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

  • 字数: 20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法)罗杰·加洛蒂(Roger Garaudy)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457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是法国文学理论家加洛蒂的文学论著。选取了毕加索、圣琼·佩斯、卡夫卡三个人,从绘画、诗歌、小说三个角度对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实主义可以在艺术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无边”的扩大,当然这种扩大也并非是毫无限度的,而是根据这些当代特有的作品,赋予现实主义以新的尺度。这是一部在当时轰动一时,后来又引起持续论争的伟大作品。
目录
译者前言
序言
毕加索
圣琼·佩斯
卡夫卡
代后记
附录
时代的见证
关于现实主义的争论
再版后记
摘要
     “难道我是火星上的居民吗?”毕加索每读完一部关于他的论著之后便这样问道。他经常向作者建议:“应该再加上一章:说巴勃罗·毕加索同样有两只臂膀、两条腿、一个脑袋、一个鼻子、一颗心,具有一副人的模样。” 我们遵循这个建议,而且就从这一点开始:毕加索是一个人。即使我们的时代在他身上发现了他本身造成的神话般的形象,他终究是个人,而不是神话。 一个人。既非预言家也非小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陨石,也不是出自地狱的一个魔鬼,连一个魔术师都算不上。 一个人——再补充一点——一个画家,即一个用贪婪的眼光观察一切事物……用手把它们再表现出来的人。在眼睛和手之间,有一个头脑和一颗心在进行一种消化和变形。 问题在于弄清这种消化、这种变形的规律。这种变化究竟是怎么回事? 苏黎世举办了一个毕加索展览会。令人尊敬的荣格医生本着做这类诊断时特有的庄重自信为它开出了处方:“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 第一个症状:这些“所谓断裂的线条……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裂痕”。更严重的症状是:“蓝色时期,是‘下地狱’的象征。”最糟的是:“丑和恶的魔鬼般的魅力。”对毕加索病状的最终预言:“感觉的矛盾或感觉的接近丧失。”收起这一套吧! 在本国的同行里有一个博学的人,不久以前大出风头,因为他解释说,拉马丁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和诗人是由于断奶过早! 一种基本的道理使我们对这些专家们的思辨不予理会:这类解释就算有准确的论据,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即使毕加索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不是每个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毕加索,每个断奶过早的婴儿也都未必成为拉马丁式的演说家和诗人。艺术不是几种因素凑合起来的结果。 环境和时代对于一部作品的产生同样起着某种主要的作用,然而并非作品的成分。它们向人提出问题,如果此人是一个创造者,就会回答它们。 精神分析学和其他一切机械的解释方法都有关于他的“琐事”。耸人听闻的报刊,还有传记作者,而且连批评家们都往往大谈艺术家的私生活或爱情逸事。这方面使我感兴趣的,仍然不是毕加索发生过什么事情,而是他对这些事情的处理。如果说是事件造就了他的话,那么他即使与众不同,也只会进入渺小者的行列。他的性生活或政治观点并未使他成为一个画家,人类的激情和时代的洪流在他身上翻腾,但只是在他赋予它们形式——由伟大的艺术作品构成的人类存在的优选形式之后才在他身上获得一种宇宙的或历史的意义。 艺术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地既是反映又是创造。 因为这个人并不接近孤立。当他终于能充分地发展时,便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他身上带有人类过去的文化。他的存在,便是他的时代在他身上的存在。他经历着这种把纽约交易所的一次股票行情暴跌、莫斯科的一次代表大会或西班牙的一次罢工变成与个人事务息息相关的全球性的生活。在这种如圣琼·佩斯所说“四面八方都来乞食”的全球性的、整体性的生活里,他参与了世界及其历史的全部运动。他参与其中,在反映它的同时做出了贡献。 请原谅我兜了这么个哲学圈子来证明这两个普通的概念。毕加索是一个人,而这个人是个画家。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这两个概念:他胸怀世界,而他的作品则使我们从感受的世界走向构想的世界。 毕加索的绘画对于过去了的三分之二的二十世纪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作品像地震仪那样记下了这个世纪的轨迹。不是以机械的方式记下来的。地震仪不是一种被动的记录;它用一张曲线图来表示地震,而这张曲线图就是一种规律的形象化表现方式。 毕加索也许是用他的造型语言教我们看出现代的规律。 从蓝色到玫瑰色,从立体派到古典主义作品,从《格尔尼卡》到《生之欢乐》的曲线,从感受的世界到构想的世界,他的作品是人的心脏的舒张与收缩,犹如一部二十世纪的自传。既是一种见证,又是一种挑战。一种控诉和对一种信念的肯定。 对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他既不进行复制又不使其理想化,也不简单地加以歪曲。他从中截取的不是偶然性,而是深刻的规律。他还证明了按其他规律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他使现实之树长出了新枝。他创造了一些种类陌生的生物,也有一些魔鬼,但是它们都具有有机的统一性,这些生机勃勃的生物是由一种巨大的发问和挑战能力赋予活力的。可能的和幻想的绘画是现实的和日常的绘画的延续。它绝不会使观众不受影响。 因为毕加索不仅仅改变了绘画——在一九〇七年之后,在《阿维尼翁的少女》之后,人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绘画了——他的贡献还在于改变了我们观察的方式、眼睛的动作和手的姿势。我们对一把椅子、一只鞋或一座房子的形状有了其他的要求。我们不再需要某些曲线、对称、雅致,而要使事物符合当代的节奏,毕加索则在这个时代里留下了他的烙印。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而毕加索又是如何参与这种变化的呢? 他重新提出了美的问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