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五经》到《新五经》

从《五经》到《新五经》

  • 字数: 26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杨儒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941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五经》是儒家的圣经,是道在人间的文本显像,朱子编订的《四书》则是八百年来儒家的新圣经。本书主张构成理学经学的核心著作除朱子编订的《四书》外。还当加上《易经》,《四书》与新诠释观点的《易经》可合称为《新五经》。从《五经》到《新五经》的典范转移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大事冈缘,也可说是一场宁静而影响深远的精神革命。理学各学派依赖的经典依据各不相同,但几乎都从这五本经典汲取精华,以立宗旨。《新五经》的成立意味着儒家体用论诠释模式正式确立,儒家的文化关怀和性命之学的追求在此新的文本上合而为一。本书共分十章,除分别探讨《孟子》《大学》《中庸》《易经》这些经典在理学脉络中的意义外,也另立数章探讨构成理学经典诠释学的重要议题。
目录
大陆版前言

壹导论:《新五经》的时代
一、前言:经学即理学
二、《新五经》的兴起
三、《新五经》的密与显
贰、作为性命之学的经学——理学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经学
二、性命之学的兴起
三、体用论的思考
四、圣人与圣学
五、道统说
六、结论:另类的经学之意义
叁“积累”与“当下”——时间隐喻下的经典诠释
一、前言
二、积累的经学
三、《论语》的证词
四、圣经圣显
五、“此也”“这个”“个甚么”
六、记籍、阶梯、糟粕
七、结论:规矩在良知或在经典
肆孔颜乐处与曾点情趣——《论语》的人格世界
一、前言
二、孔颜乐处
三、孔颜之学
四、曾点情趣
五、两种体用论的转折
六、结论:体道人格的出现
伍理学的仁说——一种新生命哲学的诞生
一、前言:“仁”的两次飞跃
二、造化生机与造化人格
三、《识仁》篇与《仁说》
四、仁与感
五、“能”的世界
六、结论:一种新的生命哲学
陆《孟子》的性命怎么和“天道”相贯通的?
一、前言:人性论或性论?
二、天地之性的问题
三、从德性之知到乾知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与性命吗?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六、结论:刺激说的检讨
柒《中庸》怎样变成了圣经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二、《四书》之前的《中庸》
三、周、张论诚与天道
四、司马光的气化论观点
五、观喜怒哀乐未发前之气象
六、程朱的苦参中和
七、结论:《中庸》的跃起
捌《大学》与“全体大用”之学
一、前言
二、“明德”论
三、“格物”论
四、“全体大用”论
五、结论:不再是“大人之学”的《大学》
玖《易经》与理学的分派
一、前言
二、宋儒面对的遗产
三、体用论的视野︰以周张为例
四、所以然的性理观︰程朱的解释
五、心学论点下的“己易”说
六、有元气即有元道——理学的对立面
七、结语:“整体”与“本体”的争辩
拾结语:《新五经》之后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