|朱鸿
纸本书刊的命运|王兆胜
高杆作物|格致
故乡三题|秦岭
浮来一棵树|简默
我的玛依拉,藏到草丛里了|阿瑟穆·小七
在法国阿尔勒,与梵·高相遇|孟晓云
马勒的“命运之锤”和他的小木屋|刘元举
心事瑶琴
饶宗颐的香港|余秋雨
笔下“乌龙”几多多|林岫
融入人类主流文明(节选)|岳建一
出乎?入乎?|赵本夫
与食物的约会|陆建德
小说的创新性异态小说(节选)|邱华栋
林斤澜的看法|刘庆邦
虚构的目的,是为了靠近真实|周晓枫
秦岭秋风入画图|柏峰
当灵魂的歌声响起|张燕玲
称呼问题|张映勤
五色炫乾坤|刘江滨
时间的表述及其他|任林举
佩索阿的乐章|逄金一
好吃得让人惭愧|王晖
杏花疏影
追随一条江|陈世旭
扬州慢|王剑冰
乌镇的早晨|刘汉俊
带着风声的花|刘成章
格桑花姿姿势势|刘琼
苍穹驿站|苏沧桑
鱼鳞瓦|周华诚
一截江面|傅菲
乡间染印坊|简梅
海上心情
高科技时代的“文学之思”|林湄(荷兰)
寒夜巴士上,两本并排的书|刘荒田(美国)
吉姆老来得子|李彦(加拿大)
哈佛追忆二三事|黄伟嘉(美国)
涅槃中的火凤凰|林鸣岗(法国)
故乡的采莲船|吕红(美国)
一张糖饼|王威(美国)
摘要
     敕勒川(节选) 梅岱 探索《敕勒歌》,不能不回到它所描绘的主体——敕勒川。 我虽说是生在长在敕勒川的敕勒川人,可对敕勒川的往昔以及这块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还是知之甚少。 去年8月,正是塞上秋高气爽、羊肥牛壮的丰收季节,我回到敕勒川,驱车数百里从包头到呼和浩特横穿敕勒川的中心地带,又一次领略了这块广袤无垠、美丽富饶的地方。走进位于土默特右旗的敕勒川博物馆和位于呼和浩特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博物院,专访了研究敕勒川历史文化的敕勒川文化研究会会长,也是我的同乡伏来旺先生。看到博物馆里丰富翔实的展陈和专家们富有创意的研究成果,像是穿越了一条悠长曲折的时光隧道,使我走进了敕勒川的历史。有人说,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还乡。写敕勒川,当然就是我的一次还乡,回到我熟悉的但又了解不深的故乡。 敕勒川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是一块陌生的地方。翻阅历史文献典籍,可以零星地看到敕勒族、敕勒人的表述,而很难找到敕勒川的踪影。敕勒川有些扑朔迷离,以至在今人的一些文章中,常常把敕勒川错放在山西、甘肃、宁夏甚至是新疆的地图中。其实,《敕勒歌》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人们,“敕勒川,阴山下”,阴山就是敕勒川的参照物,阴山在哪儿,敕勒川就应该在哪儿。北齐的《魏书》《北史》均有明确记载:“列置新人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九,亦有相同记载。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阴山山脉西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的狼山、乌拉山,向东经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境的大青山、蛮汉山,再经乌兰察布市境的灰腾梁山、大马群山,东至河北省境的滦河上游,全长1200公里(折合古代三千里左右),南北宽50~100公里。阴山山脉东西绵延横亘在中国正北方,像一只巨大的臂膀把敕勒川揽在怀中。它的南边就是地图上黄河“几”字形最上边的那一横。北依阴山,南临黄河,海海漫漫、一马平川,可谓负山抱河、纵横四域、通达八方。历史地理学家把中华文明分布划为三条线,第一条在北纬41°,称之为农牧分界线,敕勒川正好在这41°的农牧分界线上。有阴山抵御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又有黄河丰沛河水的浇灌,敕勒川确实是块宜农宜牧、美丽富饶的风水宝地。 敕勒川虽地处塞外边陲,可它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早在70万年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在这里渔猎和耕作。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们先后发掘呼和浩特“大窟遗址”、托克托“海生不浪遗址”、包头“阿善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都向世人宣示,这里也曾是中华多元文明的源头之一。还有有名的阴山岩画,散布在绵延千里的阴山深处,镌刻在岩石上的画图,生动古朴,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原始人类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当代人可以从一幅幅古老岩画中透露出的文明信息,去寻幽探微,去破解敕勒川的文明密码。 古人说过“左图右史”,这历史和地理是不可分离的,其实很多历史都是地理的、地域的历史。敕勒川的历史曾有三个时代最令历史学家关注,也有人讲,这是敕勒川走进历史中心的时代,这就是秦汉、南北朝、明清时期。历史学家之所以关注这三个时代的敕勒川,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数千年来,敕勒川这块地方目睹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争执与冲突,更见证了二者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还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矛盾和事端,更有惠及双方百姓的和平和谐之光景。回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化进程和追求一统的历史传统,敕勒川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史学界关注的第一个时代,是秦汉时期的敕勒川。 敕勒川自古就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以及游牧民族之间争夺的战略要地,游牧民族把它作为逐鹿中原的桥头堡,中原王朝把它作为护佑中原安全的屏障。最早进入敕勒川的中原政权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公元前5世纪,狂傲不羁的魏文侯灭了中山国,便把目光转向北方。为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沿黄河修筑长城,敕勒川一带便在其统辖之内。赵武灵王为富国强兵、拓展疆土。实行胡服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策马阴山,筑城建郡,敕勒川自然纳入他的版图。2018年8月,我又一次登上阴山,眺望赵武灵王修筑的长城,两千多年前的石头城墙巍峨依然。 公元前4世纪,匈奴在北方草原崛起,这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勇猛剽悍,全民皆兵,迁徙不定,出没无常,胡骑铁马四处侵扰。战国后期,趁中原战乱不息,匈奴人南下,越阴山,控长城,占领了敕勒川以及黄河南岸的“河南地”(今鄂尔多斯),并在今包头附近建立了都城。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建都关中咸阳。雄踞北方的匈奴距咸阳几百里之遥,成为威胁新生的大秦帝国的心腹之患。其间,有燕人卢生向笃信仙道的秦皇进言,“亡秦者,胡也”。平定中原之后,秦王朝自然要把解决匈奴之患作为当务之急。做了一番准备之后,秦始皇即派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率30万大军北上讨伐匈奴,始料不及的头曼单于和他的军队落败而逃,退回阴山北麓的荒漠。敕勒川、河南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