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葛佩琦回忆录

葛佩琦回忆录

  • 字数: 13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作者: 葛佩琦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8543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葛佩琦,1911年生,山东平度人。青少年时期半工半读艰辛求学,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入读大学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打入国民党高级军事机关搞情报和策反工作。抗战胜利后,接受我党西安地下情报组织派遣,打入国民党“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以“少将督查”“东北通讯处处长”的名义为掩护,为我党搜集了大量军事情报。因历史的“误会”,在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派分子”,之后被错补、错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案件平反,政治名誉得到恢复。
目录
前言
一、我的青少年时代
1.放牛放猪苦读书
2.背起书包上北平
3.半工半读上大学
二、抗日救亡搞学运
1.抗日救亡匹夫有责
2.一二·九运动轰然爆发
3.我参加发起和组织北京大学学生会
4.在一二·一六运动中我被逮捕
5.支援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
6.我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7.三三一抬棺游行
8.为恢复学生会和营救被捕同学而斗争
9.为组织北京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而斗争
10.发动北大同学参加六一三示威游行
11.募捐支援绥远抗战
12.为争取成立合法的北大学生会而斗争
13.发动北大同学参加一二·一二示威游行
……
摘要
     一、我的青少午时代 1.放牛放猪苦读书 我1911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仁兆镇所属的一个农村——淖泥沟村。少年时家境贫寒,父母膝下有我们弟兄五人和一个妹妹,八口之家,只有三亩半地。我8岁时,开始从塾师赵锡圭老师读书。农忙时节,村塾放假,我就回家帮着干农活。因为我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不肯让我下地干重活,我就去放牛放猪。我们村西北有一片荒地,村民把它叫作“西北荒”,这是放牛的好地方。我把牛纲绳(拴在牛鼻上的绳子)接上一条长绳子,把绳子的另一头拴上一个铡钉(约30厘米长的铁钉),把铡钉插进草地里,牛就可以在半径约6米长的圆圈内吃草,而跑不掉。我就坐在河边的树荫下读书。晚秋季节,在刨出地瓜(白薯)的空地里,还遗留有埋在土里的小块地瓜,这是放猪的好地方。我把猪赶到地里,猪用嘴翻土找地瓜吃。我就坐在高坡上,一面了望着猪,一面看书。 当时,平度县只有一所县立高等小学,没有县立中学。有一所美国基督教会办的知务中学及附属小学。我从私塾考入了该校小学六年级。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知务中学停办了。在本县没有中学可升,我就在家干了半年农活。我升学心切,听说距平度县城30。多里的黄县城,有一所崇实中学,办得还不错。1929年春节后,我父亲给我买了一条小竹扁担,让我担着行李和书籍,随着我们村赴黄县当长工的乡亲们,到了黄县,考入了崇实中学。这也是一所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学校,校长是一位美国牧师,他的中国名字叫蒲其维。 1928年5月3日,日本侵华军队在济南,肆意屠杀我国同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1930年5月3日,黄县崇实中学学生会要召开全体同学大会,纪念五三惨案。大会秩序单上列着“向国旗三鞠躬”。美国校长说,“向国旗鞠躬”,那是崇拜“偶像”,违背了基督教教义,要求学生会取消这一项。学生们坚决反对。在开会时,全体同学毅然向国旗行了三鞠躬礼。第二天,美国校长宣布:“停止上课,解散学校。”美国教员立即停课,中国老师继续上课。在老师们的支持下,学生们组织起读书维持会,维持学校秩序,保证正常上课。维持到6月中旬,举行了期末考试。名义上宣布放暑假,实际上学校就解散了。 有钱的同学准备转到其他城市上学,我怎么办呢? 2.背起书包上北平 放假之后,我把行李、书籍和那条小竹扁担存放在肖老师家。我徒步走了三天,回到了家。我向父母汇报了黄县崇实中学已经被解散,下学期不能再到黄县上学了,我并说了我想去北平上学的设想。父亲有些犹豫,并说,没有钱。母亲说:要去就去,北平饿不死活人,没钱读书,就找点工作干。我在家住了几天,父亲东借西借,给我凑了15元钱;母亲给我做了一双布鞋和一套粗布白裤褂。我就回到了黄县。在肖老师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我担着行李,背着书包,到了龙口,住在一位平度老乡开的中华客栈,等了三天船。那位老乡不但没有要我的栈房钱,还帮助我买了一张便宜的船票。上了轮船,站在甲板上,看到海阔天高,我想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成语。当我看到轮船乘风破浪前进时,我想一个青年人也应该如此。经过两天一夜的航行,船到了天津。 下船后,我随着在船上认识的一位商人,住到仁和客栈。洗完了脸,吃完了饭,天还不黑,我想出去看看天津市容。我问茶房(服务员):这是什么地方?我的意思是要问问这是什么街道,以便回来时问路。茶房回答说:这是“法国地”。我很奇怪,这是中国地,为什么说是“法国地”?想了想,我才理解: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法国租界”,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我漫步在天津马路上,看到矗立在马路两边的高楼大厦,看到飞驰在马路上的电车、汽车,也看到在马路旁要小钱的乞丐。我走到横跨在海河上的“法国桥”(现在叫解放桥),看到一按电钮,桥的两半截可以自动开启,让大的轮船通过。当时,我认为那是了不起的桥梁工程,现在比起我们的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微不足道。我回到客栈,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我枕着行李,睡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我到了天津东站,坐上火车。火车头吼叫了几声,满载旅客的列车,就朝着北平方向奔驰。从窗口眺望,华北原野一片碧绿。经过三个多小时,火车到了北平。下车后,我有些为难了。无钱住旅馆,无亲友可投,何处是我的栖身之地?我想起了我哥哥有位老师姓刘,在鼓楼西大街华北工程学校教书。我就担着行李去投奔他。他是一位工程师,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留我在他那里住。我算在北平落下了脚。 3.半工半读上大学 我对刘工程师说:我来北平的目的是要上学,但是家中贫寒,无钱供我,请您先给我找个工作赚饭吃。他说:你哥哥也来信托过我。过了几天,刘工程师说要介绍我到海京工厂当学徒,问我是否愿意去。我说:愿意去。这样,我就搬到了海京工厂。这个工厂有翻砂车间、锻工车间、刨工车间、修配车间和汽车房。有两部小汽车和一部大卡车,可以本厂用,也可以出租。我被分配在汽车房工作,每天两顿窝窝头,每月一元零花钱,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