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六星父母教养法

六星父母教养法

  • 字数: 1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王伟,曾珈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646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伊顿家长大学开发的六星父母测评及相关课程为基础,为当代父母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养理念。“六星父母”即代表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六个侧重点,它们分别对应父母爱的能力、教养知识、家庭规则、父母性格、投入度和教养方式。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这六大维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也相应地对孩子产生六大方面的重要影响,分别影响着孩子的韧性、心态、责任心、适应性、专注力和自信心。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丰富,希望父母能借由本书不断提升自己,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目录
第一章 爱的能力:增强孩子的韧性
有方法:爱得不对,越爱越累3
“和”孩子说话,还是“对”孩子说话3
对行为摇头,对孩子点头5
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哪些行为6
爱是客观鼓励,不是单纯赞美9
不要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 11
无条件:接纳是全心全意去爱14
爱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14
孩子被接纳了,情绪才能改变17
父母好好说话很重要20
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22
爱的稳定性和及时性24
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29
父母对孩子要有觉察力29
孩子的行为来自心情31
同理心的“情”与“理”34
同理心能改变看问题的角度36
“没关系,妈妈相信你”37
原则性:心软不是爱,爱要温和而坚定39
如何做到温和坚定39
家长一个温和,而另一个坚定好吗42
父母“朝令夕改”,孩子如何 “坚定不移”43
孩子做不到,是父母期望值过高44
原则需要有宽有严46
边界感: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48
“爱”与“控制”是天平两端48
什么行为影响孩子的“边界感”50
边界感从被尊重开始52
孩子的感觉很重要54
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而存在56
第二章 父母性格:决定孩子的适应性
了解自己是什么性格的父母61
力量型父母61
活跃型父母64
和缓型父母66
敏感型父母68
孩子的行为映射父母性格71
力量型父母太强势,孩子没有“安全感”71
活跃型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敏感多疑73
和缓型父母做事无原则,孩子易被纵容74
敏感型父母追求完美,孩子力不从心76
性格难改,认知易改——做成长型父母78
力量型父母应少“命令”多“商量”78
活跃型父母,控制情绪是关键80
和缓型父母要无条件接纳,有原则地爱82
敏感型父母应提升认知,少追求完美84
第三章 投入度:养出专注力强的孩子
投入=花时间陪伴89
时间要花在孩子的黄金年龄上89
在孩子身边不等于陪伴91
真正的陪伴是全心投入93
陪伴要学会时间管理96
投入=高质量陪伴99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舒服99
不要用“任务式”陪伴糊弄孩子 101
低质量陪伴是一种伤害103
提升投入质量的方法和技巧106
投入=固定频次陪伴110
为什么投入的频次比投入的时间更重要110
高频次的陪伴能双向受益111
养成固定频次陪伴的技巧与方法113
第四章 教养知识:让孩子学会乐观
父母的教养知识如何影响孩子119
教养知识丰富养娃更从容121
学习教养知识,重新认识自己124
教养知识的提升来自反思127
学习教养知识的几个原则130
第五章 教养方式:孩子自信的关键
教养方式的定义135
强权型教养方式137
关爱型教养方式140
民主型教养方式141
宠溺型教养方式143
忽视型教养方式146
优选的教养方式149
第六章 家庭规则:让孩子责任心更强
规则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155
制定家庭规则的CRA原则158
如何执行家庭规则165
执行规则的优选挑战——孩子的反抗169
有效执行家庭规则的关键171
案例篇:常见问题解决方案173
摘要
    有方法:爱得不对,越爱越累
     “和”孩子说话,还是“对”孩子说话
     教育专家总结,从有了孩子那天,智慧的教育应该是: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
     蹲下来讲话是一种尊重和换位思考。试着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问题;抱起来交流是一种接纳。我可能不认同你的行为,但我永远爱你这个人;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要先做到。
     能够做到这三点,说明父母对孩子爱的能力是合格的。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却很难做到。更多的是高高在上命令式地“对”孩子讲话,而不是站在尊重的角度去“和”孩子说话。
     父母是“对”孩子说话,还是“和”孩子说话,意义大不相同,结果也会接近不_样。“对”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在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而“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的方法。
     比如,哥哥抢夺了妹妹的玩具,父母可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你作为哥哥抢夺妹妹的玩具不对,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这是“对”孩子说话。反过来,“和”孩子说话则是:“我有些好奇,为什么你会和妹妹争抢同一个玩具呢?你有什么想法?”
     孩子可能会说:“因为那个玩具是我的!”
     “那除了去抢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让妹妹还给你呢?”这样是讨论。父母如果接纳哥哥此刻自己玩具被霸占的感受,并且不评价,这是一种尊重。而关于孩子的事情,大部分可以归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解决的焦点上,一旦做到了,父母爱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爱的能力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用好的行为规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这是孩子最易习得的一种方式,也是爱的能力较高的表现。第二个层次,在肉体上养,心灵上不养。只负责孩子健康平安长大,至于精神和感受不去关注和重视,这是爱的能力有所欠缺的表现。第三个层次,用自己错误的言行,把不好的行为和思想传递给孩子。这是爱的能力大力度优惠层次的表现,不要以为这个层次的父母不多,事实上,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用自己的错误言行影响孩子。比如:
     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逛公园,游园的人很多,孩子提出要上厕所。妈妈看到公厕门前排起了长队,就带着孩子插队,看上去只有三岁左右的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小声地提醒:“妈妈,我们要排队,不能插队。”妈妈不但没有听孩子的话,反而对孩子说:“没事,你是小孩子,想上厕所就赶紧解决,不用排队了。”“妈妈,我能憋住,我们应该排队。”孩子继续坚持规则,妈妈却让孩子闭嘴,不管不顾地挤到了队伍前面,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典型属于第三个层次,把不好的行为和思想传递给了孩子。
     所以,爱不等于会爱,用错方式就是伤害;爱就是爱,伤害就是伤害,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爱要有方法,既要满足物质的需求,也能满足精神的需求。父母要不断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有能力给孩子优质的教育,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既能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又能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共同讨论和面对问题。
     现在有不少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事实上,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是个大问题。如果在日常沟通上,孩子觉得自己说的话受不到父母的重视,便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而更加减少与父母的沟通,最后就会演变成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孩子认为父母不懂自己。
     父母在日常沟通中可以用诸如“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你的意思是……”“你想说的是……”等句式,引导和帮助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可以用“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等句式鼓励孩子自己表达心声。
     对行为摇头,对孩子点头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孩子的态度问题。解决问题是“对事”,纠结孩子的态度问题则是“对人”。所以,爱的能力也包括解决孩子问题时如何能够做到对事不对人。换句话说,如何才能做到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说不,而对于孩子犯了错误得到纠正之后,更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是我们做错了事,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对方却不依不饶地数落我们,我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加大,内心会更加难受。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然而并不是每一个错误都罪不可赦,父母要学着去接纳和宽容,而不是揪着错误得理不饶人。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