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拳术见闻录

拳术见闻录

  • 字数: 15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平江不肖生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05166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拳术之为物。不多见于经史。莫能道其沿革者。穿凿附会以求之。无益于技。徒多事耳。大抵人类初生。与群动居。飞不如禽。走不如兽。其自卫者。岂徒智哉。盖亦有其技矣。或以群欧斗之经验。或师鸟兽之特长。以长百物。以雄丑类。而拳术于是乎始。弓矢出。戈矛成。盖后世圣人制之以补拳术之不逮。非械斗起而后有拳术也。 习拳者。须自信。自信不强。不能尽已之能。鲜不覆于敌者。敌虽强。可以不与之校。校则视之若寻常人。非骄也。即遇寻常人亦不可以骄而懈其防。
目录
拳术见闻录
序言

拳术见闻续录
陈荣广伯熙序
周正华
杨先绩
陈广泰
王金龙
吴剑庵
刘三元
张孝思
蒋焕棠
张燕儿
柳木儿
周贵堂
知非和尚
潘厚懿
陈雅田
棍师周三
林氏兄弟
齐四
吴大吉
刘屠
朱八相公
王志群(一)
王志群(二)
王志群(三)
向乐山
刘鸿采
黄风奇
罗七
乔瞬燕
陈鹤梅
吴公藻《太极拳讲义》序
拳术传薪录
拳术相关短篇
我研究拳脚之实地练习
拳术内外家的分别究竟在哪里
我个人对于提倡拳术之意见
论单鞭
纪杨少伯师徒遇剑客事
纪林齐青师徒逸事
拳术家陈雅田之逸事
述大刀王五
赵玉堂
拳术家李存义之死
李存义殉技之讹传
孙禄堂
秦鹤歧
杨登云
平江不肖生年表
摘要
     序言 余不敏,不克工文艺,唯性喜拳技。然苦其不见于经传,不载于史籍,无所资以佐证其理与法。而世之能之者,又多草茅下贱,强半习而不察,鲜能抉其所以然,余尝恨焉! 癸卯秋,识王子志群于长沙,为余竟日谈,然后知此中理与法之深远,有不可几及者。王子折肱此中廿年,仅得睹其藩篱云;余从王子游才数年,其去藩篱也不更远耶?吁,其艰难哉! 王子尝谓余曰:“而与若寝处其中,恶可不知所自,若盍搜其源,拳术家之名在人间者何少也!”余叹曰:“古来忠义节烈之士,有史氏乐为表扬,然湮没而不闻者何可胜道?况以拳技之末,复为执政者忘乎,已无著术表彰于世,其不闻于时、显于后也何足言!”王子曰:“吾非计夫身后之名也,吾悲夫斯道之将沦胥以亡也。欲求遗真以启后学,若盍成吾志焉!”余曰:“是则吾之素愿也。”重以吾子之命,敢不勉力从事,因以暇缀述旧闻成是篇。区区之论,知无当于拳术之万一,然学识浅陋如余,诚不足窥其高远。又以王子之El促从事,其间银根之误,尚在不免,鳞爪之仅得,更何待言。然昔人千金买死马之骨而良马至,余亦只欲是书得如死马之骨。倘海内有道君子,悯其用心之苦,恕其僭窃之罪,进而教之,虽为执鞭亦忻幸无量。 民国元年壬子八月 平江 向逵恺然识 向逵恺然曰:“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中列《拳经》一卷,吾国拳术始有专书。早岁尝一读之,观其所传三十二式,有法无理,有用无体,精技击者阅之,无裨其长;初学者研之,莫发其蒙。当世盖用之以训练士卒,故无取乎妙理焉!其他散见于杂书者,如《武备志》之类,择焉不精,语焉不详;而为小说家言者,又多摭拾夸诞不经之说,以炫其奇,去拳术之真远矣!” 近世朱阜山著《拳艺学初步》一书,盖略能道其径者,而图与说畔,“五合三催”(说见后)之理,似犹未能洞彻。大抵跳窜排挞鲁莽之事,非文人学士之所优为,不能以文章达其所知。抱残守缺,支离灭裂,其由来久矣。 拳术之为物,不多见于经史,莫能道其沿革者,穿凿附会以求之,无益于技,徒多事耳。大抵人类初生,与群动居。飞不如禽、走不如兽,其自卫者,岂徒智哉?盖亦有其技矣!或以群斗之经验,或师鸟兽之特长,以长百物,以雄丑类,而拳术于是乎始。弓矢出,戈矛成,盖后世圣人制之以补拳术之不逮,非械斗起而后有拳术也。 近世战斗之械日精,拳术之用已失。纵使十年练臂,十年练眼,力如贲育,捷若庆忌,以三寸手枪当之足矣!而历观物质文明极辟之邦,尚兢兢研求不遑者,何也?盖近世提倡拳术之目的,与拳术最初之目的殊。古之拳术杀人,今之拳术育人。人之百为,基于其躬。练拳术则身健,身健则魄力雄、意志强;魄力雄、意志强,天下事不足为也。故余之所述者,本诸见闻,求取实用,不张怪诞,以与邦人君子商之。 吾国拳术至杂,省与省殊,县与县殊,人与人殊。一师各传其弟子,弟子各守其心得。其传术之式,变动不居,美恶并见。不能集海内之拳师而合阅之,则不能知其技之所到,与其术之优劣。唯恒人所言者,为内外两家。能内家者如凤毛麟角,余盖未之知也;外家虽杂,大抵分阴、阳劲之二派。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各臻其极,无所谓优劣也。唯以身体发育而论,则阴劲不如阳劲。阴劲束身以避敌,猴胸短肋,气敛局紧。阳劲挺膊舒筋,发扬踔厉。以今日而倡拳术,实以阳劲为宜。 拳无论阴、阳劲,一身之前后、左右、上下皆有攻守之手,非然则为不接近之拳式。初学必演拳式者,欲其知“五合三催”之理也。何谓“五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肩与腰合、身与步合、上与下合是也。何谓“三催”?手催、身催、步催是也。 拳术以避正面攻击,为第一要义。阴劲之“猴胸”,阳劲之“侧身”,皆所以杀敌之正力也。 王志群曰:“敌不动时我不动,敌欲动时我先动。兵法云:‘其静如山,其动如风;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