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冀朝鼎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061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人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学术之根基。
目录
原序
第一章 基本经济区的概念及其与水利事业的关系
一 概述
二 基本经济区的定义
三 漕运的作用
四 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
五 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的转移
第二章 中国水利事业与经济区划的地理基础
一 黄土与灌溉
二 淤沙的肥效价值
三 “持久农业”的自然基础
四 中国降雨的多变性
五 水稻与灌溉
六 “河川之国”
七 气候变动与灌溉
八 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
第三章 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的统计研究
一 资料的来源与性质
二 资料的说明
第四章 作为中国国家经济职能的治水的起源
一 禹和洪水的传说
二 灌溉实践的最早记载与井田制
三 对《孟子》的新解释
四 “沟洫”
五 发展大型水利工程的社会前提条件
六 作为封建斗争武器的水利工程
七 封建中国的人工水道
八 最早的大型灌溉工程
九 治水的公共职能
十 官吏的治水任务
第五章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与黄河中游
一 秦与郑国渠
二 关中与汉朝的兴起
三 汉武帝时期的水运与灌溉
四 汉武帝关于灌溉的诏令
五 防洪与基本经济区
六 西北与淮水流域的灌溉工程
七 白渠及其他工程
八 武帝之后的淮河与汉水流域的水利事业
九 河内的防洪工程与河内的开发
十 河内与后汉的建立
十一 淮河流域的两个蓄水工程
十二 两汉时期的基本经济区
第六章 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一 治水与四川
二 汉朝时期长江流域的原始性
三 三国鼎立中作为斗争武器的水利事业
四 作为古战场的淮河流域
五 晋朝时期长江流域的移民
六 南朝时期的江苏水利工程
七 大运河的先驱
第七章 长江流域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一 隋大运河的历史
二 隋、唐、宋时期的水道系统
三 在中国,大型土木工程得不到好评的原因
四 唐朝对江南的依赖
五 唐朝时期水利事业的兴起
六 对北方水利的忽视
七 五代时期长江流域的小分区
八 南宋时期湖床土地的开发
九 围田: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十 元朝时期的大运河
十一 运河的维修与黄河的防洪
十二 将海河流域发展成基本经济区的尝试
十三 元、明、清时期的基本经济区——长江流域
十四 一般结论——基本经济区的变化性
参考文献
索引
独到的思维传奇的专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