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敌营十五年 李时雨回忆录

敌营十五年 李时雨回忆录

  • 字数: 2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8544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敌营十五年——李时雨回忆录》一书,主要叙述了李时雨做隐蔽情报工作、营救革命人士的故事。该书按时间顺序,李时雨回忆了自己由少年时代直到走上革命道路,以及潜入西安“剿总”、进入天津,直至潜入汪伪、打入军统做隐蔽情报工作,后被军统关押入狱,最后出狱迎接革命胜利的历史故事。表现了情报战线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以及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为教育后人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目录
少年时代
第一章家乡和少年时代
第二章走上革命道路
锋芒初露
第三章巴彦驱翟
第四章南下示威
第五章清算万福麟
第六章巴彦抗日义勇军
第七章革命伴侣
第八章安葬
牛刀小试
第九章潜入西安"剿总"
第十章亲历西安事变
第十一章进入天津
第十二章护送电台营救冯骥
身潜龙潭
第十三章参加江伪"六全"大会
……
摘要
     第一章家乡和少年时代 20世纪30年代的青年有志之士,多半是由于痛恨帝国主义蹂躏我们的祖国,贪官污吏欺诈压迫民众,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然后在斗争实践中找到中国共产党,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我也是这样。 为此,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家乡和少年时代。我的家乡巴彦县位于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是黑龙江乃至东北开发较早、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的一个地方。这里盛产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大麦,一般年景基本是旱涝保收,是个鱼米之乡。 我家祖居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世代务农。清朝乾隆年间闯关东迁关外吉林省榆树县。光绪年间大旱,田干地裂,寸苗不长,只好又北上逃荒。那年,全家祖父兄弟三人及子女11口人,赶着一辆破旧的牛车,拉着几件残旧的农具以及破烂衣被和锅碗瓢盆等,落户在巴彦县雌凤岗(后改为慈凤岗)西村四合泉。先是给远亲蒋家扛活——当长工;后来又给蒋家耪青,四六分成种地——就是秋天收获的粮食,六成交地主,四成归自己。 经过全家辛勤耕耘十几年,生活富裕起来,并且有了一些积蓄,适值雌凤岗吕姓一家要北上开荒,把房屋及几垧耕地卖给我家。我家就由四合泉搬到雌凤岗。 这个家在雌凤岗村子中间,院落宽敞。房屋虽然都是土坯墙、草顶,但高大结实。有正房九间,东西还有很宽敞的夹道;东厢房七间,前门房七问(即中间门洞两边各三间);西边有很大的马圈;马圈南头有两间碾磨房和几栏猪棚子;正房后院有几亩地的园子,种着青菜、果树。 1908年6月18日,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祖父兄弟三人,只有三祖父念过两年私塾,能记庄稼账。祖父李景有和父亲李发都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春夏秋总是穿着那件旧蓝布衫,补丁上加补丁,常常赤着脚,有时穿一双布鞋;冬天穿的短棉袄棉裤,扎着腰带,头戴狗皮帽子,脚穿轨鞡(鞋是皮革制的,脚裹一种轨鞡草。“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轨鞡草”)。早晨吃小米干饭,中午是黄米黏豆包,晚饭是苞米□子粥。 三祖父李景山当家。他精明强干,很有经营能力,家中往来收支账目都由他一手管理;只是办事专横,家里大小事都他一个人说了算。他没有儿子,过继了我哥哥,对我哥哥十分宠爱,对他的孩子也是特别偏爱,而对别人的子女,则冷眼相待,非常苛刻。 我父亲对农活样样精通又肯苦干,一年到头从来没有闲着的时候。因我从小不愿做农活就不喜欢我,尤其当他支使我去场院、地里干活,我常是强调温习功课不肯去而又得到二祖父的庇护时,他就对我更加不喜欢,感情也就逐渐淡薄。 母亲出生于贫苦人家,勤朴贤淑,对长辈十分孝顺,对小辈儿十分慈爱,对家人和外人总是和和气气。她一个人做全家的饭菜,一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她还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乡邻故旧有事相求,没有不竭尽全力的。结果积劳成疾,再加医疗条件太差,39岁时就去世了。临终的那天夜晚,父亲将我们兄弟姐妹叫到母亲身边,母亲强睁着双眼,用最后的气力嘱咐我们几个孩子,最后对我说的是:“你从小身板不硬实,要好好念书,要听话……”说着,眼泪一滴一滴从她瘦削的脸颊上流下来。渐渐的,母亲的气息越来越弱,很快就断气了。我们几个孩子拥上去,我抱着母亲的头,放声大哭。 母亲的死给我幼小心灵以极大的创伤,我开始尝到了悲哀与苦恼的滋味,我万分悲痛,特别怀念母亲。于是我时常登上墙头或站在村边的高岗,眺望母亲的坟墓,想着母亲在世时的很多场景。一直望到庄稼棵子起身,挡住了我的视线,才恋恋不舍地含泪翘首呆望。 一年之后,父亲续弦娶来继母,对我更加疏远。三弟比我小两岁,妹妹比我小四岁,四弟比我小六岁,他们三人都由奶奶照顾,不与继母相干。而我则过继给了只生了一个女儿的二祖父二祖母。过继祖父母和姑母真心实意、无微不至地疼爱我、照顾我,不仅照顾我日常吃饭穿衣,而且督促我好好上学读书。二祖父说我的身板弱,不是干庄稼活的料,要我用功读书,将来出外谋个别的职业,或者学医给人治病,或者教书当教员,即使当庄稼人,有知识有学问,也不会受人欺压。我就是基于祖父的这些教导,在脑海深深地扎下了一棵根苗,就是一心读书上进。 我8周岁时开始上私塾读书。这个私塾在我家的西邻秦先生家院里,先生的实际教学程度很低,只能教学生读书、背书和练习写字,不能讲解书本的内容。我那时既勤学又好问,不仅记忆力强,而且理解力也比较强。秦先生对我很喜爱,同学们对我很佩服,所以第二年,就当上了“大学长”(就是现在的班长)。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潮也搅动了闭塞的“北大荒”。城镇里掀起了剪辫子和反缠足的浪潮。记得我上学的第三年也就是我ll岁时,阴历四月十八庙会,学校放假,我们一帮学生去兴隆镇逛庙会,参加了剪辫子的活动。秦先生的五大爷(外号“铁鼻子”)赶庙会时被几个学生硬拉住剪去了辫子。他回来在院子里怒气冲冲地大吵大闹:“他妈的,这群兔崽子,把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